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9年第5卷第6期

益肾调肝和营祛风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益肾调肝和营祛风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益肾调肝和营祛风汤治疗,对照组口服腰痛宁胶囊合颈腰康胶囊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在前5天治疗期间,卧硬板床休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益肾调肝和营祛风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益肾调肝和营祛风汤治疗,对照组口服腰痛宁胶囊合颈腰康胶囊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在前5天治疗期间,卧硬板床休息。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益肾调肝和营祛风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较佳非手术疗法。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益肾调肝和营祛风汤;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1]是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使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刺激和压迫邻近的脊神经根或脊髓所产生的一组症状。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主要属于中医腰痛证、痹证范畴。我科门诊自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运用益肾调肝和营祛风汤治疗本病86例,疗效显著,并与腰痛宁胶囊合颈腰康胶囊治疗的8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科疾病诊断标准[1]拟定;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

  (1)有外伤、积累性损伤史;(2)反复发作腰腿痛,呈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3)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椎旁有压痛,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4)患肢肌肉萎缩,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5)X线摄片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3]拟定。

  1.2 一般资料 166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治疗组86例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12~75岁,其中50岁以下者58例;平均51.5岁;病程0.5~6年,平均2.8年;有明显外伤史者16例,无外伤史70例;X线片所见:L4~5 Ⅰ度滑脱25例,L5S1 Ⅱ度滑脱13例;CT扫描:突出部位L4~5节段者40例,L5S1节段者16例,多节段者30例。分型:寒湿腰痛18例、湿热腰痛6例、瘀血腰痛14例、肾虚腰痛20例、肝肾亏损28例。对照组80例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16~76岁,其中50岁以下者52例,平均49.5岁;病程0.5~5.5年,平均2.25年;有明显外伤史的15例,无外伤史65例;X线片所见:L4~5Ⅰ度滑脱23例,L5S1Ⅱ度滑脱12例;CT扫描:突出部位L4~5节段者37例,L5S1节段者15例,多节段者28例;分型:寒湿腰痛17例,湿热腰痛6例,瘀血腰痛13例,肾虚腰痛19例,肝肾亏损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绝对卧床休息 治疗组与对照组先前5天治疗期间均绝对卧硬板床休息,保持舒适,仰卧时腰部垫一小枕,侧卧时屈膝屈髋。

  1.3.2 治疗组 采用自拟益肾调肝和营祛风汤治疗。方剂组成:龟板12 g,熟地15 g,狗脊10 g,羌活10 g,锁阳10 g,牛膝10 g,白芍15 g,赤芍10 g,防风10 g,当归15 g,丹参15 g,姜黄10 g,炙甘草3 g,生姜10 g,大枣10 g。

  随证加减:所有病历最初7天治疗加茯苓10 g,猪苓10 g,泽泻10 g,白术10 g,肉桂6 g(研末);腰脊旁疼痛者加杜仲10 g,桑寄生10 g;下肢麻木者加络石藤10 g,海风藤10 g;腰腿疼痛者上方白芍30 g,炙甘草5 g,加木瓜10 g,海桐皮10 g;偏于寒湿者加独活10 g,上方羌活15 g;偏于湿热者加苍术10 g,黄柏10 g;偏于瘀血者加自然铜9 g,上方赤芍20 g,丹参20 g;偏于肾虚者加仙灵脾10 g,巴戟天10 g,上方熟地25 g;病程长者加全蝎5 g,乌蛸蛇10 g。每日1剂,每剂加清水500 ml,浸泡30 min后煎取150 ml;二煎加水350 ml煎取150 ml,两煎混合,分两次饭后温服。

  1.3.3 对照组 口服腰痛宁胶囊(由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每次4粒,每日1次,颈腰康胶囊(由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3粒,每日3次。两组均首服7天,有效者续服,无效者计为无效病例,26天为1个疗程,且治疗期间均停服其他中西药物,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2]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能参加工作,正常劳动,生活自理;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直腿抬高试验正常,能从事轻体力劳动;有效: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改善,可从事部分轻体力劳动:无效:症状体征无任何改变。

  2.2 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3 治疗结果 见表1,2。表1 两组治疗结果及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χ2=8.87,*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表2 两组不同证型与疗效的关系治疗组中肝肾亏损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以肝肾亏损型的疗效最好,其次为肾虚腰痛型、瘀血腰痛型;而对照组则以瘀血腰痛型的疗效最好,其次为寒湿腰痛型、肾虚腰痛型。

  3 讨论

  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中央部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髓核,周围部是多层纤维软骨按同心圆排列组成的纤维环,富有坚韧性,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椎间盘的主要功能是承受和转移压力,缓冲震荡和协调脊柱的运动;就其结构与功能来说属五行之木,内应于肝,肝主筋,故肝与椎间盘在生理与病理上的关系极其密切。肝藏血,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风易动;腰为肾之腑,肾主骨生髓,肾是人体阴液与阳气之根本。肝为肾之子,肾为肝之母,在病理上,母子之间:荣则俱荣,损则俱损。《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说“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景岳全书·腰痛》说“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内经·脉要精微论》说“腰为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素问·痹论》云“病久入深,荣卫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医学心悟·腰痛》说“腰痛拘急,牵引腿足,脉浮弦者,风也”;《素问·逆调论》说“荣虚则不仁,卫虚则不用”。这些都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肾、肝亏损、肝功能失调、风邪(外风、肝风)、营卫失调,关系密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管狭窄,腰椎间隙变窄,腰椎失稳,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从而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引起腰痛,下肢一则或双侧坐骨神经痛、麻木,严重者引起肌肉萎缩,甚至肌无力等症候群。由此可见本病证候具有“痛”(由不通致痛和不荣致痛)、“动、变”(由外风和内风所致)两大主要特点;其审证求机表明是由“不通”、“不荣”与“风邪”所致。

  综上所述,本病治疗上必须益肾调肝和营祛风。

  益肾调肝和营祛风汤诸药或入肝经或入肝肾二经,具有益肾调肝、调肝、和营祛风作用。具体来说:益肾调肝即用来治疗本病中腰椎及其椎间盘病变;调肝即调节椎间盘使之恢复健康;和营祛风即营养、调和腰腿部气血、经络;祛外风,熄肝风改善症状甚至恢复健康。

  方中龟板、熟地入肝肾经,填精补髓、益肾健骨,狗脊、羌活入肝肾经,温补肝肾、强腰利关节,阴阳双补俱为君药;锁阳、牛膝入肝肾经,温肾益精、强壮筋骨利关节、活血通经俱为臣药;《临证指南医案》华岫云按“下虚者,必从肝治,补肾滋肝,育阴潜阳镇摄之治是也”、《石宝秘录》说“诸痛治肝也”、《日华子本草》认为“当归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李杲认为“凡脊痛,腰似折,正当用防风”;白芍、赤芍、防风、当归、丹参、姜黄、炙甘草集补肝、柔肝、清肝、疏肝、平肝于一体以调肝,散外风,熄内风,和营祛风俱为佐药;营卫失常可招致痹病,调和营卫则可治疗痹病[4],方中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炙甘草调和诸药、牛膝引血下行俱为使药。

  本方组成药物,中药药理学研究,概括来说有:解除压迫、抗炎、改善循环、镇痛、脱水、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溶解骨髓核中的含糖蛋白,激活破骨细胞活性,提高自身吞噬能力,增强血液循环,打通椎动脉,阻止退行性病变等作用,证实该方不失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佳非手术治疗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锋.骨科疾病诊断标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116-11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3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504-519.

  4 杨友发.运用仲景调和营卫桂枝类方治疗痹病临床应用举隅.中医药通报,2006,5(1):29-31.

  

作者: 刘建钧 2011-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