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5期中医中药

贝母的生药学鉴定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通过对浙贝母、正品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的来源、产地、植物形态、性状、主要成分、功效及应用进行鉴别,为药品检验部门及药品购销部门提供鉴别依据。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所叙述的贝母品种亦有多种来源植物,比较混乱,因此,笔者对几种贝母的鉴别要点分述如下,以供参考。1来源[1](1......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通过对浙贝母、正品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的来源、产地、植物形态、性状、主要成分、功效及应用进行鉴别,为药品检验部门及药品购销部门提供鉴别依据。
       
   
  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所叙述的贝母品种亦有多种来源植物,比较混乱,因此,笔者对几种贝母的鉴别要点分述如下,以供参考。

  1 来源 [1]
    
  (1)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l mig.的干燥鳞茎。
   
  (2)正品川贝母为百合科卷叶贝母(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f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ezwalskill Maxim.exbatal、及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干燥鳞茎。
   
  (3)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平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的干燥鳞茎。
   
  (4)伊贝母为百合科植物伊犁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或新疆贝母Fritillaria walujewill Regel的干燥鳞茎。

  2 产地

  (1)浙贝母主产于浙江宁波地区。
   
  (2)川贝母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暗紫贝母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肃贝母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等省,梭砂贝母主产于云南、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

  (3)平贝母主产于东北。
   
  (4)伊贝母主产于新疆自治区。

  3 植物形态
    
  (1)浙贝母下部叶对生,中部轮生,上部互生,花生于茎顶或上部叶的叶腋,钟状,蒴果卵圆形。
   
  (2)卷叶贝母叶通常对生,少数有互生或轮生,花单生茎顶有浅绿色的小方格斑纹,花紫色逐渐过渡到淡黄、绿色、具紫色斑纹,叶状黄片3枚,先端自下卷曲1~3圈,蜜腺窝在背面明显凸出。
   
  暗紫贝母叶除最下部对生外,均为互生或近于对生,无柄、花深紫色,略有竭色小方格,叶状苞片1,蜜腺窝不明显。
   
  甘肃贝母茎最下部的2片叶通常对生,向上渐互生,单花项生(稀为2花),浅黄色,有黑紫色斑点,叶状苞片1,蜜腺窝不很明显。
   
  梭砂贝母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互生,单花顶生,浅黄色,具红褐色斑点。
   
  (3)平贝母叶片15~25枚,茎的下部叶常轮生,上部叶对生或互生,花单生于茎上部叶腋间,花冠钟形,花被片6枚,黄绿色带紫色网状斑纹,茎部有蜜腺。
   
  (4)伊犁贝母叶通常互生,茎部半抱茎,上部叶对生或近轮生,花1~10朵,着生于顶端,花冠钟状,淡黄色或橘黄色,上有暗红斑点,蜜腺窝在背后明显突出。
   
  新疆贝母下部叶对生,中部至上部叶对生成3~5片轮生,花单生成2~7朵生于茎顶端,花冠钟状,深紫色,有浅色小方格,叶状苞片3,先端强烈卷曲。

  4 性状鉴别
    
  (1)贝母形大肥厚,一面凹入,一面凸出,呈新月状,长2~4cm,高1~2.5cm,厚0.6~1.5cm,表面类白色至淡黄白色,被白色粉末。
   
  (2)川贝母干燥鳞茎分2种形态,呈圆锥形或近心形,高3~8mm,直径3~9m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可称“怀中抱月”,色白光滑,味微苦,药材商品称作“松贝”,呈扁球形或圆锥形,直径0.7~1.5cm,外层2枚鳞叶大小相近,稍抱合,顶端多开口,形稍尖,色白泛青,味苦,药材商品称作“青贝”梭砂贝母呈长锥状,形似牙,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黄白色,稍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可称“虎皮斑”,外面两枚鳞叶大小相近,顶端多开口,露出内部细小鳞叶及心芽,断面粗糙、白色、粉性。气微、味微苦,药材商品称为“炉贝”。
   
  (3)平贝母呈扁圆形,高0.5~1cm,直径0.8~2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黄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大小相近,互抱,顶端略平,中央稍凹入,中有小鳞叶和残茎,质硬而脆,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苦。
   
  (4)伊贝母呈卵圆形,扁圆形或卵状圆锥形,高1~1.8cm,直径1~2.5cm,外层鳞叶心形或新月形,肥厚。一般大小相近或一片较大,抱住,顶端稍尖而不平裂或顶端钝圆而开裂,外皮淡黄色或类白色,质脆,断面白色,粉性。
    
  5 成分
    
  (1)浙贝母含甾醇类生物碱,主要为贝母碱,去氢贝母碱,又含贝母碱甙。
   
  (2)川贝含贝母丙素,甘肃贝母含岷贝碱及贝分碱,青贝含青贝碱,炉贝含炉贝碱。
   
  (3)平贝含西贝素、贝母辛、平贝碱甲、乙。 (4)伊贝含西贝素、贝母辛,西贝素甙。

  6 功效、应用
    
  (1)川贝性微寒,味苦,清热散结,化痰止咳(开泄力胜,善泄肺热)。用于外感风邪痰热郁结引起的咳嗽,多用于表邪实证。
   
  (2)川贝性微寒,味甘苦,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治肺热咳嗽,肝虚久咳为宜,多用于虚火旺。
   
  (3)平贝母性微寒,味微苦,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主治虚劳咳嗽,多痰咳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瘿瘤瘰疠,喉痹和乳痈等症,有的地区作川贝使用。
   
  (4)伊贝母味微苦甘,性微寒,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开郁散结,用于肺热咳嗽,痰黏胸闷,瘰疠痈肿等症,有的地区作川贝使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86.

  作者单位:318050浙江省台州医院路桥院区

作者: 汪群红 2005-7-1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