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9年第5卷第2期

两种疗法治疗颈椎强直的对比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强直的病因病机、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着重对比观察两种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对照组(90例),观察组选用风池穴注射加睡豌豆枕。对照组采用布托牵引加电脑中频理疗,观察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1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颈椎强直的病因病机、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着重对比观察两种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 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对照组(90例),观察组选用风池穴注射加睡豌豆枕;对照组采用布托牵引加电脑中频理疗,观察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1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经统计学处理,临床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尤以观察组疗效最佳,且方法简便价廉,值得推广。

【关键词】  颈椎强直;两种疗法;对比;观察

Comparison and observation on two treatments of cervical vertebrae ankylosis

    WU Jin-ping,MENG Wei.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Ya’an 6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athogenesis,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ebrae ankylosis.And to observe the difference of two treatments.Methods  18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9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90 cases).Observation group selected Feng-chi point injection plus pea sleeping pillow,the control group used cervical traction and computerized medium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instrument.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treatments.Results  21 days after treatment,in observation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8%;in the 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0%.After statistical analysis,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clinical efficacy(P<0.05).Conclusion  The treatments are both effective.Observation group is better;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low-cost.Also,the method should be promoted.

    [Key words]  cervical vertebrae ankylosis;two treatments;comparison;observation

    笔者查阅中医有关教科书和参考书,均未见有颈椎强直(反弓)这一病名的记载,但这些年因颈椎强直就诊的患者逐年增多,其临床表现较重且大体相同,已日渐引起医者、患者的重视。因此,笔者自2006年12月至2008年3月,采用随机单盲法,将1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0例均为2006年12月至2008年3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颈椎强直患者,其中门诊患者165例,住院患者1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男27例,女63例,男女之比1∶2.3;对照组男25例,女65例,男女之比1∶2.6,年龄12~70岁,观察组平均42岁,对照组平均41岁。病程:观察组7天~18个月,平均8个月;对照组5天~17个月,平均7个月25天。职业:观察组学生31人,工人21人,农民16人,干部12人,其他10人。对照组学生33人,工人20人,农民18人,干部10人,其他9人。两组资料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自拟)  临床症状:(1)头昏或头痛;(2)呕吐;(3)颈部僵硬;(4)颈肩酸痛。体格检查:(1)颈肩部压痛;(2)颈部活动部分受限。辅助检查:180例患者均经过X线片正侧位摄片,都有生理弧度变直,反弓,失稳(表1)。凡具备临床症状一项、体格检查一项,再加X线片符合上述表现一项者,即可明确诊断。

    1.3  纳入标准  年龄在12~70岁之间;符合诊断条件;愿意并配合医者完成治疗全过程,即作为受试病例。

    1.4  排除标准  年龄在12岁以下,70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不能按规定治疗,无法制定疗效和安全者。表1  两组临床表现比较

    1.5  方法

    1.5.1  观察组  (1)穴位注射:香丹注射液2 ml加醋酸强的松龙50 mg加1%利多卡因2 ml,平均在两侧风池穴注射,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1]。(2)睡豌豆枕,将豌豆枕放在原有的枕头上,平睡在豌豆枕上,其颈中段位于枕峰处,每天坚持睡一小时以上[2](豌豆枕制作:选择软布或绒布,长约35 cm,宽约40 cm。缝好成袋装入豌豆约2 kg,封口即成)。

    1.5.2  对照组  (1)布托牵引,每天1次,每次20 min,在牵引时患者头略向后仰。(2)理疗,选择电脑中频治疗仪理疗,每天一次,每次20 min。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以上治疗每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随访6个月。将疗效分为4个等级:治愈:临床表现和体征完全消失,X线片颈椎生理弧弓正常,无复发;显效:头昏或头痛基本消失,其他症状明显改善,X线片颈椎生理弧弓基本正常;有效:头昏或头痛缓解,其他症状减轻,X线片颈椎生理弧弓仍未正常;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及X线片无明显变化。

    2.2  治疗结果  见表2。表2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2.3  疗效评价  两组疗程一样,同时随访6个月,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组疗效对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病因病机  结合一般资料分析,本组均无外伤史,但与职业有关系,依次是学生、工人、农民、干部。再进一步追踪病史,普遍都有一次长时间或反复埋头史,如上网、打麻将、缝纫、电焊等。因颈部过长、过久前屈,项韧带处于伸直(牵拉)状态。久之形成劳损,失去正常收缩功能,不能将颈椎拉回正常位置,因此形成颈椎强直或反弓。又因项韧带反复受牵拉、摩擦而产生无菌性炎症在局部形成渗出、水肿,故表现为酸痛僵硬,活动受限。椎动脉从C6~C1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分布到脑,供应头部后半部血供,因颈椎间距变长,椎动脉相应拉长或扭曲,管径变窄,血循环不畅,头部血供不足,尤其是在颈部活动时头昏、头痛加重,甚至出现呕吐。综上所述,其病因病机可以认定因埋头时间过久,项韧带劳损,颈椎强直,椎动脉受牵拉,致使头部血供不足所致。

    3.2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并不难,依据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各具一项,再经X线片检查,确系颈椎强直或反弓,诊断即可成立。如系基层医院,在不具备X线检查的条件下,也能作出诊断,即在体格检查中,认真从下到上触摸棘突,如确有变直,又具有症状和体征,也可考虑为此病。但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均可出现头昏或头痛,神经根型颈椎病也具有颈肩痛,常因颈椎退变,钩椎关节增生等原因所致[3],应注意鉴别。最佳方法就是借助X线片,以便确诊。此外,尚应注意与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和颅内肿瘤等进行鉴别。

    3.3  治疗方法  也许该病的治法很多,疗效也好,但由于没有先例,唯靠摸索。笔者仿颈椎病的一些治法并加以化裁,拟定二套方法,分别观察并进行临床对比。

    3.3.1  对照组  选择布托牵引以矫正强直,中频理疗以消炎、活血、止痛。从表2可以看出,其疗效也好,但不是最佳,尚不及观察组。同时牵引和理疗既费时间,费用也高。故不宜作为首选方法。

    3.3.2  观察组  穴位注射主药为香丹注射液,其成分为丹参、降香:(1)取其扩张椎动脉,增加供给血量,改善颅脑缺血状态;(2)降低血浆黏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3)可以改善微循环[1,4]。选择醋酸强的松龙,主要是用于消局部无菌性炎症。利多卡因除减少疼痛外,尚有稀释作用,三药联合应用,共奏活血通络、消炎止痛之功。睡豌豆枕也起着重要作用:(1)豌豆为圆形,颈部活动豌豆也动,起到按摩、刺激穴位作用;(2)平睡时枕峰刚好顶在变直颈椎中点,利用杠杆原理,矫正变直椎体;(3)利用躯干和头部重力,起到对抗牵引(缓牵)作用。一物三用,因此,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方法简便、价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阳.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34例.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4):38.

2 王智勇.手法加牵引配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症.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6):64.

3 康甫.旋转扳法和穴位推拿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随机对照.中国骨伤,2008,21(4):271-272.

4 洋崇军.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180例.中医杂志,2006,47(增刊):158-159.

(本文编辑:齐 栩)


作者单位:625000 四川,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