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2期

顽固性眩晕治验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眩晕证在临床上极其多见,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长期困扰着广大患者。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眩晕证的验方自拟夏寄汤,可根据四诊辨证在主方的基础上加减,进行施治,每获灵验,故将此方推荐给广大同行,以作参考,使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患高血压病13年,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血压195/120mmHg,其他未见异常。...

点击显示 收起

  眩晕证在临床上极其多见,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长期困扰着广大患者。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眩晕证的验方自拟夏寄汤,可根据四诊辨证在主方的基础上加减,进行施治,每获灵验,故将此方推荐给广大同行,以作参考,使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1  主方

  夏枯草15g,桑寄生20g,黄芩15g,白芍20g,牛膝15g,牡蛎30g(先煎),钩藤15g,生石膏30g。

  2  病例资料

  例1:女,39岁。患高血压病13年,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自诉:头晕、目眩,时轻时重,重时头晕不能动,恶心呕吐,不能上班。曾用中成药治疗,病情缓解,但每因情志波动而加重,2003年4月9日因生气病情加重而来就诊。自诉:头晕目眩,头胀欲裂,恶心呕吐,站立不能。查:面色潮红,情绪不稳,舌红,苔黄,眩脉。血压195/120mmHg,其他未见异常。诊断:眩晕证(肝阳上亢),治以平肝潜阳,消火熄风。用自拟的夏寄汤加减:夏枯草15g,桑寄生20g,天麻15g,白芍20g,牛膝15g,黄芩15g,生石膏30g,石决明30g(先煎)。水煎取汁100ml,日1剂,早晚分服,连服5剂,自述头晕、目眩减轻,无恶心呕吐,血压180/105mmHg,舌红,苔薄黄,脉弦。上方加女贞子20g,连服10剂,头晕、目眩症状消失,活动正常,自觉症状良好,血压140/90mmHg,舌淡、苔白、脉略弦,为巩固疗效,又服6剂,痊愈出院,随访1年,病未复发。

  按:本例属肝阳上亢,肝火上亢之证,本方即补肝阴以抑阳亢,又能泻火。故初用即效,后防止苦寒伤阴又加女贞子以补之,使阴阳平衡而病愈。
   
  例2:男,63岁。自19岁有高血压病史,有高血压病家族史,常服复方降压片等药维持。2004年2月30日因饮酒后生气,病情加重,头晕,如坐舟车,摇摆不定,眼花,头痛,胸闷,口苦。查体:血压180/120mmHg,面色潮红,形体肥胖,情绪激动,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诊断为眩晕证(肝阳上亢),治以平肝潜阳,消火熄风,药以健脾化湿,给予自拟的夏参汤加减:夏枯草15g,桑寄生20g,黄芩15g,生地20g,牛膝15g,茯苓20g,石决明30g(先煎),白术20g,天麻15g,钩藤20g。连服10剂,头晕目眩症状减轻,头痛、胸闷、口苦症状消失,血压150/98mmHg,舌红,苔腻微黄,脉弦滑,减黄芩,加龙胆草15g,连服15剂,自觉症状消失,血压150/90mmHg,痊愈出院,随访10年,未复发,多次复查血压均不超过150/90mmHg。

  按:本例亦属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之证,但本例有脾虚,水湿不运,肝胆湿热之证,故方中加健脾利湿,清肝胆湿热之品,标本兼治,从而达到了阴阳平衡之目的。故而病愈未发。

  (编辑:邓  锋)

  作者单位: 138000 吉林前郭,前郭县防疫站康复科

 

作者: 王淑波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