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8期

80例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宫内节育器(IUD)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避孕工具,放置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可逆的节育方法,但由于一些副作用及并发症(如疼痛、经期延长、环下移乃至带器妊娠等),影响了部分妇女的使用。引起这些副作用的原因除IUD本身的因素外,IUD在宫腔内位置下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B超能准确判定IUD在宫腔内的位置,是目......

点击显示 收起

  宫内节育器(IUD)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避孕工具,放置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可逆的节育方法,但由于一些副作用及并发症(如疼痛、经期延长、环下移乃至带器妊娠等),影响了部分妇女的使用。引起这些副作用的原因除IUD本身的因素外,IUD在宫腔内位置下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B超能准确判定IUD在宫腔内的位置,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监测手段。本文通过80例B超监测中发现IUD下移者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4年9月~2005年3月在乡镇查环查孕中发现IUD下移者80例,年龄22~43岁,放置年限2月~16年,其中在本站放置15例,乡镇卫生院放置39例,县市医院放置26例。   

  1.2 方法 乡镇查环查孕过程中,被检者膀胱充盈,取平卧位。B超纵横切面观察IUD在宫腔内的位置。若纵切测量IUD上缘与宫底间的距离大于2.5cm者诊为IUD下移。

    2 结果

   80例IUD下移者,哺乳期放置21例,占总数26.25%;非哺乳期放置59例,占总数73.75%。发现IUD下移时间见表1。

  表1 80例IUD下移发现时间 (略)作者单位:1323800浙江庆元,庆元县计划生育指导站    2323800浙江庆元,庆元县黄田镇计生办

  放置IUD2个月内B超监测IUD下移者,非哺乳期7例,哺乳期2例。

  80例IUD下移者,13例为金属单环,占16.25%;19例为母体乐环,占23.75%;14例为Tcu环,占17.50%;5例为元宫环,占6.25%;8例为γ环,占10.00%。另有21例超声图像未能明确其准确环型。    

  3 讨论    

  IUD下移是最常见的异常表现之一,也是避孕失败最常见的原因。IUD作为一种异物,直接对局部子宫内膜组织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干扰和阻碍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达到避孕目的。如果IUD下移,受精卵就可能在宫腔上部或前后壁着床,导致带器妊娠。   

  3.1 IUD下移与哺乳期置器的关系 产后42天以后哺乳期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置器措施,效果显著。但从上述表中发现哺乳期放置IUD后第2年IUD下移者较多,说明哺乳期子宫较小,停止哺乳后,子宫逐渐恢复正常,而此时IUD与子宫大小不相适应,相对型号偏小,使IUD降至宫腔下部。因此,医务工作者应建议育龄妇女停止哺乳2个月后,应定期监测IUD情况,若发现IUD下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带器妊娠。   

  3.2 环下移与放置IUD技术有关 从上表可以看出,放置后第2个月即发现有9例IUD下移,分析除与子宫情况有关外(子宫内口松弛),还与操作者技术相关。技术人员未了解子宫大小、位置(前屈、后屈),以致未将IUD送入子宫底部。IUD型号选择不当,型号偏大可刺激宫缩,使IUD下移;IUD型号偏小,起不到避孕作用。   

  3.3 IUD下移与随访的关系 按常规放置IUD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1次,尤其是哺乳期放置后的第2年,因停止哺乳,子宫恢复正常,IUD易降至子宫下段,因此,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者应告知置器者随访的时间及其必要性。在实际工作中,乡镇实行1年两度的查环查孕工作,对及时了解育龄妇女身体状况,对孕前期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因随访工作量大,个别B超操作医务人员在带器妇女膀胱不够充盈,不能清楚地显示子宫与IUD的关系时,便记录IUD位置正常,因此,技术人员应加强责任心,严把质量关。

  作者单位:

  1 323800浙江庆元,庆元县计划生育指导站   

  2 323800浙江庆元,庆元县黄田镇计生办

  (编辑:若 木)

作者: 范盛荷周月英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