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2期其它

脑卒中的早诊及预防

来源:INTERNET
摘要:心脑血管病中主要致残、致死的原因是脑卒中、各型冠心病以及心力衰竭等,其中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三高)的重大疾病。脑卒中患者大都不同程度地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或劳动能力,生活质量普遍低下,病人及家属承受着极大痛苦和诸多负担。各种原因的脑血管疾病在未发生急性发作之前为一缓慢过程,发生......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现已成为我国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在各种死亡原因中的百分比由上世纪50年代的10%上升到现在的40%左右。心脑血管病中主要致残、致死的原因是脑卒中、各型冠心病以及心力衰竭等,其中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三高)的重大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并且是人类致残的最重要因素 [1] ,俗称脑中风。它与心肌梗死、癌症在我国列死因前三位。脑卒中患者大都不同程度地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或劳动能力,生活质量普遍低下,病人及家属承受着极大痛苦和诸多负担。它包括脑出血、脑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各种原因的脑血管疾病在未发生急性发作之前为一缓慢过程,发生急性发作称为卒中,常见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占10%~15%)和缺血性脑卒中(占75%~90%) [2] 。脑溢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脑血栓形成属于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狂躁、嗜睡、昏迷和偏瘫;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为半身瘫痪、半身感觉缺失、失语、视觉失常等。目前脑血管病已列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一杀手。脑卒中发病后就诊越早,治疗效果相对越好。

近年来,由于临床对脑血管疾病诊断、抢救及治疗技术的大幅度提高以及对脑卒中认识的加深,使急性期病死率大幅度下降,而致残率却明显增加,约为86.5% [3] 。为了减轻残疾,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善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急性期脑卒中除内科急救诊治或外科手术治疗外,有时可适当辅以中医针灸治疗。过去一直认为脑卒中病人早期应卧床制动静养,而近年来多主张脑卒中病人应尽早地进行康复治疗,甚至有超早期治疗的说法 [4] 。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效地调动脑组织残余细胞功能,使正常情况下没有发挥作用的神经亚单位发挥代偿功能,进而使脑机能重新组织和再建,减少伤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怎样早期发现脑卒中,早期脑卒中患者的主要表现是:(1)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无力、口角歪斜、流口水。(2)突然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讲话。(3)一过性视力障碍、黑、视物模糊。(4)突然眩晕,站立不能。(5)突发性地对近事遗忘。(6)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症状逐渐加重或呈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

有关资料表明:在全球范围内,卒中紧随缺血性心脏病之后,是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5] ,每年新发现患者>150万例,现有幸存者>600万例,其中75%丧失劳动力,40%中度致残,是老年人致残和认识障碍的主要原因 [6] 。卒中大约占死亡总数的9.5%。中国和日本卒中死亡率为世界首位。仅中国的年卒中死亡数,几乎相当于全部发达国家的卒中死亡数。总的说,2/3或更多的卒中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卒中初发病率为141~219/10万;其中1/3~1/2死于初发病年,约80%的卒中为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包括TIA、腔隙性梗塞和脑梗塞。一旦个体患卒中,再发生梗塞的危险机会升高2~3倍。脑卒中在我国的死亡原因中仅次于恶性肿瘤,我国该病的发病率为120~180/10万,病死率约为60~120/10万,也就是说,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150万,每年死于卒中者近100万,患病人数更是高达近100万人以上。幸存者中3/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具不完全统计,我院1998年5月~2003年5月共收治脑卒中患者547例,死亡37例。幸存者中绝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其中有249例并发再次卒中,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提倡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在预防因素中,肥胖、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糖尿病、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酗酒等被列为导致卒中的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地理环境、遗传被列为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而高龄、男性、黄黑种族、寒冷环境、有遗传家族史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危险因素的控制、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是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早期检查,早期干预治疗,可防止或推迟脑卒中的发生。应注意:(1)定期进行体格检查,着重了解血压、血糖、血脂以及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 2 。(2)有危险因素发生时,应到医院求治,最好请专科医生予以指导治疗。(3)防治原发疾病:我国高血压患者超过1亿人,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可控危险因素。14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舒张压每降低5~6mmHg可以减少脑卒中发生率的42% [6] 。高血压越久,血管硬化明显,极易发生脑卒中。高血压病服药应从低剂量开始治疗,逐步递增剂量长效制剂,每日1次。24h稳定降压,改善依从性小剂量联合用药(70%须联合用药),一旦开始降血压药物治疗,需终生服药,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冠心病患者容易发生缺血性中风。高脂血症、糖尿病二者均可诱发中风。因此,有效地控制防治原发疾病,是预防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关键。(4)保持心理平衡:轻松、愉快的情绪,能有效地防止高血压病等原发疾病病情加剧。遇事不可发怒,注意劳逸结合。早晨忌空腹,以防止低血糖及脑血栓形成的发生。天气变化明显,特别是突然变冷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病情恶化。应多加衣服保暖。(5)戒烟忌酒:吸烟及酗酒,会进一步损害心脏功能,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血脂,极易诱发脑卒中。应戒烟、控制饮酒:酒精摄入量应少于20g/d。(6)保持大便通畅:平时应保持大便通畅,不宜在大便时怒张,以免腹压增高,脑血流量急骤上升而发生脑溢血。(7)合理膳食习惯:保持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产品。如青菜、萝卜、海带、紫菜等。宜少食多餐。要摄入足够的食物纤维及润肠物,禁食肥肉及动物内脏,不可吃刺激性强的葱、椒、咖啡等。少吃精制糖、蜂蜜、水果糖、糕点等。食盐量限制在每天4g以内,能防止水分潴留,减轻心脏负担。(8)加强体育锻炼:对降低过早死亡及心血管疾病大有裨益,对脑卒中也有效果,男性更明显。不可整日卧床,卧床久则会使血流速度减慢而易产生缺血性中风,亦不利于中风后机体功能的逐渐恢复。

总之,脑卒中的患者预后较差,诊断比较容易,但预防和治疗比较棘手,是一个复杂而又必须长期坚持的工程。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予以控制,并长期有效地坚持,75%的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研究表明,有效的预防关键在于患者认识预防治疗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自觉长期坚持。因此,我们认为:在全民中开展脑卒中卫生教育是当务 之急,重中之重,需要广大公民,医务工作者及卫生行政领导机关皆动员起来。

参考文献

1 Bonita R.Epidemiologist of stroke.Lancet,1992,339:342-344.

2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67.

3 周士枋.实用康复医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9-498.

4 郑金瓯.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9,26(2):69.

5 Murray CJ,Lopez AD.Mortality by cause for eight regions of the world.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Lancet,1997,349:1269-1276.

6 魏岗之.应重现脑卒中的综合预防.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257-258.

作者单位:563003贵州省遵义市3417医院

作者: 刘旭 林延斌 廖洪民 雷 琳 李安国 朱家伟 2005-6-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