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5期其它

刺激与健康———浅析系统论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INTERNET
摘要:预防医学的“预”字有两层含义,一是“先”和“早”。试想,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和机制,疾病的预防又从何说起。所以,要想有效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必须对生命系统整体的特点有一个认识和了解。因此,系统论作为一种认识论,对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也一定有指导作用。...

点击显示 收起

什么是系统?所谓系统,是指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客观事物的一种结构组成模式。将这种模式抽象出来作为指导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世界观,就是系统论 [1]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相互作用构成的具有特定性能的整体。由于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系统论更重视系统各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重视系统功能对系统结构的影响。预防医学的“预”字有两层含义,一是“先”和“早”;二是“已知”与“了解”。前者是人们经常想到的,后者却是人们常常忽略的。试想,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和机制,疾病的预防又从何说起?所以,要想有效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必须对生命系统整体的特点有一个认识和了解。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世上万物皆系统,人作为一个生命整体自然也不例外。因此,系统论作为一种认识论,对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也一定有指导作用。对研究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预防医学也必然具有指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把系统论作为理解和认识预防医学的理论基础对于更好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系统论强调系统功能对结构的影响,强调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这个观点,人体这个生命系统处于健康状态时,组成生命系统的各要素功能协调,而生病时首先出现的是功能不协调,接着才出现结构的异常改变 [2] 。因此,保持健康的关键是让组成身体的各要素功能协调。“协调”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有“动”的含义在里面。对人体而言,这种“动”就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内外刺激。生物学认为,有刺激就有反应,这是生命系统的一个特征。可见,要想使“身体”这个系统功能良好(即健康),必须有适当的运动刺激,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锻炼”。

但是,大部分医学生对生命系统这个特征的理解不是很透彻。由于生物医学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结构层面的医学研究更受重视。现在的医学研究已经从器官水平发展到了亚分子水平。这使得医学生在对生命的认识上倾向于片面地强调结构对功能的决定作用,而忽视了功能发挥对于结构完善的反向促进作用。

《黄帝内经》云:“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这段话总结了人体随着年龄所发生的变化规律,其中也反映出了生命系统中功能刺激可以对结构产生影响的特点。

为什么人在10岁、20岁的时候好动,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却变得不喜欢动了?这是因为10岁、20岁时的人体各器官和系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而到30岁时已基本发育成熟,因此它们所需要的刺激强度是不一样的。前者对“动”这种刺激的需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促进生长的需要,“动”直接促使人体的骨骼、肌肉、和循环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发挥;二是维持机体结构和功能的需要,所以,好“动”是生长发育时期最大的特征;后者发育已经成熟,对“动”的需要则更多表现在维持身体的结构和功能上,因此对“动”的刺激的需要也相对减少。如果在身体发育期没有给与生命系统适当的运动刺激,就会使身体机构和功能发育不良。比如,正常情况
下,儿童大约在1周岁时开始学走路,家长如果在这个时候不注意让孩子练习走路的话,那么孩子的骨骼和肌肉就会因为得不到锻炼(刺激)而不能协调发展。这样的孩子可能要比其他的孩子摔更多的跟头、长到更大的年龄才能走好路,并且他们的身高等体质指标要比同龄的其他孩子差。目前骨质疏松症的高发病率也验证了这一认识的正确性。科学已经证明,人体骨骼的密度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的,到35岁左右时骨密度达到最大值(称为骨峰值)。

此后,经过一段平台期,由于骨骼中的钙等结构成分含量逐渐减少,骨骼的密度开始逐渐往下降。这属于正常的生理性的退行性变化,这种变化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表现出骨质疏松的症状。在这个过程中,骨峰值是骨骼健康状况变化的关键所在。而骨峰值是由遗传、营养和运动三者综合作用决定的。其中,运动作为骨骼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刺激因素,是维持正常骨密度的必要条件。如果人们在骨峰值达到平台期之前不注意接受适当的运动刺激,骨骼就达不到理想的骨峰值,成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发病年龄也会提前。所以,要想使身体结构良好、功能正常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即生物属性上的健康),人们必须注意给身体适当的运动刺激。

根据WHO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的人不只表现在身体方面,还表现在社会心理方面。而要实现社会、心理方面的健康目标,也需要相应的刺激。有词云:“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词人认为,少年未曾经历成年人所谓的生活磨难,无忧无虑,不知道什么事情才是真正让人发愁的,可是为了写词偏偏要装出饱偿人间疾苦的样子。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少年是有烦恼的,而且可能比成年人还要多。有例为证:北京市某重点中学的一个高一学生,因为她曾和同学在背后议论某任课老师身体胖,结果被老师说成是她在骂老师,于是班主任就让她向那位老师道歉,并且告诉她如果认错态度不好就给她处分。这个女学生感到十分委屈,觉得自己只是说了老师胖,并没有骂老师,没想到会弄到这种地步,如果受了处分的话将会对自己的将来造成多大的影响啊!那自己活着还有什么脸面。于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她从自家的6层楼上跳了下去……,结果她没摔死,却成了高位截瘫。青少年在走向心理成熟的过程中,往往对各种外界刺激十分敏感,内心冲突也常常表现的非常强烈,很容易产生挫折感,这是青少年社会心理发育过程中的一个特征。换个角度讲,挫折感本身也是青少年心理走向成熟的一个必要条件,挫折感(心理刺激)的存在促使他们不断地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思考。思考的结果有两个,一是使人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心理健康)。二是因为挫折对他们造成的冲击太大(刺激太强)而产生一些心理障碍(甚至促发各种偏激的行为) [4] 。例中的女高中生正属于后者。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心理成熟本身需要接受适当的刺激,这符合生命系统的特点,青少年容易有挫折感是正常的。但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或找心理医生寻求治疗,而不应该钻牛角尖,甚至想不开。面对挫折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想办法解决它,并从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把挫折感看成社会心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经历,以让自己变得成熟起来。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们反映他们对生命系统的刺激和反应特征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认识到健康身心的获得不光需要保护同时还需要适当的刺激(各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锻炼)。只有通过适度的刺激,生命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功能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有 很多原来不注意锻炼身体的同学,听完这段课后表示,因为理解了刺激对健康的重要意义,所以以后一定注意多参加体育运动;还有些原先因为各种各样的思想顾虑不参加社会活动,也不愿意和人接触的同学听了这段课后也表示明白这个道理后他们的心情放松了许多,心里原先无法解开的疙瘩被解开了,心情也变好多了。

尤其另人感到欣慰的是,通过学习系统论的这些观点,学生们反映他们对生命系统整体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并且对预防为主的医学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识到作为医者来讲,不能狭隘地只把眼光盯在疾病本身上,而应该从更广阔、更长远、更全面的角度来审视生命与健康、预防与治疗等问题。这也许是我们在预防医学课讲授过程中的最大收获吧。

 参考文献

1 钱学森.人体科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纵横观,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73.

2 祝世纳.深化“证”的研究,发展功能病理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1(2):91.

3 王鹏.试从系统论探讨“治病求本”的含义.福建中医药,2003,34(1):46.

4 张厚粲.大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31-336. 

作者单位:100054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 

作者: 唐玉平 李鹏高 路孝勤 刘静 2005-6-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