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8期

浅谈高血压的社区防治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991年普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1。而高血压的知晓率城市为36。治疗率城市为17。高血压不仅是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疾病,而且也是代谢性疾病,它常伴有糖、脂质代谢异常,电解质转运障碍以及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1]。...

点击显示 收起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991年普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1.26%,较1979~1980年10年间增高25%。而高血压的知晓率城市为36.3%,农村为13.7%;治疗率城市为17.4%,农村为5.4%;控制率仅2.9%。据1996年调查,这种升高的势头仍在持续。高血压不仅是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疾病,而且也是代谢性疾病,它常伴有糖、脂质代谢异常,电解质转运障碍以及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 [1] 。因此,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不能仅限于控制血压水平,更重要的是改善上述诸多紊乱因素,以预防和逆转脏器的损害,因为这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关键。就全世界和我国而言,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一直在持续上升,被称为“第一杀手”的高血压,全球患者已愈6亿,仅中国1999年底预算已有1.1亿,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而社区高血压防治的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知晓率、管理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致残率。

  1 大力开展高血压的社区一级预防

  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就是对尚未发生高血压的个体或人群所采取的一些预措施,预防或延缓高血压的发生。一级预防的目的有二:第一,找出将来可能要发生高血压的人,即高危人群,在血压未升高前进行预防;第二,通过对整个社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预防、减少高血压的发生。高危人群指的是那些具有明显的高血压家族史者,儿童少年时血压即已偏高者及有发生高血压倾向的人如肥胖者。一级预防措施如下:(1)合理调整饮食:①限制钠盐过量摄人,食盐量每日6g以下;②增加钾的摄入;③增加钙的摄入。低钙摄入能使血压升高,建议每人每日钙摄入量为800mg,通过饮用牛奶,增加豆类和新鲜蔬菜及木耳、香菇、虾皮、紫菜等,可以增加钙的摄入量;④降低脂肪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脂肪。总脂肪<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10%;⑤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动物蛋白(如鱼类)和豆类蛋白。我国营养学家建议成年人每月每人摄入14kg谷类、3kg薯类、1kg蛋类、1.5kg肉类和0.5kg鱼类。(2)戒烟和限酒,男性每日饮酒精<20~30g,女性<15~20g。(3)减肥,BMI保持在20~24。(4)开展体育锻炼。(5)保持乐观心态和提高应激能力。(6)从儿童期就要开始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开展体育运动,进行高血压预防的教育。    

  2 检测、发现与治疗患者个人    

  2.1 检测标准 根据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高血压联盟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按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分类,根据血压水平分为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按病人的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根据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及并存临床情况的合并作用将危险量化为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四挡。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评价,查明血压水平,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明确患者有无靶器官损伤及定量估计其程度;询问及检查患者有无可能影响预后及治疗的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2.2 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及管理率 由于高血压早期可无症状,有很多病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因此早期检出高血压并及时给患者治疗和健康指导,对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作为提高全人群“人人知血压、人人测血压、人人预防高血压”,从而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提供测量血压机会,提高高血压检出率。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作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发现高血压病人,由值班大夫填写高血压报病卡,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每日登记35岁以上测血压人数、高血压检出人数,将高血压病纳入系统管理。   

  2.3 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及控制率 高血压的治疗包括:(1)非药物治疗:减重、改善生活方式如控制吸烟、控制食盐摄入量、推广合理膳食、增加体力活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等。(2)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按高血压的危险程度而决定药物治疗的应用及开始时间 [2] 。①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原则: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小。采用降压谷峰比值>50%的长效制剂,即给药24h仍保持50%以上的最大降压效应,24h内稳定降压,防止从夜间较低血压到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猝死、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够时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②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分为六大类:利尿剂、β-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α-阻滞剂。③各类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利尿剂适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高血压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禁用于痛风;慎用于妊娠及血脂异常。β-阻滞剂用于劳力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快速心律失常;禁用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Ⅱ~Ⅲ度心脏传导阻滞、周围血管病;慎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1型糖尿病、体力劳动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后、非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禁用于妊娠、高钾血症、双侧肾动脉狭窄、血肌酐>265μmol/L的患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适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尿、左心室肥厚、用ACE抑制剂咳嗽的患者;禁用于妊娠、高钾血症、双侧肾动脉狭窄的病人。钙拮抗剂(双氢吡啶类)适用于老年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痛、外周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妊娠;慎用于心动过速、充血性心力衰竭。钙拮抗剂(非二氢吡啶类)适用于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室上性心动过速;禁用于Ⅱ~Ⅲ度心脏传导阻滞及充血性心力衰竭。α-阻滞剂适用于前列腺增生、高脂血症;禁用于直立性低血压;慎用于充血性心 力衰竭。④不同种类抗高血压药物的联用: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单药治疗往往难以使患者达到目标血压,需要联合用药使血压达标。以低剂量的单一药物或低剂量的两种药物合用开始治疗均是合理的。以低剂量的联合用药开始治疗而血压不能控制,可用大剂量的联合用药或加用小剂量的第三种药物。不同种类抗高血压药最合理的连用方式有以下几类:利尿剂与β-阻滞剂、ACE抑制剂、钙拮抗剂、AT 1 -受体拮抗剂任意一种联合;β-受体拮抗剂与α-阻滞剂或钙拮抗剂合用;α-阻制剂与ACE抑制剂;ACE抑制剂与钙拮抗剂;钙拮抗剂与AT 1 -受体拮抗剂连用。(3)高血压伴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血管病、肾脏疾病时,应对上述疾病制订相应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4)血压控制标准:在所有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舒张压应严格降到140/90mmHg以下,若能耐受可降至更低。糖尿病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应<130/80mmHg。伴有肾脏损害或有蛋白尿的患者(24h尿蛋白>1g),控制血压宜更严格,建议血压应控制到125/75mmHg。(5)治疗随诊:监测血压及病人的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的改变、指导正规治疗,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指导病人了解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及终生治疗的必要性,了解按时服药平稳降压的意义,了解自己服用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发生副作用时及早报告,利于及时处理,从而减少不良反应。随诊间隔时间随病人的总危险分层及血压水平而定。   

  高血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所谓高血压的遗传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只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引起高血压的根本危险因素。因此,国内外专家更强调的是高血压的社区一级预防。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使高血压的发病率下降一半,对已患人群可使用药量减少,顺从性提高。因此,加强社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对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提高知晓率、管理率、治疗率、控制率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振球,赵连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高血压杂志,2000,8(1):94-102;2000,8(2):103-112.    

  作者单位:550025贵州贵阳,贵州省总工会花溪职工疗养院内科

  (编辑:黄 杰)

作者: 王锐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