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9年第5卷第6期

背俞穴拔罐治疗荨麻疹86例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背俞穴。荨麻疹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属于祖国医学隐疹范畴,是十分常见的皮肤系统、全身多系统或多器官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性素质人群易患荨麻疹,约为自然人口的5%~20%,多因素诱发,且易发展为慢性过程,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1]。笔者近年来多采用背俞穴拔罐治疗荨麻疹86例患者,收到......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背俞穴;拔罐;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属于祖国医学隐疹范畴,是十分常见的皮肤系统、全身多系统或多器官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特点是皮肤黏膜因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暂时水肿性皮疹,伴剧痒,重症者出现喉头水肿、气促、胸闷、恶心、腹痛等,也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过敏性素质人群易患荨麻疹,约为自然人口的5%~20%,多因素诱发,且易发展为慢性过程,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1]。笔者近年来多采用背俞穴拔罐治疗荨麻疹86例患者,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0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2天;超过6个月51例,急性发作者24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腰部皮肤,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左右第1、2侧线共五条纵线为走罐部位。将凡士林膏均匀涂抹在腰背部和罐口,先用4号罐采用闪罐法沿督脉和太阳膀胱经逐次闪拔3遍,再用3号玻璃罐拔于腰骶部脊柱旁,等待10~15 s后,术者左手扶住患者肩部,右手握住火罐,缓慢将火罐从腰骶部向肩部沿督脉及膀胱经往返推动走罐至局部皮肤红润、充血,甚至瘀血时,将罐起下。走罐手法宜缓、宜柔。每周治疗两次,6~10次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皮疹消退,自觉症状全部消失,1年后随访无复发;显效:皮疹消退,自觉症状全部消失,1年后随访有复发;好转:皮疹消退90%以上,瘙痒症状明显减轻,停治后复发次数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果 本组86例,经1~2个疗程治疗,痊愈45例(52.3%);显效37例(43%);好转3例(3.5%);无效1例,总有效率98.8%。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60岁,全身游走性皮疹伴瘙痒二十余年。二十多年前因淋雨后全身突发大块红色风疹块,刚开始全身散在分布,后逐渐增大并隆起融成大片伴有瘙痒。数小时后自行消退,伴胃脘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经服西药后好转,因忙碌未彻底治疗,后来因遇冷或者饮食不当都会全身游走性皮疹瘙痒发作。并且发作时间逐渐延长,间断时间逐渐减少。经中西医多方治疗。不能根治,常年口服仙特敏,遇环境变化仍然加重。经拔罐治疗1次后有效,3次后好转,治疗1个疗程10次后休息1周,继续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未再做治疗。1年后随访未发作。

  4 讨论

  走罐,亦称推罐,常用于治疗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痠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状。应用于荨麻疹的治疗收效良好,笔者分析机制如下。

  首先,急性荨麻疹多为风寒外邪或风热客表,致营卫不和,邪气郁于腠理,外不得透达,内不得疏泄,故见风团,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故起病急骤,时隐时现,发无定处而为荨麻疹[2]。走罐可以疏通营卫,通过推罐、拉罐,可激发卫气、御邪外出。其次,急性荨麻疹迁延难愈转为慢性者,系邪热郁于血分,血热生风或热邪灼伤阴液,血虚生风则使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走罐可以调节全身阳经经气,鼓舞正气。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脏腑的背俞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循经走罐可充分激发和调节脏腑的功能活动,使阳气调畅,五脏调和,免疫能力提高,增强御邪能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达到治愈顽疾的目的。再次,荨麻疹发病快,多由风邪所致,治疗以祛风为先。推拉火罐可促进脉中营血流动,祛瘀通脉,行气活血,血行则风自灭,故可收到很好的疗效。

  走罐治疗荨麻疹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安全可靠,疗效明显的特点,适宜在广大基层医院及社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汉超.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手册.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01-307.

  2 邱茂良.针灸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69.

  

作者: 白新霞 2011-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