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9年第5卷第3期

十枣汤加味丸制备及临床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十枣汤剂型改革,制成十枣汤加味丸。方法采用十枣汤加味丸治疗渗出性胸膜炎58例疗效观察。结果临床治愈53例,占91。结论十枣汤加味丸具有祛痰逐饮的显著疗效,又缓和了诸药之毒,是治疗渗出性胸膜炎的满意方剂。...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十枣汤剂型改革,制成十枣汤加味丸。方法 采用十枣汤加味丸治疗渗出性胸膜炎58例疗效观察。结果 临床治愈53例,占91.5%;显效3例,占5.1%;有效2例,占3.4%。结论 十枣汤加味丸具有祛痰逐饮的显著疗效,又缓和了诸药之毒,是治疗渗出性胸膜炎的满意方剂。

【关键词】  十枣汤加味丸;制备;临床应用;渗出性胸膜炎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十枣汤并将此方制成十枣汤加味丸,该丸剂具有攻逐水饮,泻肺定喘的功效。主要用于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十枣汤加味丸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1.1  处方组成  芫花6 g,大戟6 g,甘遂3 g,肥大枣10个,金银花9 g,连翘9 g。

    1.2  制备  首先把大枣洗净去核,同其他5味一起在40 ℃干燥恒温箱内置4 h,100目筛粉碎后备用。炼蜜:加热105 ℃ 30 min,黏度113,待蜜温度降至60 ℃ 后,蜜和药粉按比例0.9∶1趁热混合均匀,待冷确后制丸,流通蒸气115 ℃ 20 min灭菌,蜡纸包装,9 g丸重,盒装(9 g×10)。

    1.3  性状  本品为分散均匀的棕褐色黏稠性蜜丸,味辛凉,微苦。丸面油光柔软,略带弹性。

    1.4  检查  符合《中国药典》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1]。

    2  稳定性考察

  本品在劣性条件下(27℃,RH 15%以上湿度),用褐色玻璃储存,观察其稳定性:在6个月时间内每月抽样测定1次,结果软硬度无变化,pH约4.5,外观无任何改变。

    3  临床应用

    3.1  使用方法  3次/d,1丸/次。温开水饭前送服。3天为1个疗程。疗程中间可停药3~5天。对重型患者慎重用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时停时用根除病症。

    3.2  疗效观察  随机选择58例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年龄16~65岁,男37例,女21例。临床治愈53例,占91.5%;显效3例,占5.1%;有效2例,占3.4%;临床治愈平均疗程为3个疗程。随访6个月无复发。

    4  讨论

  渗出性胸膜炎是内科常见病之一,属中医悬饮范畴。早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即有“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2]之说,其发生均于肺、脾、肾三脏有关。悬饮源于肾,动于脾,贮于肺,因此治疗悬饮要从肺脾肾入手。若三脏功能失调,可使水液停积成饮,其本为脾肾阳虚,其标为水饮内停。水饮停于胸胁,气道被阻,升降失常,故胸胁胀痛,转侧不利。水饮上迫于肺,故咳嗽气短。该制剂中芫花攻胸胁水饮,大戟、甘遂善泻脏腑水湿,三药合用攻下之力更峻,配大枣10枚扶正补脾,缓解诸药之毒。且金银花、连翘既具有清热解毒又有较强抗菌作用。丸者缓也[3],该剂型以丸剂收功,使其毒性大减,而全方药性并不峻猛,对继续驱除胸腔积液,巩固疗效,实有裨益。该丸剂在治疗渗出性胸膜炎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依据和实用价值,且组方简单,价廉易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A).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明·顾从德.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论,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71.

3 北京中医学院.汤头歌诀白话解,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43.

(本文编辑:齐 栩)


作者单位:050031 河北,石家庄市第三医院针灸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