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9期药物与临床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来源:INTERNET
摘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第二代依拉普利、赖诺普利、西拉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有许多独特而广泛的作用和广阔的应用前途。该类药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作用,减弱或消除了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与升高血压的作用,该类药物又能抑制缓激肽的降解,延长并增强了缓......

点击显示 收起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第二代依拉普利、赖诺普利、西拉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有许多独特而广泛的作用和广阔的应用前途。该类药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作用,减弱或消除了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与升高血压的作用,该类药物又能抑制缓激肽的降解,延长并增强了缓激肽的舒血管作用,该类药物还能减少醛固酮的释放与生成,降低抗利尿激素水平,减轻了水、钠潴留与心脏的负荷,又能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及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前列环素的释放与生成而增加其扩血管作用 [1]  。近年来随着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体内神经、内分泌及对血压作用的影响认识的深入,ACEI应用指征逐渐扩大,除对高血压,心衰有确切的疗效外还能减缓动脉硬化的发展,逆转高血压诱导的左心室肥大及改善对肾血流动力学而引入肾脏疾病领域的治疗。

  (1)治疗高血压 [2~4]  。肾缺血时刺激肾小球入球动脉上的球旁细胞分泌肾素,肾素对肝脏合成的血管紧张素原起作用形成血管紧张素Ⅰ,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形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其收缩血管作用是肾上腺素的10~20倍。血管紧张素Ⅱ还可使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促使水、钠潴留,最终产生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作用是多方面的。ACEI用药后外周血管扩张,总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在降压同时不减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不干扰交感神经反射功能,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对高肾素及正常肾素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显著,对低肾素高血压也有降压效果,长期应用可使左心室肥厚退缩,一般用药15min见效,1~2h达高峰。

  (2)治疗心衰 [1,4]  。引起心衰的原因很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使血管收缩,心肌正性肌力作用增强,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促醛固酮和血管加压素分泌增加,促肾上腺产生去氧皮质酮,促缓激肽释放降解,使潴钠排钾,水、钠潴留,这些结果使心肌肥厚伴心肌细胞凋亡,血管收缩,循环血容量增加使心衰发生并逐渐加重,ACEI通过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等作用使心脏前后负荷减轻,使外周血管和冠状血管阻力降低,增加冠脉血供,使心肌纤维化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慢。用于治疗顽固性心衰和无症状性心衰,对使用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无效的心衰病人也有很好的疗效。

  (3)治疗肾小球疾病 [5~7]  。影响肾小球疾病预后的一个独立因素是蛋白尿,长期大量蛋白尿除造成低蛋白血症外,还可造成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毒性和炎症反应。长期高血压和肾小球内压增高均可损伤肾功能,是影响各种肾小球疾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降低系统血压和肾小球内压可以有效的缓解肾脏疾病的进展。ACEI可以通过降低系统血压和肾内血压,改善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减少蛋白尿的排出、抑制肾组织细胞的硬化过程,包括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和小管上皮细胞以及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分泌趋化因子、炎症因子和促纤维因子,从而抑制肾组织炎症反应和硬化,多数病人在用药4~5天后蛋白尿减少,长期用药可降低蛋白尿45%。

  (4)副作用 [8]  。该类药物不良反应轻,特别是不含巯基的第二代如依拉普利、赖诺普利、西拉普利等。①与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生成受阻有关的副作用有低血压,一时性蛋白尿,高血钾、窦性心动过缓、头痛等,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这些副作用很快消失,一般不用处理。②与缓激肽、前列腺素活化有关的副作用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咽不适,刺激性干咳、声嘶、呃逆等,血管神经性水肿要及时停药,刺激性干咳常见,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可减轻消失。③与药物结构有关的副作用。卡托普利含有巯基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味觉减退或丧失,过敏性皮炎,一过性蛋白尿,皮肤瘙痒、发热等。依拉普利等第二代ACEI不含巯基没有这方面副作用。④其他。脱发、男性乳房发育、畸胎等。

   轻的副作用可以继续服药或减量服药,重的副作用应停药并对症治疗。孕妇及婴幼儿或过敏体质者慎用。

  (5)用量用法:卡托普利25mg/次,3次/日,饭前服用,可以逐渐增大剂量,最大量为450mg/日。依拉普利10~20mg/日,单次或分2次服用,视病情调整剂量40mg/日。

  参考文献

  1 徐叔云.卡托普利临床用药指南,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33-635.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31.

  3 谢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概述.医学综述,2002,8(12):737.

  4 张明娟,吕卓人.抗高血压药物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中国医刊,2003,38(3):18-19.

  5 陈小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副作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3,13(10):628-630.

  6 赵明辉,王海燕.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治疗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5):257.

  7 王海燕.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药物在延缓肾脏病进展中的作用.中国医刊,2003,38(1):2-4.

  8 蒋华勤,杜德智.卡托普利副作用与剂量的关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19(3):185-186.

  作者单位:230011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 

作者: 黄世锋 2005-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