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年第3卷第3期

浅谈中医学对中风病证候与治疗的认识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中风中风又名卒中,因其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有关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内经》,其病名有大厥、薄厥、仆击、偏枯、痱风等。中风病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其曰: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中风


    中风又名卒中,因其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有关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内经》,其病名有大厥、薄厥、仆击、偏枯、痱风等。中风病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其曰:“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1  对证候的认识

    有关中风的证候,历代文献记载较多。例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仆击偏枯”,即是突然晕倒而半身不遂。《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等,皆属此类论述,后世许多医家都认为本病属昏瞀猝仆之病。《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除指出“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的主症外,还首先提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的证候分类方法。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于中风证候做了较详细的描述,有中风候、风癔候、风口候、风痱候、风偏枯候等,对中风的症、脉、病机、预后也一一做了叙述。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论杂风状第一》指出:“中风大法有四:一曰偏枯,二曰风痱,三曰风懿,四曰风痹”。偏枯者,半身不遂;风痱者,身无痛,四肢不收;风懿者,奄忽不知人;风痹者,诸痹类风状。孙氏所述的中风是从广义角度去认识的风病。明·戴思恭《证治要诀·中风》对中风的临床症状做了比较细致的描述:“中风之症,卒然晕倒,昏不知人,或痰涎壅盛,咽喉作声,或口眼歪斜,手足瘫痪,或半身不遂,或舌强不语。”说明卒然昏倒是起病时的主要症状。清·程钟龄《医学心悟·中风不语辨》则按心、脾、肾三经进行分证:“若心经不语,必昏冒全不知人,或兼直视摇头等症。盖心不受邪,受邪则殆,此败症也。若胞络受邪,则时昏时醒,或时自喜笑;若脾经不语,则人事明白,或唇缓,口角流涎,语言蹇涩;若肾经不语,则腰足痿痹,或耳聋遗尿,以此为辨。”由此可见,中风中脏多以神志障碍为主证。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更明确指出:“盖中脏者病在里,多滞九窍。”……中腑者病在表,多著四肢,其症半身不遂,手足不随,痰涎壅盛,气喘如雷,然目犹能视,口犹能言,二便不秘,邪之中犹浅。预后方面,《中藏经·风中有五生死论》谓:“中风之病,口噤筋急,脉迟者生,脉急而数者死。”刘完素谓“暴病暴死,火性疾速。”总之,历来医家多认为本病是难治病证之一。喻嘉言谓之“中风一证,动关生死安危,病之大而且重,莫有过于此者。”(《医门法律·中风论》)。

    2  对治疗的认识

    对中风的治疗,历代医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如张山雷在《中风铨·中风总论》中说:“古之中风皆是外因,治必温散解表者,所以祛外来之邪风也。今之中风多是内因,治必潜降镇摄者,所以靖内动之风阳也。诚能判别此外内二因之来源去委,则于古今中风证治,思过半矣。”可见中风治则的争议是以病因学说的分歧为依据的。因此,所谓古今治疗原则的不同,仍应以金元时代为分水岭。金元以前医家,因持外风入中之说,故治则以祛风为主。而金元以后,对中风治疗已有较大发展,清·尤在泾《金匮翼·中风统论》立有中风八法:一曰开关,二曰固脱,三曰泄大邪,四曰转大气,五曰逐瘫痪,六曰除热气,七曰通窍燧,八曰灸俞穴。强调按病期,分阶段进行辨证论治。例如开窍法,适用于闭证:“卒然口噤目张,两手握固,痰壅气塞,无门下药,此为闭证。闭则宜开,不开则死。”固脱法回阳救逆,适用于脱证“猝然之候,但见目合、口开、遗尿自汗者,无论有邪无邪,总属脱证。脱则宜固,急在无气也。”除开窍与固脱外,后世医家多综合前人之说,依临床辨证而灵活运用滋阴潜阳、平肝熄风、通腑化痰、活血通络、清热除痰、健脾利湿、益气养血等治则。现代医家尤重视中风与肝肾的关系,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活动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肾藏精,“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主骨生髓,又叫先天之本,肾分肾阴与肾阳,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维持各脏阴阳平衡。当肾之阴阳失调,则导致其他各脏阴阳失调。肝藏血靠肾滋养,肾靠肝制约,二者关系密切,当肾不足时,则肝失滋养,即水不涵木,则可见肝风内动,出现中风。正如叶天士所说:“精血衰耗,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旋动”。因此,肝肾是中风发病之本。肝肾不足则各脏的阴阳失调,反之,各脏的阴阳失调,必累及肝肾。使肝肾更加不足,尤其到了中风病的后期,肝肾不足(肝肾阴虚)更加明显,则各脏阴阳之本更加亏虚,加重病情。故中风病以肝肾为本(尤其以肾更为主要)。

    因此在中风治疗时补益肝肾尤为重要,而且在急性期及恢复期均应重视补益肝肾,特别是到了恢复期,则肝肾虚弱更加明显,肾中精气是机体阴阳之根本,精不足则气血虚弱,机体各方面调节失常,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脑脉痹阻,清窍失养,故则发为中风。因此,治疗中风病尤应注重补益肝肾,调节肝肾之功能。

 


作者单位:136200 吉林辽源,辽源市中医院

作者: 王志辉,邓 琢,孙宏丽,姜雪华,吴修玉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