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4期中医中药

生姜的药、食注意事项

来源:INTERNET
摘要:生姜广泛应用于医药和生活中,是一种药食两用兼养生保健之品。”生姜,味辛性温,入肺、脾、胃三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醒脾开胃,解毒和解抑郁、疏肝导滞、救暴卒、祛风湿、通壅嗝等多种功能。现代研究表明,生姜主要含姜辣素、挥发油、天门冬素、姜醇、谷氨酸、淀粉和树脂样物质等成分。对消化系统,生......

点击显示 收起

  生姜广泛应用于医药和生活中,是一种药食两用兼养生保健之品。《本草纲目》谓:“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糖、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蔬可茹,可果可药,其利博矣。”生姜,味辛性温,入肺、脾、胃三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醒脾开胃,解毒和解抑郁、疏肝导滞、救暴卒、祛风湿、通壅嗝等多种功能。现代研究表明,生姜主要含姜辣素、挥发油、天门冬素、姜醇、谷氨酸、淀粉和树脂样物质等成分。对消化系统,生姜煎剂对胃酸及胃液分泌呈双相作用,即初则抑制而后继以较长时间的兴奋,并有末梢神经性镇吐作用;能保护胃黏膜,预防小鼠应激性胃溃疡;能抑制消化道(包括胆囊)平滑肌运动;能抗实验性肝损伤;还有利胆作用,并能抑制胆结石。对心血管系统,生姜有强心作用;有一过性降压、明显升压和持续性降压的三相性作用,而健康人口嚼生姜1min(不咽下)可升高收缩压和舒张压;还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抗缺氧作用。此外,生姜具有镇静和抗惊厥活性,并有抗炎镇痛、抗血小板聚集、抗衰老、抗微生物以及降血脂、止咳、抗过敏、解毒、诱变和抗诱变、抑制亚硝胺合成、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等作用。然而,任何药物,无论用作药用、食疗、养生,均应掌握因时、因人、因地三因制宜的原则及适度原则。本文主要论述生姜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不适宜人群

    生姜辛温,伤阴助火,故凡属阴虚火旺体质者,以及夏季好生痱子、疖疮等的人,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2 病性

    因生姜辛温,疏散走表,故患有肝、肾、肺结核、肺炎、肺脓肿、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小儿麻疹、红眼病、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热性病人忌食生姜。

    3 证型

    生姜,味辛性温,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适于治疗寒证,热证则应忌用或酌情少量短期应用如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畏寒、发热,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更不能用来治疗中暑。生姜为“呕家圣药”,可治胃寒呕吐,胃热呕吐则不宜单独使用,可配伍黄连、竹茹等以清热止呕。同样,肺热咳喘、实热便秘等亦不宜用生姜。

    4 生姜的质和量

    由于生姜在细菌作用下可发酵腐烂,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黄樟素,能诱发食道癌、肝癌,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故腐烂的生姜不能吃。所以,有人认为烂姜可以吃,所谓“烂姜不烂味”,其实是错误的。生姜虽有养生祛病的保健功效,但使用时应掌握“适度原则”,并非多多益善。生姜辛温属热性药物,使用过量易伤阴助火,出现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等不适。此外,《本草纲目》载:“食姜久,积热患目。痔病人多食兼酒,立发甚速。痈疮人多食则生恶肉。”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姜辣素成分可刺激膀胱等泌尿系统黏膜,多食会加重泌尿系统感染的炎症反应;同时还能刺激肾脏,过多食用会引起口干、便秘。

    5 时间

    俗话说“上床萝卜下床姜”,即言生姜不宜在晚间食用。因生姜性温,主升发,而人体的生理是入夜则元气内敛,卫行于内,晚上食姜显然有碍于人的生理机能,故生姜宜在早、中餐时食用。《食疗本草》载:“姜去痰下气。多食少心智,八九月食,伤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亦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出现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等,此时不宜多食生姜。

    作者单位: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作者: 杨广智 麦丽霞 云 济 2005-7-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