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8年第4卷第1期

熊继柏教授辨治头痛经验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头痛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熊继柏教授从医50年,始终坚持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辨证施治,精于理法方药,有丰富的临证经验。现择其辨治头痛经验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1辨外感内伤熊教授认为治头痛当首辨外感内伤。外感头痛以风邪所致者最多,因风性轻扬,故《素问·。...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头痛


    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熊继柏教授从医50年,始终坚持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辨证施治,精于理法方药,有丰富的临证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临诊学习,受益匪浅。现择其辨治头痛经验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  辨外感内伤

    熊教授认为治头痛当首辨外感内伤。外感头痛以风邪所致者最多,因风性轻扬,故《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李中梓亦云:“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且风为百病之长,故常兼寒、热、湿邪致病。风寒头痛者,其痛常连及项背,畏风怕冷,川芎茶调散主之;若寒甚而见肢厥、背冷、脉沉细,则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风热头痛者,其痛胀甚,恶风或发热,芎芷石膏汤主之。风湿头痛者,其痛如裹,身困、苔腻,羌活胜湿汤主之。然临床常有风寒头痛而兼见苔黄、口苦等热象者,是风寒与风热夹杂头痛,可用清上蠲痛汤加减治之。

    1.1  外感风寒兼热头痛  典型病案:患者,男,48岁,2005年9月4日初诊。诉右侧头痛连及项部,吹风受凉或劳累加重,患者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予清上蠲痛汤加减: 川芎20g, 白芍10g, 荆芥10g, 蔓荆子10g,防风10g,薄荷10g,羌活10g, 白芷20g, 僵蚕20g, 黄芩10g, 法夏10g, 细辛3g, 甘草6g。服上方15剂而愈。

    按:清上蠲痛汤出自《寿世保元》,称“能治一切头痛,不论偏正皆效。”熊教授常用于治疗风寒兼热的头痛而效佳,方中川芎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且上行头目,为风寒头痛之要药;羌活、独活、防风、细辛、白芷,辛温散寒,菊花、蔓荆子,辛凉散热,均能疏风止痛;黄芩清热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风散寒,清热止痛之功。若兼湿邪可加苍术;防辛温过于伤阴,可配伍麦冬。

    1.2  内伤头痛  内伤头痛则应分清虚实。虚证主要责之气虚与肾虚,盖“头者,精明之府”,而“脑为髓之海”,故气血不足及肾虚均可致头痛。临床又以气虚头痛最为多见,其痛绵绵,遇劳则甚,兼神疲、气短等,顺气和中汤主之;若见气虚而有目胀、颈胀、耳鸣等症,则改用益气聪明汤。肾虚头痛者,其痛为空痛,以后头为主,兼腰膝酸软等,杞菊地黄汤主之;若虚热甚可合大补阴丸,若有水不涵木而肝阳化风者,则加天麻、钩藤、僵蚕等平肝息风。

    内伤头痛之实证主要为痰浊、瘀血或肝阳上亢所致。《丹溪心法·头痛》云:“头痛多主于痰。”因头为清窍,而痰为有形之浊邪,易随气流行,上扰清窍,故临床痰浊头痛者居多。若头痛而昏蒙,伴胸痞呕恶等症,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肝阳头痛者,其痛且眩,以两侧及巅顶为主,伴心烦易怒、胁痛、脉弦等症,天麻钩藤饮主之。瘀血头痛者,其痛如锥刺,固定不移,昼轻夜甚,通窍活血汤主之。

    此外,因久病入络,故凡属慢性头痛,无论头痛性质或部位,均可配合天蝎散(天麻、全蝎、僵蚕)以祛风通络,加强疗效。

    1.2.1  气虚头痛  典型病案:患者,女,58岁,2005年10月23日初诊。诉前额痛,遇冷或劳累加重,精神疲乏,时有眩晕,患者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予顺气和中汤加减:西参片10g, 黄芪30g, 当归10g, 炒白术10g, 陈皮10g, 升麻3g, 柴胡10g, 川芎10g, 白芍10g, 葛根20g, 蔓荆子10g,防风10g,细辛3g,炙甘草10g。10剂,水煎服。2005年11月6日二诊:诉服上方后头痛显减,患者舌苔薄白,脉细。继予上方加桂枝3 g,15剂。半年后随诊未复发。

    1.2.2   瘀血头痛  典型病案:患者,女,54岁,2007年3月4日初诊。诉头痛20年,以两侧为主,固定不移,痛如针刺,痛甚则呕,多在夜间发作,伴面浮,口干口苦,曾有头部外伤史。患者舌苔薄黄,脉弦数。予通窍活血汤合天蝎散加黄芩、法夏:川芎20g, 赤芍10 g, 桃仁10 g, 红花4 g, 野天麻20g,僵蚕15g,全蝎6g,甘草6g,黄芩10g, 法夏15g。15剂,水煎服,另包麝香3g,每日冲服0.2g。2007年3月25日二诊:诉服上方后头痛显减,守上方治疗1个月乃愈。

    按:此2例患者,前者头痛以遇劳加重,神疲,脉细为特点,乃气虚之证,用顺气和中汤加减,此方实为补中益气汤加白芍养血, 川芎、蔓荆子、细辛祛风止痛,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所致头痛之效方;后者头痛以固定不移,痛如针刺,夜间多发为特点,且有头部外伤史,显为瘀血所致。予通窍活血汤合天蝎散,方中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止痛,麝香活血止痛而开窍,为治瘀血头痛之要药,再加天麻、全蝎、僵蚕,以加强祛风通络之效。

  2  辨头痛部位

    熊教授认为若头痛的寒热虚实表现不明显,而以疼痛部位为主要特征,则以疼痛部位为主进行辨证,亦可二者结合进行辨证。因“头为诸阳之会”,阳明、太阳、少阳三阳经均上于头,足厥阴亦与督脉会于巅顶,故三阳经及足厥阴之病均可见头痛之症。前额痛属阳明,方用《兰室秘藏》选奇汤;后头痛属太阳,方用枕痛方;两侧头痛属少阳,方用小柴胡汤加减;偏头痛则用散偏汤加减;巅顶头痛需分清寒热,临床多见者为巅顶痛而伴肢厥、呕吐涎沫等症,是肝寒所致,吴茱萸汤主之;亦有少数巅顶痛而兼见烦躁易怒、口苦、便秘等症者,为肝火所致,泻青丸治之。

    2.1  后头痛  典型病案:患者,男,59岁,2005年10月30日初诊。诉后头痛反复发作10余年,近半月加重,伴颈胀、头晕,耳鸣,病情反复发作,感冒、劳累、生气均可诱发,西医诊断为“脑动脉硬化”。舌苔薄黄,脉弦细略数。予枕痛方合天蝎散加减:羌活10g, 防风10g, 川芎10g, 黄芩10g, 细辛3g, 炒白术10g, 法夏10g, 制南星5g, 葛根30g, 甘草8g,蔓荆子 10 g,野天麻30g,全蝎6g,僵蚕20g。10剂,水煎服。2005年11月13日二诊:诉服上方5剂后头痛即止,此次欲巩固治疗,患者舌苔薄黄,脉弦细。继予上方15剂。半年后随诊诉头痛显减,以原方再进月余,头痛获愈。

    2.2  偏头痛  典型病案:患者,女,50岁,2005年9月25日初诊。诉右侧头痛反复发作8年,近1个月加重,头痛每于感冒或劳累后发作,甚则眩晕呕吐,西医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舌红,苔薄黄腻,脉弦。予散偏汤合天蝎散加减:柴胡10g, 白芷20g, 川芎20g, 黄芩10g, 法夏15g, 白芍10g, 香附10g, 白芥子15g,野天麻20g,僵蚕20g,全蝎6g,甘草6g。10剂,水煎服。2005年10月9日二诊:诉服上方后头痛已止,欲巩固治疗,患者舌苔薄黄,脉弦细。继予上方加党参10剂。1年后随诊诉头痛发作次数显减,复发时自服上方仍能止痛。

    2.3  巅顶痛  典型病案:患者,女,65岁,2005年5月1日初诊。诉巅顶痛5天,伴口苦、便秘,诊见舌红,苔薄黄,脉弦。辨证为肝火头痛,予泻青丸加减:羌活10g, 防风10g, 川芎15g, 黄芩10g,法夏15g, 酒大黄6g, 藁本15g, 胆草 5g,野天麻30g,僵蚕30g,甘草10g。服上方5剂而愈。

    按:枕痛方,乃熊教授根据明代傅仁宇的《审视瑶函》中“防风羌活汤”化裁而来,方中羌活、防风、川芎、细辛辛温散寒而止痛;炒白术、法夏、制南星化痰,黄芩清热;葛根升清阳;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风散寒,化痰清热止痛之功。此方原治眉棱骨痛,但临床用治后头痛效果甚佳。散偏汤出自《辨证录》,方中白芍、川芎养血和血;郁李仁、柴胡、香附疏肝解郁;白芷、白芥子祛风止痛;甘草调和诸药,为治疗偏头痛之效方。泻青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方中用龙胆草泻肝火;佐栀子大黄,使其所泻之火,从大小便而出;羌活、防风祛风止痛;川芎上行头目而逐风邪;熊教授加藁本上达巅顶而祛风止痛,实为治疗肝火头痛的良方。

    熊继柏教授简介:熊继柏(1942-),男,湖南常德人,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历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主任,中医经典古籍教研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并任中国中医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委员,内经教学委员会委员。熊教授十三岁拜当地名医为师,熟读中医经典,坚持临床实践,已业医50载,学验俱丰。撰写医学著作十七部,在国内各级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独撰著作《内经理论精要》一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和牛津大学图书馆列为藏书。

 


作者单位:410208 湖南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作者: 聂娅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