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2期中医中药

针刺加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40例

来源:INTERNET
摘要:跟痛症好发于中老年人,是指跟骨结节周围发生的疼痛,经久难愈,常伴有跟骨结节骨刺。笔者在门诊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治疗,共治疗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2诊断标准(1)足跟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不便,晨起站立时较重,行走后减轻,久行后加重,X线跟骨侧位片常显示:跟骨结节增生。(2)跟腱止点移行部......

点击显示 收起

  跟痛症好发于中老年人,是指跟骨结节周围发生的疼痛,经久难愈,常伴有跟骨结节骨刺。笔者在门诊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治疗,共治疗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6个月。经X线检查显示15例有不同程度跟骨结节骨质增生,无骨结核、骨肿瘤

  1.2 诊断标准 (1)足跟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不便,晨起站立时较重,行走后减轻,久行后加重,X线跟骨侧位片常显示:跟骨结节增生。(2)跟腱止点移行部疼痛,局部肿胀,常触及捻发音,浅压痛(+)或深压痛(+),行走或站立过久或剧烈活动后痛甚。(3)双足跟疼痛乏力,有冷感,无明显痛点,站立行走时无力,多年老体弱或久病体弱者。

  1.3 治疗方法

      1.3.1 针刺治疗 病人选仰卧位,双腿自然伸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毫针针刺患足之仆参、绝骨,留针20min,10天为1个疗程,如症状符合前文所述诊断标准(1)和(2)者首次可选取最敏感之痛点用华佗牌元利针疾刺之,不留针,出针后不按压针孔,挤血3~4滴。

  1.3.2 中药熏洗 选用经验方:牛膝15g,威灵仙30g,秦艽15g,徐长卿15g,川芎15g,制川、草乌各10g,独活10g,当归10g,透骨草15g,忍冬藤10g。寒重加桂枝、附子、干姜、细辛;湿重加苡仁、苍术;肿胀明显加莪术、桃仁、红花。上药用凉水浸泡半小时,加水2000~3000ml,煮沸后过滤去渣,将溶液倒入盆内,同时向溶液中加入醋250ml,趁热对足跟疼痛部位进行薰蒸,等温度稍凉(以耐受为度),把足浸于药液中洗,每次30min,每日中午、晚上各薰洗1次,10天为1个疗程。

    1.4 疗程标准及结果 治愈:足跟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显效:足跟疼痛及肿胀明显好转;有效:足跟疼痛及肿胀有一定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基本无变化。40例病人中,痊愈32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

    1.5 典型病例 患者,男,56岁,2003年6月28日初诊。自述右足跟疼痛2个月余,逐渐加重,足跟不能用力着地,蹬车及行走时尤甚,牵及足弓及腿膝。查足跟跟骨结节处压痛(+),皮色不变,局部稍肿胀。X线示,跟骨结节轻度增生。此系肾亏髂空,寒湿之邪阻于筋骨所致,治宜通经活络,祛寒止痛除湿,行毫针针刺、元利针针刺、中药薰洗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除,行走便利。
    
  2 讨论
    
  足跟为少阴肾经所循行之,此处作痛,多内有肾之亏虚,外伤劳损或寒湿入络而导致,足跟部气血运行失常,经脉失养,引发疼痛。故治宜运经活络,散寒止痛。针选绝骨、仆参以取其强筋壮骨之功,《灵光赋》有“后跟痛仆参求”,《胜玉歌》亦有“踝跟痛灸昆仑”之说,元利针善刺深处痹痛,加上薰洗疗法的温热刺激和中药有关药理作用,能迅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两法合用使局部疼痛消失,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单位:214500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

作者: 吴亚铭 2005-7-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