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8年第4卷第3期

条口透承山配合运动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条口透承山配合运动治疗肩周炎疗效。试验组条口透承山配合运动加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提示条口透承山配合运动疗程短,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01),差异有显著性,提示条口透承山配合运动的治愈率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条口透承山配合运动治疗肩周炎疗效。方法 临床分试验组78例,对照组39例。试验组条口透承山配合运动加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结果 试验组一个疗程愈显率(61.53%),对照组愈显率(28.20%),经Ridit分析(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提示条口透承山配合运动疗程短,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三个疗程两组治愈率比较,试验组69.23%,对照组33.33%,经Ridit分析(P<0.01),差异有显著性,提示条口透承山配合运动的治愈率优于常规针刺疗法。结论 条口透承山配合运动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关键词】  条口透承山;运动;肩周炎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指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因退行性改变、劳损等引起的广泛慢性无菌性炎症。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重疼痛,伴有关节功能障碍为主症,属临床常见病。笔者应用条口透承山配合运动治疗肩周炎7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山东省委机关医院和交通学院医院门诊,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规定的肩周炎诊断标准执行。随机2∶1分组,全部病例117例,试验组78例,其中男32例,女46例,年龄44~58岁,平均(51.2±6.2)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2年,平均病程(10.23±5.36)个月。对照组39例,其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45~60岁,平均(52.3±5.8)岁,病程6~22个月,平均病程(11.23±5.45)个月。两组之间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针灸取穴  条口、承山、肩三针、肩髃、肩髎、阿是穴。

    1.2.2  操作方法  试验组患者取坐位,用华佗牌2寸毫针,先条口透承山施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逐渐加大提插捻转幅度,使针感增强向上传导,力求气至病所,以泻法为主,捻转幅度大于180°,捻转频率90次左右,针刺同时令患者最大限度地活动肩关节,作前抬、后伸、外展、上举、内外旋转等活动10 min;然后局部取肩三针、肩髃、肩髎、阿是穴针刺得气后加TDP照射,每次30 min,10次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1个疗程,3个疗程观察疗效。  对照组用华佗牌2寸毫针,取肩三针、肩髃、肩髎、阿是穴常规针刺施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加TDP照射。10次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  治疗结果

    1.3.1  疗效判定标准  整体疗效评定,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卫生部制定颁布,1997年第三辑)有关“肩周炎”的疗效标准。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显效:肩部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有效:肩部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

    1.3.2  治疗效果  见表1。表1  两组治疗效果 注:第1个疗程,U=3.32,P<0.01;第3个疗程,U=3.05,P<0.01

    由表1,经过一个疗程后试验组治愈20例,显效28例,愈显率(61.53%);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7例,愈显率(28.20%);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两组结果经Ridit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经治疗3个疗程后,试验组治愈54例(69.23%),显效15例(19.23%),有效8例(10.25%),无效1例(1.28%),总有效率98.72%;对照组治愈13例(33.33%);显效18例,(46.15%),有效7例(17.95%),无效1例(2.56%),总有效率97.44%。试验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两组结果经Ridit 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49岁,高校教师。于1999年3月17日就诊,自述右肩疼痛,活动受限月余。近来因受凉疼痛加剧,夜间、阴雨天尤甚,手臂不能上举、后伸,服中西药效果不明显。检查:右肩活动受限,外展40°,前屈上举70°,内旋后伸不能摸背,肩关节周围压痛明显。经条口透承山配合运动法、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基本缓解,2个疗程后,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自如,能完成梳头、摸背等动作。嘱自行肩部功能锻炼,避寒湿、劳累。

 3  讨论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指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因退行性改变、劳损等引起的广泛慢性无菌性炎症。是以肩部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为特征,持续的疼痛又是引起和加重关节活动障碍的主要原因。病变过程中,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内外广泛性粘连,导致病变范围广,病情缓慢,缠绵难愈。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又称“五十肩”。多因肝肾亏损,气血不足,筋脉失养,关节失于滑利,外加饮食失调、劳累等诱因,风寒湿邪乘虚侵入,气滞寒凝,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阻肩部导致疼痛和活动不利。  遵循《素问·刺腰痛论》循经取穴理论,把针刺与体疗结合,动静相随,开阖相济,相辅相成,促进经络气血畅通。针刺同时配合运动的治疗方法,是最近几年常用的针法,其主要操作特点是在针刺治病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解剖学原理,并采用主、被运动和其他有关治疗方法而进行的一种综合疗法,丰富了针刺的治疗手段,提高了针刺治疗的效果,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定;条口穴属足阳明胃经有通经活络作用,承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有舒筋活络作用,取条口透承山属远端取穴,上病下治,一针透两经,可以疏通经络,通利关节,采用针后活动的治疗,则以“动”为主,针刺后结合主动和被动运动肩关节,不但加强疏经通络作用,运行气血,提高痛阈,改善局部微循环,而且在运动中松解粘连不甚的肩关节,提高疗效。局部取穴配合TDP照射,能直接温阳散寒,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祛除瘀血,较明显地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状况。二者合用有利于局部新陈代谢和致痛物质的清除,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加快关节功能恢复。经统计学分析,在单纯针灸基础上,采用主、被动运动法治疗,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是一种简便、有效、并能被广泛接受的疗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9.

2 王忠良.输穴运动针刺法治疗肩周炎40例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6,12(11):28-29.


作者单位:250001 山东济南,山东省委机关医院

作者: 孙雪莲,郭丽霞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