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年第3卷第4期

清热利湿药在妇科临床上的运用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清热利湿药清热利湿药辨证治疗妇科疾病及妇科急证皆有满意效果,笔者将其经验总结如下。1清热利湿药清热利湿药临床上常选用的有:红藤、败酱草、马鞭草、半枝莲、蒲公英、鱼腥草、黄芩、黄柏、茯苓、泽泻、滑石、薏苡仁。同类编组:一组:黄芩、鱼腥草,本为清上焦肺胃之药,临床上引用来清胞宫之火......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清热利湿药


    清热利湿药辨证治疗妇科疾病及妇科急证皆有满意效果,笔者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清热利湿药

    清热利湿药临床上常选用的有:红藤、败酱草、马鞭草、半枝莲、蒲公英、鱼腥草、黄芩、黄柏、茯苓、泽泻、滑石、薏苡仁。

    同类编组:一组:黄芩、鱼腥草,本为清上焦肺胃之药,临床上引用来清胞宫之火,除胞宫气血湿热相杂之粘滞。

    二组:红藤、败酱草、蒲公英、马鞭草、半枝莲五味药本为清热解毒,消痈疔之药,临床引用来散胞宫之血瘀,除下焦湿毒瘀结,并有生新复旧之功。马鞭草《大明本草》云:“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痛,似益母草”,有利尿作用。半枝莲为治癌肿药,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作用,和鱼腥草同用可治宫颈癌。

    三组:黄柏、龙胆草为清湿热专药,二味药能直接清泻下焦胞宫之湿热。

    四组:茯苓、薏苡仁、滑石、泽泻、车前子,上五味药为治膀胱湿热药,引用来清涤胞宫之湿毒结气,促使湿热自小便排出。滑石,《本草求真》云:“除中下焦之湿热”,《本草经疏》云:“利下窍之要药”。

    选用清热利湿药必须把握好辨证施治的要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故驱除湿热勿远他法,如分消湿热佐以扶脾;清肝利湿参以补肾;清利湿热合并益气养血;清化湿热佐以育阴;清热解毒以活血化瘀……总之从本图治方不致误。

    2  清热利湿药在妇科的应用

    “湿热”致妇科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古籍中论及湿热者较少,历代医书中记载亦不多,一般治疗妇科疾病侧重以滋肾补肾,健脾和胃,疏肝理气,调理气血等法,而往往忽视“湿热”为病的施治、临床上常见到病势缠绵难愈之妇科急性热证辨证为湿热的患者,以清热利湿药为主佐以他法辨证治疗,常是药到病除,得心应手。

    “湿热”在妇科病中尤为突出,胞脉位居于下,与膀胱、大肠相毗邻,三脏均与体外相通,容易感受湿热邪毒,就湿热之根源,前人一般源于内生。《妇科易知录》云:“因思虑伤脾,脾土不旺,湿热停聚……致化热下注之症”。又如缪仲淳云:“肝木郁于地中,使而脾虚湿盛,反侮肝木,肝郁生热和情怀不遂,肝郁伤脾,湿热伦陷,郁结带脉之局部”。而今“湿热”的产生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经期产后不注意卫生,术后感受外界湿热之邪。二是脏腑病理变化所生。如劳倦过度,饮食不节,脾虚失运,湿蕴化热所致,或房事不节,肝肾暗伤,灼烁津液而成。湿热蕴结胞宫,已久不化,故妇科多种疾病的由湿热而酿成。

    湿热多因虚实夹杂,虚者乃因崩漏带、浊日久,精血下注亡失,阴阳气血俱损,故形成闭经、崩漏、月经失调等症;实者因浊停湿蕴,气滞血结,火热迫扰以致邪聚内郁,甚则癥瘕结块而致痛经、崩漏、带下症、不孕症、产后发热、产后恶露不绝等病。

    2.1  湿热致崩漏  湿热内壅胞宫,日久不化灼损血络而成崩漏。症状表现:崩中漏下,血色深红或紫黑,其质稠粘或夹杂带浊,有腥臭气味,崩漏之后常有黄白带下不断,伴有腰酸小腹坠胀,小便黄、心烦少寐,口干苦不欲饮,舌苔黄腻,舌质红,脉多滑数。治宜:清热利湿佐以益肾,方选:生地、黄芩、蒲公英、败酱草、红藤、丹皮、滑石、泽泻、茯苓、马鞭草、女贞子、旱莲草。血瘀加当归、赤芍、红花。气虚加党参、黄芪、白术。

    2.2  湿热致闭经  湿热阻滞经脉,气血失畅而致闭经。清代医学家傅山谓:“湿土之气下陷,是心脾精气不守,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反变成白滑之物”。症状表现:闭经数月,口干苦不多饮、烧灼、心烦易怒,黄白带下绵绵量多,有腥臭气味,少腹两侧胀痛,舌苔黄、根腻、脉滑涩。治宜:清热利湿,养血活血,药选:红藤、败酱草、苍术、黄柏、茯苓、苡仁、泽泻、当归、熟地、桃仁、香附、牛膝、川断、泽兰、生卷柏,肾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

    2.3  湿热致带下病  湿热邪毒下注胞宫致黄白带下。症状表现:黄白带下量多,质稠粘有腥臭气味,小腹坠胀,腰酸无力,尿黄,有时恶寒发热,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涩。治宜:清热解毒利湿,佐以活血。药选:黄柏、龙胆草、红藤、败酱草、粉丹皮、赤芍、薏苡仁、茯苓、当归、泽泻、车前子、小茴香。如带下如黄水,腥臭气味熏人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效果更佳。盆腔有癥瘕结块加莪术、水蛭、海藻、昆布,如急性盆腔炎发热加春柴胡、银花。

    2.4  湿热致产后发热  产后血室敞开,湿热侵袭胞宫熏蒸而成。症状表现:产后恶寒发热有汗不解,恶露量少,色紫黯红,有腥臭气味,小腹坠胀、腰酸,口干苦不多饮、尿黄、大便干燥,舌苔黄腻而燥,质红,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养血,药选:银花、黄芩、蒲公英、鱼腥草、茯苓、泽泻、六一散、当归、粉丹皮、失笑散、益母草,发热重加石膏,恶寒重加炮姜炭少许。

    2.5  湿热致恶露不绝  产后胞脉空虚,湿热乘隙而入,湿热与气血相搏,蕴蓄胞宫。症状表现:恶露淋漓或断而复来,量时多时少,色质紫黑或如咖啡,质稠且夹瘀块,秽臭难嗅,小腹疼痛拒按,大便溏而不爽,小溲短而黄涩,舌苔黄白相兼,腻而偏干,脉濡细数。治宜:清热利湿行瘀,药选:黄柏、蒲公英、马鞭草、茯苓、炒当归、桃仁、失笑散、赤芍、香附、党参、黄芪、泽泻。

    2.6  湿热致痛经  湿热蕴阻经脉,气血失于调畅,故而产生痛经。临床表现:平素常有腹部隐痛,经来少腹疼痛,如刺如灼。经事错乱,经血稠粘,色深红有血块,有腥气味,带浊不断,脉弦涩。治宜:清利湿热,调和气血。药选:红藤、败酱草、茯苓、泽泻、香附、元胡、赤白芍、小茴香、葛根、当归、炮山甲、金桔叶。

    2.7  湿热致不孕症  至于湿热不孕症,上述崩漏、痛经、闭经、带下病、产后恶露不绝皆可导致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湿热之邪蕴蓄胞宫,阻碍阴阳交合,故难以受孕。治宜应根据病症辨证选用清热利湿药物配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先拟清热利湿,后拟补脾益肾,调和气血收功。

    由于人体阴阳有盛衰,脏腑有虚实,治疗得当与否,而又有其兼证之不同,治疗时必须紧紧扣住“湿热”这个主要病因,选用清热利湿药物辨证施治。

 


作者单位:245600 安徽祁门,祁门县中医院

作者: 汪乐铭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