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7期其它

静滴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54例疗效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仅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数为6个月以下婴儿。本文收集了我院2001年12月1日~2004年1月31日收治的108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人血免疫球蛋白。...

点击显示 收起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仅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数为6个月以下婴儿。由病毒感染所致。临床表现如肺炎,但喘憋更重。尤其存在高危因素如:未成熟儿、新生儿、原有先天性心脏病等,更易引起并发症,北方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可散发,也可小流行。男女相等,但男婴重症较多。本文收集了我院2001年12月1日~2004年1月31日收治的108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人血免疫球蛋白。结果显示能显著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了108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年龄1~18个月,男女之比为1.4:1,其中6个月以下38例,6~12个月50例,12~18个月20例,1岁以下占81.4%。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54例。临床以咳嗽、喘憋严重,烦躁,气促,呼吸频率60~100次/min、紫绀、鼻煽、三凹征、双肺呼吸音减低,或满布喘鸣音,肺底湿罗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或稍低。胸部X线检查可呈不同程度的肺不张、肺气肿、支气管周围炎、肺纹理增重、小斑片状阴影等。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均无明显差异。均存在上述高危因素。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支持、对症、短期应用激素3天,静脉滴注青霉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人血免疫球蛋白,每日400mg/kg,加入5%葡萄糖液中稀释至2.5%浓度,在1~3h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天。然后分别对两组患儿的病情变化予以详细记录(呼吸、心率、咳喘、肺部体征的变化、并发症及院感染情况、平均住院日),作出比较。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咳喘显著减轻、三凹征、紫绀消失、缺氧改善、肺部罗音消失者。有效:咳喘有所减轻、肺部罗音减轻者。无效:咳喘无改善、肺部体征无减轻,或病情反复,出现并发症及院内感染者。

2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有效率为72.2%。两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北方冬春季常见病,主要以2岁以下,尤其6月以下的婴儿为主。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其次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呼肠孤病毒、鼻病毒,少数由人支原体引起。临床以咳喘为主,有气促、紫绀、三凹征、双肺闻及呼气性喘鸣音及细小湿罗音。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正常或降低。胸部X线:不同程度的肺不张、肺气肿、支气管周围炎、肺纹理增重、小斑片状阴影。病死率1%,未成熟儿、新生儿、原有肺部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病者病死率高。死亡者大多因为喘憋时间过长,引起呼吸衰竭、呼吸暂停、非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严重脱水酸中毒等。病变主要侵及直径为75~300μm的毛细支气管,粘液分泌增加,有细胞破坏物、纤维素的堵塞,导致上皮细胞坏死及支气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炎症可波及肺泡及肺间质,肺不张、肺气肿较为明显 [1] 。本文探讨了静滴人血免疫球蛋白在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中的疗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对严重感染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除了对病毒抗原直接起免疫封闭的作用外,同时可通过IgG FC段激活巨噬细胞而清除病毒,静注后能迅速提高患儿血液中IgG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调理功能,因其具有广谱抗病毒、细菌或其它病原体的Ig抗体,故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但要注意,选择性IgA缺乏者禁用,偶见过敏反应、血尿、溶血、肾衰、无菌性脑膜炎、脑梗塞、丙肝等,且价格较贵,不宜作常规治疗 [1] 。只有重症可用。我院应用未发生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83;1199-1200.

作者单位:067400河北省承德县医院儿科

作者: 王翠银 2005-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