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0期

风药在内伤头痛中的应用浅谈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通过历代医籍医家对风药的论述表明,风药的作用繁多,用途广泛,应用风药治疗内伤头痛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经验。风药性味辛散,具有祛除、疏散外风,平熄、搜剔内风等功效的一类药物,多用于治疗与“风”有关的疾病,多隶属于解表药、熄风药、祛风湿药、活血药中。风药当中的解表药善于祛除外感风邪治疗外感头痛,本文在......

点击显示 收起

  通过历代医籍医家对风药的论述表明,风药的作用繁多,用途广泛,应用风药治疗内伤头痛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经验。

  风药性味辛散,具有祛除、疏散外风,平熄、搜剔内风等功效的一类药物,多用于治疗与“风”有关的疾病,多隶属于解表药、熄风药、祛风湿药、活血药中。风药当中的解表药善于祛除外感风邪治疗外感头痛,本文在此不再论述,现就风药在内伤头痛中的应用,作一简要探讨。

  1  肝阳头痛

  肝为风木之脏,肝阳上亢,肝风上扰阻遏清阳,循经上扰清窍是其主要病机。《内经》中有“风气通于肝”“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的启示,《药鉴》又有:“风药能疏肝”,风药中,性味辛凉的具有轻扬之性,善于开发郁结,宣畅气机。如蔓荆子功擅搜风平肝,疏散郁热,为唐·孙思邈治疗“头风”之首选药物。升麻芳香质轻,可升可散,具有疏泄之功,能疏泄肝气之郁结。李东垣认为“诸风药升发阳气”并指出在升发肝胆之气的众多风药中羌活能散肝结,并善用薄荷疏肝解郁,被常用于治疗肝阳头痛的辅助药物。

  2  痰浊头痛

  《丹溪心法·头痛》认为“头痛多主于痰”,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展,脾胃受损,升降失常,运化失宜,则水谷不化,精微反生湿浊,形成“阴盛乘阳,脾湿下陷”的痰浊头痛。《丹溪心法》主张“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尔,气顺则一身津液随之而行”。《张氏医通·头痛》分析为风邪内客,痰阻经脉,风药中白芷芳香化浊,辛温升散,上升头目而化浊止痛。《神农本草经续》中有“羌活气平,……得土时而入脾,入脾胜湿”,可见羌活能祛风胜脾湿。李东垣在使用风药除湿时,取风药除湿与升阳的双重作用,使清阳得展,痰浊得化,认为薄荷辛散芳香,有健胃化滞散浊之功,可振奋脾阳,使脾阳健运,以化湿邪。可见,风药善行,走窜力强,能行气发散,宣散湿浊,可用于治疗痰浊头痛。

  3  瘀血头痛

  瘀血头痛多因久病入络,血滞不行所致。《证治准绳》 认为瘀血头痛的病因是风毒侵入经络、血液凝滞而不行。黄淑芬倡“治血先治风,风行血自通”[1]。而治疗瘀血头痛的方剂首推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通窍活血汤”,方中主药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其性升散,能上行头目,《本草纲木》曰“芎,血中气药也“。李修伍在用此方治疗瘀血头痛时将方中麝香以风药白芷、蒿本代之,疗效显著[2],荆芥在《本经》中记载“下瘀血”。白芷在《日华子本草》中有“破宿血”的记载,《本草汇言》认为羌活能“通畅血脉”。《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载活血的风药有:“川芎、白芷破宿血养新血,生姜破瘀血,桑叶、天南星消散瘀血。现代医家谢炜用活血祛风法,在活血化瘀基础上,选用诸多风药治疗瘀血头痛,疗效较好[3]。风药大多味薄气厚,有走窜行气的特点,气行则血活。其中,辛温风药味辛能行,性温能通,长于宣通阳气之阻遏,使阳气通达则血液运行;辛凉风药,轻扬之性,善于开发郁结,宣畅气机,从而有利于血脉通调。

  综上所述,风药在治疗内伤头痛中,用途广泛。头为至高之处,明代李中梓在《医宗必读·头痛》中说:“头痛自有多因,而古方每用风药者何也?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味之薄者,阴中之阳,自地升天者也。”可见历代医家对应用风药治疗头痛的重视。但风类药物大多味辛性散,走窜力强,不宜久服。所以,在临证治疗时,应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  黄淑芬.试论治血必先治风.中医杂志,1997,38(1):9.

  2  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头痛眩晕卷,1999,165-166.

  3  蒋森军.活血搜风汤治疗偏头痛58例临床观察.新中医,1995,27(2):27-28.

  作者单位: 150040 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编辑:若  木)

作者: 刘丹娜王晶华袁立霞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