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8期中医中药

电针条口穴透承山穴为主治疗肩痛症131例的疗效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我科2001年至今,采用电针条口穴透承山穴为主辅以药物配合的方法,治疗各种肩痛症131例,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2治疗方法2。条口穴位于小腿前侧中央处,犊鼻穴下八寸,承山穴位于腓肠肌肌腹下端凹陷处与条口穴相对。5~4寸毫针从条口穴直刺承山穴,深刺20~40mm,在捻针提插时,病人感酸麻传至足跟和足面......

点击显示 收起

  以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肩部伤筋和肩部痹症,俗称:“漏肩风”、又称“五十肩”等,现代医学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科2001年至今,采用电针条口穴透承山穴为主辅以药物配合的方法,治疗各种肩痛症131例,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131例,男64例,女67例,年龄30~60岁,以44~55岁较多,病程最短2天,最长5年,其中肩部伤筋为70例,肩部痹证为61例。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病人坐位,双腿屈膝成直角。条口穴位于小腿前侧中央处,犊鼻穴下八寸,承山穴位于腓肠肌肌腹下端凹陷处与条口穴相对。筋伤加合谷、三阴交、阿是穴;行痹加膈俞、血海穴;痛痹加肾俞、关元穴;着痹加足三里、商丘穴;热痹加大椎、曲池穴。

  2.2 针法 依病人自身情况,取3.5~4寸毫针从条口穴直刺承山穴,深刺20~40mm,在捻针提插时,病人感酸麻传至足跟和足面时,接上电针治疗仪,电刺激的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同时,根据病情需要加针刺配穴,令病人将患侧的肩部做上举、内旋、外旋等动作,一般电针治疗20~30min。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2.3 辅助治疗 轻证患者单以针灸治疗效果即较好,但对一些顽固病例应配合中药或内服或熏洗外敷。以“蠲痹汤”(羌活15g、姜黄15g、当归16g、黄芪15g、赤芍10g、防风10g、甘草6g)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气虚加党参、白术;血虚者加熟地、川芎;偏寒疼痛者加制草、川乌;偏湿者加苍术;偏风者加桑枝等。以达到扶正、祛风、化湿、散寒、温经、活血通络,标本同治,助针刺之功。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①痊愈: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均消失,肩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②显效: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基本消失,但肩关节活动有轻微痛点。③有效: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有部分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有所进步。

  3.2 效果评价 本组131例病例,经1~3个疗程治疗,痊愈74例,显效36例,有效21例。

  4 病案举例

   例1,患者,女,52岁,农民,右肩部疼痛,关节活动不便半年,不能梳头,脱衣,穿衣,右上臂肩区有明显压痛点,喜温,遇冷疼痛加重,不能劳动。检查肩部外形无变化,脉弱舌质淡,苔微白,辨证为右肩部痹症,偏寒型。

  治疗,电针条口穴透承山穴,针感酸麻直达足跟,配刺肾俞、关元穴,嘱病人右臂上举、内旋、外旋。每次针30min,隔日1次。同时配服中药:党参15g、黄芪15g、甘草6g、熟地15g、当归15g、赤芍10g、川芎10g、鸡血藤30g、防风9g、姜黄10g、桂枝10g、生姜5片,日1剂水煎分2次服。治疗2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中药原方再服6剂,随访2个月,痊愈如常人。例2:患者,男,42岁,建筑工人,右肩部扭伤3天。右肩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不能抬举。

  治疗电针条口穴透承山穴,配针刺合谷、三阴交、阿是穴,每日1次,同时以中药羌活15g、当归10g、赤芍10g、防风10g、穿山甲10g、地龙20g、土元15g,水煎外敷,1个疗程痊愈。

  5 讨论

  肩痛证的病理机制为外邪侵袭,或为筋伤劳损等致局部肌肉痉挛,经脉拘急,气血失和,经络不通所致。治当以疏通经脉,扶正祛邪。条口穴属足阳明胃经,功能理气舒筋;承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功能舒筋膜,采用条口穴直透承山穴,以理气、舒筋主治肩痛症为本,加以电针高强度刺激,加强通经活络作用。行痹加膈俞、血海穴有活血养血作用,取血行风自灭之意;痛痹加肾俞、关元穴益火之原,助阳驱寒;着痹加商丘、足三里穴健脾化湿;热痹加大椎、曲池、清热解表;血瘀筋伤加合谷、三阴交、阿是穴,活血化瘀通络,诸穴配伍,标本同治,再辅以中草药,活血通络、扶正祛邪,达到迅速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463100河南省遂平县中医院

作者: 李德朝 2005-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