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2年第8卷第1期

中医药治疗水湿浸渍型水肿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水湿浸渍型水肿大多由于涉水冒雨,久居湿地,水湿之邪内侵。其特点是全身水肿,以下半身为重,按之凹陷不易恢复,重者可见腹部胀满,恶心呕吐,四肢困重,小便短少等。治疗大法以温阳利水,健脾化湿,通调水道为主。【关键词】水湿浸渍型水肿。...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水湿浸渍型水肿大多由于涉水冒雨,久居湿地,水湿之邪内侵;或饮食不节脾胃虚寒,脾被湿困失其健运;或外感寒邪内舍于肺,久病伤肾,肾气虚不能温化水湿等所致。其特点是全身水肿,以下半身为重,按之凹陷不易恢复,重者可见腹部胀满,恶心呕吐,四肢困重,小便短少等。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临证时应标本兼顾。治疗大法以温阳利水,健脾化湿,通调水道为主。

【关键词】  水湿浸渍型水肿;温阳健脾;五苓散;五皮饮

  水湿浸渍型水肿的主要症状是:全身水肿,尤其以下半身为重,按之凹陷不起,全身困重,疲乏无力,四肢发凉,小便短少,胸闷腹胀,饮食减少,呕吐恶心。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水湿浸渍型水肿与以下因素有关:久居湿地,冒雨涉水,水湿之邪内侵;或平素饮食不节,贪食生冷,使脾被湿困失其健运;或外感寒邪内舍于肺,肺失通调,或久病伤肾,肾气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液停聚等,均可形成水肿。水液在人体内的正常运化主要靠肾主水,司开阖。脾主运,司传输。肺主气,司通调的功能,使三焦水道通行,膀胱气化正常。而肺脾肾三脏之中,肾又有统管调节三者的作用,既助脾运化,又助肺通调,故三脏之中以肾为本。此三脏功能正常,则三焦决渎有权,膀胱开合有度,若三脏功能失常则可致水失运化而聚水为肿。因此,三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如果肾虚不能蒸化水湿,肾水上泛则凌心犯肺,致肺气不降,水道不通,而使肾气更虚,水邪更盛。肾虚不能温煦脾土,导致脾虚不能健运,水湿停聚则湿困脾土,脾气益虚。又脾虚气血乏源,血不化精,肾精亏乏则肾气更虚。又如脾之运化传输水谷精微,上归肺,使肺气充沛,水道通调,此即土生金,若土虚金弱则水液停聚,脾为湿困,传输尤难。因此,辨证时从整体出发,结合四诊全面考虑,才能做出正确诊断。治疗大法:温阳利水,健脾化湿,通调水道。代表方剂:五苓散和五皮饮加减运用。组成茯苓20g,猪苓15g,泽泻15g,桂枝10g,生姜皮15g,陈皮12g,白术15g,桑白皮12g,葶苈子12g,大腹皮12g,五加皮12g,附子10g,甘草12g。

  方中茯苓、猪苓、泽泻、甘淡利湿,通利小便。桂枝、附子、生姜皮、五加皮辛温通阳,温化膀胱,使气化利水。陈皮、桑白皮、大腹皮配伍生姜皮、五加皮组成五皮饮,行气消胀,化湿利水。桑白皮、葶苈子配伍陈皮能通宣理肺而清肃肺气,使水道通调。白术、茯苓配伍陈皮、大腹皮健脾化湿。甘草调和诸药。典型病例:患者,男,43岁。2011年3月5日来就诊。6个月前曾出现面目浮肿,四肢困重,经当地医生诊断为肾炎。经过治疗基本痊愈,近几天因劳累过度,遍身水肿,身体困重,走路艰难,故来我院就诊。查其全身水肿,下肢明显肿胀,皮肤绷紧光亮,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身体困重,形寒肢冷,面色晦暗无华,胸闷气短,腹部胀大不能饮食,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沉缓。查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诊断为水湿浸渍型水肿。服用上方5剂后水肿明显消退,原方重用大腹皮15g,生姜皮15g,陈皮14g,五加皮15g,葶苈子15g,茯苓20g,白术15g,泽泻20g,以健脾化湿。连服5剂后腹部胀大消失,并能进食。继续用原方酌加附子12g,桂枝12g,生姜皮14g,五加皮15g,以温肾利水,服用5剂后形寒肢冷、肢体困重,全身水肿全部消失,精神好转,饮食正常。以原方不变服5剂,巩固疗效。6个月后随访,患者身体健康,并能下地劳动。治疗体会:水湿浸渍型水肿临床上多见,但临证时,常是阴阳错杂,虚实互见,必须加以区分并注意其转化。针对病情攻补兼施,逐水不伤正,扶正不留邪,一般水肿消退后,常见虚象,应根据脏腑气血阴阳之不足予以调补。凡水肿之初期,或由于饮食不节,营养障碍引起的浮肿,只要及时治疗,预后较好。水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正虚邪恋,则缠绵难愈。水湿浸渍型水肿如果肿势较甚,伴见气急喘促不能平卧,心悸、唇绀、腹部肿大或恶心呕吐,头晕胀痛,甚则尿闭,均属病情危重,预后不良。因此,正确辨证及时治疗,尤为重要,掌握不同病因致病的特点,区分病理属性,辨别病变之脏腑,分清虚实,仔细辨清标本之主次,对处方用药非常重要。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是标本结合,以治本为主,可选用温肾健脾,兼顾利水化湿法,以治标为主可选用利水泻下,兼顾温肾健脾法,临证时根据病变症状须随症加减。若因感受外邪或湿热之毒者,常须急则治其标,方能控制病情的发展,否则表证不解,湿热不除,易引起病情难消。水湿浸渍型水肿在其发病过程中,不论水肿是否明显,其病皆属于虚,病标多加邪,是一种虚中夹实之证,虚主要表现在肺、脾、肾三脏的不同程度虚损,功能紊乱。其中以肾虚尤为重要,温肾利水法尤为重要。水肿日久,水湿停积,一则久病入络,气机不利,血流不畅,成为瘀血;二则阳气受损,血失温运而滞留,反之瘀血阻肺,不能通调水道,水蓄上焦,泛滥为肿,瘀血阻心,心阳不振,水行不利,发为水肿。瘀血阻脾,脾运化水湿失调,水停中焦,泛滥为肿。瘀血在肾,肾之温煦失司,膀胱气化失调,可致水停下焦引起水肿,此类水肿顽固难愈,治疗时利水化湿也要兼顾活血化瘀,选用牛膝、益母草、红花、桃仁、鸡血藤等,能大大提高水肿疗效。兼有湿热者,除利湿消肿外,要注重清湿热解毒,选用黄芪、茵陈、双花、败酱草、连翘、黄柏等,见效甚捷。

  预防调护:水肿初期应无盐饮食,限制每天饮水量,待肿势消退后,逐步改为低盐饮食,最后恢复普通饮食,不再限制饮水量。忌食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物品。起居有时,劳逸结合,避免劳累过度,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涉水冒雨,久居湿地,防止风邪内侵,注意预防感冒,讲究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作者: 高树武作者单位:025450 内蒙古赤峰,赤峰市巴林左旗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