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2期中医中药

温肾化瘀通利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0例疗效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温肾化瘀通利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对50例患者采用温肾化瘀通利汤治疗,进行治疗前后症状积分量化评估,前列腺液(EPS)检查及直肠指检评定。治疗前后症状积分、EPS检查及直肠指检,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结论温肾化瘀通利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确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温肾化瘀通利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对50例患者采用温肾化瘀通利汤治疗,进行治疗前后症状积分量化评估,前列腺液(EPS)检查及直肠指检评定。结果 总有效率为92%。治疗前后症状积分、EPS检查及直肠指检,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P<0.01)。结论 温肾化瘀通利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确切。

慢性前列腺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此病缠绵难愈,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影响。笔者从2000年6月~2003年4月辨治50例慢性前列腺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 诊断标准制定:(1)具有尿频、尿痛、残尿感,会阴、下腹部及肛门周围疼痛不适;(2)直肠指检:前列腺正常或压痛,或触及不规则的炎性硬结;(3)前列腺液(EPS)镜检:白细胞>10个/HP,卵磷脂小体减少;(4)病程3个月以上。参考美国NIH在1999年提出的慢性前列腺症状积分指数量化症状计分 [2] 。其症状包括疼痛症状、排尿症状、生活质量3个方面的13个小项,设立从0~3分4个水平,评价每个症状的程度(无症状: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

1.2 一般资料 本组共50例,均来自门诊病人,年龄17~58岁,平均37.5岁;未婚16例,占32%;性生活过频(1周3次以上)且有手淫不良习惯28例,占56%;经常坐位工作25例,占50%;有急性前列腺感染史的患者38例,占76%;非细菌性前列腺炎5例,占10%;有性生活障碍者20例,占40%;大小便滴白和性冲动滴白者15例,占30%;阴茎根部、小腹、会阴部、肛门周围疼痛、不适者43例,占86%;性格改变12例,占24%。病程3~60个月,平均24.26个月。

1.3 中医

辨治 全部病例符合肾虚夹瘀夹热夹湿型。症见:反复尿频、尿急、尿等待,排尿痛,残尿感,或尿细无力, 或尿后滴白,尿道口常有少量粘液,会阴部及直肠部坠胀或疼痛,腰膝酸软,神疲,或阳萎、早泄,或遗精,前列腺触诊多成硬结改变或有压痛,舌淡,苔薄白或腻,脉细弱,弦滑。

2 治疗方法

自拟经验方温肾化瘀通利汤为基本方,根据临床加减配伍应用。基本方:黄芪20g,白芍12g,水蛭10g,冬瓜子30g,乌药20g,桂枝12g,茯苓10g,黄柏15g,萆15g,制附子6g,虎杖15g,生薏米20g,败酱草20g,丹皮12g,皂刺15g,王不留行15g。加减:湿热甚,尿频、尿急、尿痛明显,苔黄或腻者,加甘草梢10g,石韦12g,车前子20g。尿末滴白,尿道口时流精液粘丝,小便不净,腰膝酸软者,加益智仁15g,怀山药20g,山萸肉15g,桔梗6g。会阴、肛门明显者,加小茴香、延胡索、川楝子、荔枝核6~10g。性功能减退者早期治疗原发病,当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可酌加仙灵脾15g,菟丝子20g,肉苁蓉12g。精神抑郁、腰酸腿软、失眠、遗精多梦,在调理情志的同时可酌加远志12g,石菖蒲10g,灯芯草3g,牡蛎20g。腺体硬,会阴部刺痛明显,加三棱15g,莪术12g,全蝎6g。全身关节酸痛,腰膝无力,加甘草10g,白芍30g,川断15g,木瓜12g。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最长服药7个疗程,最短1.5个疗程。进行治疗前后症状积分量化评估,EPS检查及直肠指检评定结果。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标准制定。临床痊愈:症状评分减少90%以上,EPS白细胞数<10个/HP,直肠指检压痛消失,质地正常或接近正常;显效:症状评分减少70%~89%,EPS白细胞数明显减少,白细胞数值较前减少1/2,或<15个/HP,直肠指检压痛及质地均有所改善;有效:症状评分减少35%~69%,EPS白细胞数有所减少;无效:症状和体征未见明显变化,症状评分减少<35%或无变化,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3.2.1 临床疗效 临床痊愈25例,占50%;显效13例,占26%;有效8例,占16%;无效4例,占8%;总有效率为92%。

3.2.2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1。表1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 ˇ P<0.01, △ P<0.05

3.2.3 治疗前、后EPS检测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EPS检测变化比较项目

注:与治疗前比较, ˇ P<0.01, △ P<0.05

3.2.4 前列腺直肠指检结果 治疗前正常12例,异常38例,治疗后正常36例,异常14例,治疗前后比较,经X 2 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

4 讨论

4.1 慢性前列腺炎与中医所述的淋浊、劳淋、精浊等病相似。中医认为本病与思欲不遂,或房劳过度,相火妄动,或酒色劳倦脾胃受损,湿热下注,败精瘀阻有关,与心、脾、肾、奇经等脏腑关系密切。本病的发生常见病机有湿、热、瘀、虚四端。但临床上常见证型却是互相兼杂,复杂多变,病程迁延难愈,极易复发。此病急性期湿热之邪由下窍浸淫,留于精室,精浊混淆,精离其位而成本病。久病必伤脾肾,脾气虚则湿难化,肾气伤则精易下泄,以至血瘀滞。而慢性前列腺炎的本质问题以瘀阻经脉,瘀结成块的血瘀症在临床最为常见,包括重型及顽固性的大部分病例,其病程长,症状以疼痛为主,前列腺腺体硬韧而缩小,不规则,前列腺液不易取出或成堆脓细胞。同时认为此病久治不愈,必损及本元,肾藏精,为水脏,调节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肾虚则封藏能力减弱,膀胱气化不利,产生排尿无力,或尿细,或尿后余沥,尿后滴白,或阳萎,早泄等症。由于耗气伤阴,心 肾不交,则又见情志变化,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等症。《景岳全书·淋浊》云:“淋之初病,则无不由热剧,无容辨矣。但久服寒凉而不愈者,又有淋久不止及涩痛皆去,而膏液不已,淋如白浊者,此为中气下陷及命门不固之症也”。总之,肾精亏损、脾失健运、湿热下注、精道瘀滞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几个重要环节,而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结为标,标本相杂为患。

4.2 温肾化瘀通利汤是笔者长期针对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发展规律,经过实践而总结出来的标本兼治,攻补兼施的经验方,本方以四大原则立法组方。(1)温补肾阳: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和不易治愈的根本系于肾气虚,气化障碍,导致肾阳虚不能封藏,除了体质禀赋之外,治疗用药不当引起病理损害,病程迁延也有一定关系。方用附子、桂枝温补肾阳,助膀胱气化;附子温经止痛与败酱、生薏米组方,具有排脓消肿,温阳行滞的作用;黄芪补肾气,以助封藏;乌药温肾散寒,行气止痛,治尿后余沥,及会阴部、小腹疼痛;诸药合用既防苦寒之药伤阳,也助活血药力。(2)活血化瘀:由于瘀血凝结,脉络阻滞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矛盾,瘀血主要体现在,前列腺充血造成腺管相对不畅通,从而加重前列腺液潴留,而炎性分泌物的刺激又使充血不易消退,两者常相互影响。药用水蛭、皂刺、王不留行等药,以改善血液循环,改善慢性充血,解除炎症梗塞,促进药物穿过前列腺包膜,使抗菌药物到达病所,而发挥作用;同时配以温补肾阳药、有增强前列腺局部免疫水平,增强吞嗜细胞的作用;水蛭有提高精子成活率的作用,有消除前列腺增生,促进纤维化吸收的功效 [4] 。(3)清热除湿:湿热瘀结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因,无论湿毒外浸,还是精气逆乱导致湿热内蕴,久则互为因果,本方用黄柏、虎杖、败酱草、萆清热解毒除湿,使热从下焦排出,同活血祛瘀药并用可使湿除络通,抑制炎性细胞的浸润和腺体的增生;黄柏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尤其对改善膀胱和前列腺炎症较佳;萆清湿热而不伤其阴,与白芍配伍可防诸药之耗阴。(4)渗湿排脓:前列腺炎之所以难愈与其脓液排出不畅有关,用生薏米、冬瓜子、茯苓渗湿排脓,与皂刺、丹皮等活血药合用可使前列腺小管梗阻及前列腺液引流不畅得以解除。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1997,5-53.

2 Litwin Ms Mc,Nanghton-collns M,Fowley FJ,et al.Thenatonal instiˉtutes of health chronic Prostatits symptom index:development and valiˉdation of a new outcome measure.J Url,1999,162(2):369-375.

3 王祖贤.慢性前列腺炎重在活血化瘀.湖北中医杂志,1995,(2):49.

4 陈志强.中医临床诊治丛书.男科专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6.

 作者单位:100091北京国防大学第一门诊部

100091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西学中班

032300山西孝义市妇幼保健院

作者: 陈国林 张玄思 张耀如 2005-6-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