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0年第6卷第2期

生扛板归结合中药汤剂治疗水母蜇伤性皮炎15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水母蜇伤。皮炎。中药治疗水母蜇伤性皮炎是指被水母(海蜇)蜇伤3~5min后,局部皮肤刺痒、疼痛或烧灼痛,随即皮损处渐起红斑,丘疹,荨麻疹。自2005年以来,笔者以生扛板归为主结合中药汤剂治疗水母蜇伤性皮炎1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水母蜇伤;皮炎;中药治疗

水母蜇伤性皮炎是指被水母(海蜇)蜇伤3~5 min 后,局部皮肤刺痒、疼痛或烧灼痛,随即皮损处渐起红斑,丘疹,荨麻疹;1~2天后皮损处可出现长条形或不规则地图形的密集小米粒样水疱,并有瘙痒、刺痛感;蜇伤严重者2 h内可出现全身皮疹及全身症状。自2005年以来,笔者以生扛板归为主结合中药汤剂治疗水母蜇伤性皮炎1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 龄4~39岁;轻度6例,中度9例。

  1.2 临床表现 轻度者被蜇伤部位刺痒、疼痛或烧灼痛,出现红斑、丘疹、荨麻疹,舌红苔薄黄,脉数;中度者皮损处除红斑、丘疹、荨麻疹外出现密集小米粒样水疱,多伴有失眠、食欲下降、小便黄、大便干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3 治疗方法

  1.3.1 中药外敷 取鲜扛板归绞汁后与75%酒精1∶2比例混合。依据皮炎面积将药汁涂在患处,每天5~6次,急性期可不计次数(尤其是局部感瘙痒刺痛强烈时外涂)。若皮肤破损、化脓将要溃破者禁用。

  1.3.2 中药内服 自拟汤剂加减。处方:黄芩、银花、连翘、苦参、白鲜皮、车前草、紫草、生地。加减:失眠者,加远志、茯神;便秘者,加大黄;食欲不振者加麦芽、陈皮、白术。治疗5~7天为1疗程。治疗过程中忌生冷、辛辣、腥膻等食物。

  1.4 治疗效果 治疗1个疗程,红肿刺痒,疼痛,红斑、丘疹、荨麻疹、水疱等症状消失,治愈者12例;红肿刺痒,疼痛,红斑、丘疹、荨麻疹、水疱明显改善者3例,经第2疗程后,全部症状消失。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4岁。2006年7月18日中午在海边嬉水不小心被水母蜇伤左右小腿,疼痛难忍,随即送到当地医院处理,予明矾冷敷、外涂炉甘石洗剂及醋酸曲安西龙尿素乳膏、口服扑尔敏。第2天患腿皮损处除红斑、丘疹外出现密集小米粒样水疱,疼痛瘙痒难忍,继续用以上药物,涂药后,症状暂时稍缓解但无法控制,尤其是夜晚小孩烦躁哭闹,疼痛瘙痒难忍。伤后第5天来诊见:小孩两小腿有13条长约3~6 cm、宽约0.1~0.6 cm皮损,皮损处红肿、水疱大小不等且有的破溃流出黄色水样疱液、瘙痒难忍(尤以夜晚为甚难以入睡)、食欲下降、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笔者采来生扛板归清洗干净绞汁后用75%酒精1∶2混合,外涂患处不计次数;并自拟内服处方:黄芩5g,生地5g,银花6g,连翘5g,苦参6g,白鲜皮6g,车前草5g,紫草5g,麦芽6g(其他西药暂停)。用药第2日,各症状稍缓解,用药第3日后红肿、水疱、瘙痒等症明显减轻,患儿食欲增加,大便正常,夜晚能入睡,停用汤药,继续外用药汁涂患处;7天后水疱已结痂,红肿消退,偶有瘙痒,用药第14天,红肿、水疱、瘙痒等症全部消失。

  3 讨论

  水母蜇伤性皮炎,多发生在夏季,是水母的刺胞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水母刺胞内主要毒性成分是类蛋白和多肽及多种有毒酶类。此外,还有四氨络物、强麻醉剂、5羟色胺、组胺、致痛剂等物质,毒液经刺丝管注入皮内引起刺胞皮炎或进入血液循环出现一系列中毒和超敏反应等全身症状。中医从症状上分析为湿热之毒蕴结肌肤所致,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为主。外用药以扛板归为主。扛板归,英文名称:Perforate fleeceflower、ishimikawa。学名:Polygonum perfoliatum L。别名:刺犁头、老虎利、山荞麦、退血草、犁壁藤、老虎艽、蛇牙草等,为蓼科属植物贯叶蓼的全草,广布全国各地,据《中药大辞典》记载,该植物以其根和地上部全草入药,性味酸、苦、平,入肾、大肠、膀胱、肺、肝五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瘀止血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黄水疮、湿疹、丹毒、缠腰火丹、水肿等疾病;临床常内服外用治疗带状疱疹[1]等。其中药化学成分[2]全草含黄酮苷、蒽苷、强心苷、酚类、氨基酸、有机酸、鞣质和糖类(蔗糖约7.48%、还原糖约3.4%、淀粉2.884%),种子含油3.3%,瘦果含油12.47%,全株含靛甙(indican)、黄酮苷、蒽苷、酚类、氨基酸、有机酸、水蓼素(persicarin),根含大黄素和大黄酚(chrysophanol),根皮含鞣质。75%酒精能够渗入细菌体内,使组成细菌的蛋白质凝固起消毒杀菌之功。内服处方中车前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苦参、白鲜皮清热除湿、止痒;黄芩、紫草、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生地养阴清热凉血还可防祛湿药太过伤阴。诸药合用,取得显效。

【参考文献】
   1 温云贵.生扛板归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4,(66):29.

  2 王定勇,卢江红.扛板归根化学成分研究.亚热带植物科学,2004,33(2):1012.

  

作者: 陈应娟 2011-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