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年第3卷第3期

老年人健康长寿浅析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本文从老年人健康长寿角度探述传统医学有关健康长寿经典秘诀,分别从宽怀调养、七情不伤、合理饮食、注意运动、节欲保育、有病施药五个方面的重要性。若按老年医学年龄划分九十岁才能算长寿期,因此老年卫生保健课的长年开设,对老人的身体健康长寿尤为显得重要。近10余年笔者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本文从老年人健康长寿角度探述传统医学有关健康长寿经典秘诀,分别从宽怀调养、七情不伤、合理饮食、注意运动、节欲保育、有病施药五个方面的重要性。文中特别强调七情过度或失调均能影响人体气血、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而发病的道理。尤其是忌怒,文中引用了一些经典名言:“知足者常乐,常乐者寿自高”等。总之,生、老、病、死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生命就在你手中,只要调养得体,就可活到应有的天年。

【关键词】  长寿;宽怀;锻炼;保肾;施药


    身体健康应该是躯体不残缺,心态要平衡,社会适应能力状态良好,才算是真正的健康。长寿今人则有“八十不算老,七十不算稀,六十正当年,五十小弟弟”。若按老年医学年龄划分九十岁才能算长寿期,因此老年卫生保健课的长年开设,对老人的身体健康长寿尤为显得重要。近10余年笔者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主讲了《七情变化与老年人健康影响》、《老年人常见病的防治知识》、《老年人怎样健康长寿》、《中医食疗与老年健康》等知识,对于老年人身体健康无疑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特别是在今天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掌握一点“养生之道”是必要的。祖国医学的“养生学说”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笔者略知皮毛,恐挂一漏万,浅探于后,供同道及老年朋友教正。

    1  宽怀调养,七情不伤

    所谓宽怀调养意指精神愉快,心胸宽广,宽容大度;七情即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一般而言是人们对各种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一旦七情过度或失调势必影响气血,脏腑的正常活动而发病。近些年来,由于在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情况下,有部分干部因年龄、知识结构或其他原因提前退养退休,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出现了短暂性不适应,特别是原来在领导岗位退下来的领导干部,政治地位、经济待遇等相对而言降低了,在生活圈里面活动范围缩小了,人际关系突发改变,使多年来形成的生活方式、工作规律、习惯一下子遭到了破坏,这些现象无行当中或多或少给这些人导致心理上的不适应,而出现情绪波动,喜怒无常,整日愁眉苦脸,情绪抑郁,闷闷不乐,这些精神心理状态对人们的健康与寿命无疑是一个致命杀手锏,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宽怀调养,必然引起精神上的一系列症候群。如《内经》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尤其是忌怒,据有关研究资料证明:有人发现性格急躁,好发脾气和心情不舒畅的人容易患心血管疾病,诸如脑血管意外、高血压冠心病等,在临床上因发怒暴亡案例屡见不鲜。故《类修要诀·养心要语》指出:“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等,意旨老年人要经常心情开朗,常怀乐意,遇事不怒,健康长寿。常言说得好:“知足者常乐,常乐者寿自高”。孔子曰:“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老年医学家胡夫兰德说:“一切不利的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情”。只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才是健康之源。在日常生活中笔者观察到有很多退休退养人员很会安排自己的生活日历表,象有些中老年人,根据个人爱好,种花、养草、种菜,垂钓交友,或琴棋书画,或参加一些娱乐性活动,听戏唱歌,小牌娱乐等,其乐融融,趣味横生,无意驱散各种忧愁、郁闷的情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颐养天年。

    2  讲究合理饮食与原则

    老年人由于脏腑功能逐渐下降,身体抵抗能力减弱,气血不足等诸多因素,合理饮食与原则尤为重要,特别是注意营养均衡,要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营养不足必将导致正气虚衰(正气即指津、气、精、液、血等),营养过剩(即指过食肥甘厚腻之物)必将导致热量不易吸收而发胖引起许多疾病,诸如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等病,因此要重视合理饮食与原则至关重要。

    2.1  辨证饮食的原则  对于体质偏属阳热的老年人不宜食用温热性的食物,如:辣椒、狗肉、生姜、洋葱、蒜、李子等;如属肝阳上亢型之高血压、头痛、冠心病及痔疮等患者尤为注意;体质偏属阴寒、阳虚怕冷的患者,不宜食用寒凉性食物,如:黄瓜、梨子、茄子、菱角、莲藕等,尤以脾胃病属虚寒性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或阳虚不足的患者,食用应加慎重,以免更伤其阳,寒上加寒。又如在选用食物时亦有讲究,如:腹泻、大便呈水样消化不良者,可选用萝卜、马齿苋、山楂、莲米、山药、莲藕之类;如胃痛属气滞型,宜用橘子不宜用柿子等。

    2.2  饮食应以清淡为宜  元代明医朱丹溪在《饮食箴》一书中说:“山野贫浅,淡薄是谱,动作不衰,此身亦安”。有关医学资料证明,高血压病的发生除了有遗传因素以外,与平日摄取过多食盐有关;动脉粥样硬化与过食动物脂肪或内脏有关,因此老年人饮食尽量应以清淡、混合食物为主,提倡食用素油,少吃或不吃动物油,或过食膏脂类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类,豆制品类食物为宜。

    2.3  均衡饮食的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观察到因偏嗜而发病病例,老年人病理特点多偏于精血亏虚,阴虚内热,如过食辛辣、发物燥热之品,易患便秘、肠梗阻、腹痛、痔疮、高血压、胃痛等多种慢性病。古典名著《内经》中曾指出:“多食盐则脉凝泣而变色(类似脉管炎);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皮肤病);……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脂液性脱发等)”。可见偏嗜不仅起不到营养作用反而为害,饮食应以多样化不偏食,才有益于身体健康。

    2.4  重视饮食有节  老年人脾胃多数消化功能减退,因此在饮食方面一是要注意节制,即不偏食,不多食;二是节律,即指饮食要定时定量;三是节忌,意指要忌口,身体不需要的、有害的、不清洁的食品都要禁忌,大部分老人都有一特点,不论是剩菜剩饭,或小孩吃不完的食品,都舍不得丢,卫生则可,不卫生则害。老年人的饮食应按时而食,按需而饮,遵循早餐宜好、中餐宜饱、晚餐宜少的饮食原则。在众多的古典医书中有这样一些描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说明饮食过量都能损伤脾胃而患病。又云:“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食不欲急,急则损伤脾,法当熟嚼令细”。说明老年人少吃多餐,进食时应细嚼慢吞,方能脾胃调和,营养充沛,每天的饮食应该常带饱中有饥,或饥中有饱,方为合适。

    3  加强运动,锻炼身体

    众所周众:“生命在于运动”,已成为人类健康长寿之名言,古代医学家孙思邈指出:“养身之道,常欲小劳”,又云:“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欲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意指人体需要运动,但不应当过度,活动则可消化食物,顺通血脉,不会发生疾病,好象门上的转轴,无论多长时间不会损坏。可见静则生阴而多病,动则生阳而气血通。老人锻炼的方法很多,例:气功、太极拳、五禽戏等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人们总是把他作为一种养生之道来对待,这些传统的锻炼项目延用至今,经久不衰,说明这些锻炼项目对人体气血流通,健康长寿有裨益。曾有人报导:对经常练气功老人用心电图、脑电图、新陈代谢、蛋白质等方面监测,发现气功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保护大脑降低肺通气量,提高血氧饱和度,同样太极拳不仅对骨骼关节、肌肉有良好的作用,而且对呼吸、消化、神经系统均有促进和保护作用。除了身子要动外,更重要的还要脑子要动,在生物学上有“用进废退”是指脑子要勤于思考,才能有良好的记忆,中老年人退休退养后,不要闭门休养,要介入社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和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如老革命写回忆录;老学者可著书立说,当技术顾问或阅读报刊杂志,思考新问题,达到心胸开朗,健康长寿之目的。

    4  重视节欲保肾

    医者该知:“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骨生髓”,古代医学家十分重视节欲保肾,一旦肾精耗损,先天封藏之能失司,百病丛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意指不懂得保肾节欲的人,把酒当成水浆那样贪饮,酒醉后行房事,纵情色欲,竭尽了精气,消耗了真元,不知保持精气的充满,贪图一时之快,违反养生而取乐,作息不规律,所以到了50岁左右便衰老了,可见经文之真谛,当然正常的性生活无可非议,关键要注意“节制”二字,故名代养生学家高濂指出:“阴阳好合(指行房),接御有度(指房事),可以延年”。意指行房讲究,有科学节制,可以延长寿命。若禁绝房事,自然造成气血不通。故晋·葛洪大医指出:“阴阳不交……多病不寿也”。高年之人,血气不足,阳事渐衰,必慎而节之。

    5  预防为先,有病施药

    祖国医学极为重视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的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纵观经文之意,疾病是不能等到严重阶段,才去治疗,而是在疾病未成之前,加以预防,这和治理国家一样,应在未乱之前,及早防备。如果疾病已经形成,而后用药治疗,国家已乱,才想办法治理,这就如同口渴了才去挖井,战争打起来,才想到造武器,不是太晚了么这些年来,随着医院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高科技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因此吸引了每年一度的体检热,因为只有通过体检,才能发现自己潜在的有病或无病,确实是一个以预防为主很好的举措,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临床观察,有很多患者有病不重视,小病拖大病,最后乃至“阴阳离决”的案例举不胜举。

    总之,生、老、病、死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生命就在你手中,掌握得好则长,不好则亡。只要调养得体,七情不伤,合理饮食,注意运动,节欲保肾,有病施药,就能活到应有的天年。

 


作者单位:430200 湖北武汉,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

作者: 张以文,余永鑫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