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0年第6卷第6期

热敏灸针刺治疗三叉神经损伤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热敏灸。针刺。三叉神经损伤三叉神经损伤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三叉神经分支、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持续性麻木,中医学认为该病是由风积外寒、风痰郁火、气血闭阻、经络不通引起。三叉神经痛系指三叉神经区域内反复出现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的疼痛,仅限于三叉神经感觉支配区域内,疼痛多为一侧性。...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热敏灸;针刺;三叉神经损伤

 三叉神经损伤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三叉神经分支、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持续性麻木,中医学认为该病是由风积外寒、风痰郁火、气血闭阻、经络不通引起。三叉神经痛系指三叉神经区域内反复出现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的疼痛,仅限于三叉神经感觉支配区域内,疼痛多为一侧性。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2岁,于2009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睛下及上下嘴唇麻木,以言语进食时加重,无味觉,无持续性加重,遂至江西九四医院就诊,诊断为:“三叉神经病”,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无明显疗效,遂于10月20日来我院就诊,诊见眼睛下至上下嘴唇口腔麻木,呈持续性,面色加暗、目昏、头重、心悸、耳鸣、精神欠佳、睡眠差、食饮尚可、舌红、少劳、脉细数。诊断:三叉神经损伤,给予热敏灸针刺治疗。

  热敏灸治疗方法:(1)对穴位热敏高发部位、下关、颊车、颧髎、大迎、承浆,穴区进行热敏点探查,并标记热敏部位。(2)热敏操作治疗:经探查,在双侧颧髎探查,热敏于双侧颧髎穴施灸点,温和灸,感施灸部位舒适,并有透热、扩热现象。10min后灸感汇合整个面部至双侧翳风,渗透口腔,该灸感持续30min,热感渐渐回缩至颧髎,透热、扩热现象消失,并感皮肤灼热,遂停灸,完成第1个疗程,嘱自灸地仓,每晚1次以增强疗效。

  11月1日:诊见眼睛下至上下嘴唇及口腔麻木有所缓解,面色红润,目昏、头重已消失,心悸、耳鸣程度减轻,发作次数减少,白天精神尚佳,自然入睡,舌淡苔薄,脉弦紧。于热敏灸针刺继续治疗地仓,透刺大迎、下关穴宜自下方刺入,均用捻转泻法,余穴以原方不变。(3)热敏灸治疗操作:穴位探查,在双侧、大迎探查,热敏施灸温和灸,有透热感,15min后透热感消失,皮肤灼热痛,停灸大迎穴,换至翳风穴,患者感翳风扩热现象,灸感持续30min;次日复诊,麻木已缓解,发作次数减少,每次持续时间为30s,注意少吃辛辣食物。经过10次探热敏点治疗后,翳风扩热现象消失并感皮肤灼热,遂以停灸,完成第2个疗程。

  11月11日,患者诉面部麻木感加重。询问得知,次日食海鲜、木耳等带发性食物,加以天气骤冷,外感风寒侵蚀。故在原方基础上加风池、后溪,以平肝息风,通经止痛。操作:风池穴可刺向舌根方,后溪直刺二穴均施泻法。(4)热敏灸治疗操作:穴位探查,在双侧风池探热敏点,5min后扩热至整个后脑勺至百会,10min后,热流向颅内渗透,自觉透露皮温逐渐升高,由温热感渐渐至灼热,该灸感持续40min,渐回缩至风池穴并感皮肤灼热即停灸,完成一次热敏灸治疗。

  次日告知麻木及口腔麻木感已缓解,继按上述方法,探热敏治疗10次,麻木感已消失。嘱自灸双侧下关穴,每日1次,每次1h,连续20天以巩固疗效。

  2 讨论

  三叉神经痛中医属于“面病”范畴,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反复的阵发性剧痛,该病多由风寒外袭或痰郁结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影响筋脉运行而致面部疼痛。现代医学中的针刺是通过穴位刺激受累三叉神经分支,直接刺激神经干,出现触电样感,针感传导致疼痛部位,阻止疼痛传递信息达到镇痛。《标幽赋》注:“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注重针感的针导,使“气至病所”,才能收到理想的疗效。证明热敏灸配合针刺可加强针感的传导,刺激则得气快,针感强止痛效果显著,热敏灸长时间可以激发经气,疏导经络,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治疗三叉神经证明热敏灸加针刺并注重热敏灸的传感和针感的强度方法,既能延长热敏灸对针刺穴位的时间,又能提高热敏灸的刺激强度,以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达到治愈的目的。

  

作者: 潘海清 2011-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