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8期临床护理

新生儿抚触体位的研究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最佳抚触体位,使之安静舒适,满足新生儿对爱和安全的需要。方法将66例足月正常分娩的新生儿在进行抚触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先仰后俯的体位,观察组采用先俯后仰的体位,观察新生儿在抚触的过程中是否安静、舒适,或哭闹不安。结论取先俯后仰体位进行抚触,使新生儿感到更安全、舒......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最佳抚触体位,使之安静舒适,满足新生儿对爱和安全的需要。方法 将66例足月正常分娩的新生儿在进行抚触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先仰后俯的体位,观察组采用先俯后仰的体位,观察新生儿在抚触的过程中是否安静、舒适,或哭闹不安;是否伴有拥抱反射。结果 观察组安静、舒适症状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X 2 =45.7,P<0.0001。结论 取先俯后仰体位进行抚触,使新生儿感到更安全、舒适,也更有利于母亲对新生儿在家中进行抚触,增加母子间感情交流,给新生儿以更多的爱抚,促进婴儿健康成长。

  新生儿抚触的研究最早起源于美国,对早产儿的抚触研究,以后普及到所有新生儿(包括正常的、患有某些疾病的新生儿)。婴儿抚触是运用科学技巧的方法,通过抚触者的双手对被抚触者的皮肤各部位进行有次序、有手法的抚摸和接触,让大量的、温和的、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这一最大的感受器官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

     国内外研究表明,通过抚触,特别是在抚触时配以优美、轻松、愉快的音乐,同时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可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减轻机体对刺激的应急反应,增加免疫功能,并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促进孩子与亲人间的亲情交流,使婴儿身心得到抚慰,满足婴儿对爱和安全的需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3~5月在我院分娩的足月正常新生儿66例,孕周37~42周,体重在2.5~4.8kg,新生儿阿氏评分9~10分,产妇年龄22~40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第一胎占90%。
   
  1.2 方法 (1)抚触时间:婴儿沐浴后,午睡前,或哺乳后1h,小儿不疲倦、不饥饿、不烦躁时、清醒时。(2)环境要求:室内温暖,温度28~30℃,抚触同时播放温馨、轻柔、愉快的音乐,光线充足,空气新鲜,婴儿床铺舒适。(3)抚触者要求:洗手,双手温暖,指甲短于指端,双手涂以润肤油,抚触时要充满爱心,与婴儿交谈。(4)抚触手法:头面部:①两手母指从前额中央向两侧推;②两手母指从下额中央向外上方向滑动;③两手掌从前额发际抚向枕后,两手中指分别停在耳后乳突部轻轻按压;胸部: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侧向对侧外上方滑动。腹部:①两手依次从婴儿的右下腹经中上腹滑向左上腹;②右手指腹自左上腹滑向左下腹;右手指腹自右上腹经左上腹滑向左下腹;右手指腹自右下腹经右上腹左上腹滑向左下腹。四肢:两手抓住四肢的近端边挤边滑向远端,并搓揉大肌肉群及关节,先做上肢后做下肢。手足:用两手拇指指腹从新生儿腕部向手指方向滑动,并轻轻提捏各手指关节。足与手同。背:婴儿俯卧位,两手自脊柱两侧由中央向两侧滑动。(5)抚触顺序:①先仰后俯法:由前额—下额—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②先俯后仰法:由前额—下额—头部—背部—
胸部—腹部—上肢—下肢。

     1.3 抚触时应注意的问题 (1)抚触是抚摸和按触,不是按摩,新生儿皮肤娇嫩,禁忌用力。(2)密切观察小儿反应,出现哭吵,肌张力增高皮肤颜色发生变化应暂停。(3)抚触时避开乳腺和脐部。(4)抚触过程中注意与小儿进行交流。(5)按着抚触顺序逐渐脱去婴儿衣服,不可全裸,以免使婴儿突然暴露空气中产生焦虑不安。

     1.4 观察项目 在相同的标准环境下,由经过培训的合格的专职护士进行抚触操作。在抚触过程中观察新生儿是否安静、舒适,或哭闹不安,有无伴拥抱反射等,并与抚触前新生儿状态比较。

     1.5 评价标准 新生儿在抚触完头部后进行躯体抚触时表现安祥、无哭闹为安静,反之为哭闹。在哭闹同时伴出现拥抱反射者为有拥抱反射,反之为无。

  2 结果

  见表1。表1 两种不同体位抚触过程中新生儿状态比较 (例)(略)
 
  3 讨论
   
  3.1 先俯后仰体位抚触新生儿感到更安全、舒适胎儿在宫内生长的姿势是胎头腹屈,颜面贴近胸壁,肘关节屈曲, 上臂接近胸部,前臂在胸前平行或交叉,膝关节和髋关节重度屈曲,大腿贴近腹壁,小腿交叉或平行蜷曲于宫内。当采用先俯卧位抚触时,新生儿卧在温暖舒适的襁褓中,姿势与胎儿在宫内姿势相似,因而,在俯卧位抚触时,新生儿表现安祥且感到很安全舒适,而随后改为仰卧体位继续抚触时,新生儿已经适应,所以较少哭闹。
   
  新生儿大脑皮质及纹状体发育尚未发育完善,神经髓鞘尚未形成,轻微刺激可产生全身应答反应即“泛化反应”。这种反应多在新生儿取仰卧位时出现。当先以仰卧位进行抚触时,新生儿身体裸露缺少襁褓中的安全感,所以抚触时本能在出现拥抱反射哭闹。当新生儿从仰卧位改变为俯卧位继续抚触时,大部分新生儿又表现出安静状态。本组资料先仰后俯体位组中有8例出现拥抱反射,先俯后仰体位组中有2例出现拥抱反射,且都是在仰卧姿势抚触时出现的。先俯后仰体位便于父母自如地为新生儿抚触:作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健康成长,将来有一个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呢?抚触这一科学的方法能使每个父母的愿望成真,而先俯后仰体位抚触时,新生儿表现安祥舒适,让父母做起来更自如、放心。   

  先俯后仰体位抚触新后儿更安静舒适,也为护理工作提供更多方便。

  参考文献
    
  1 柯国琼,林小燕,黎宁,等.改良抚触法促进婴儿生长发育临床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78-280.
   
  2 钱小芳,肖健莲,徐玉英.新生儿沐浴体内的临床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0.

     3 王曼.妇产科护理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47.
    
  作者单位:067400河北省承德县医院 

作者: 李凤华 2005-7-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