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2期

肝硬化继发脾功亢进的介入治疗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进一步总结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肝硬化继发脾大、脾功亢进引起周围血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的疗效。方法对18例肝硬化重度脾大、继发脾功亢进的病人进行了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栓塞范围约为60%~80%。结果治疗前白细胞在(1。治疗后复查,白细胞在(4。...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进一步总结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肝硬化继发脾大、脾功亢进引起周围血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的疗效。方法  对18例肝硬化重度脾大、继发脾功亢进的病人进行了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栓塞范围约为60%~80%。结果  治疗前白细胞在(1.0~1.9)×109/L 7例,(2.0~2.9)×109/L 6例,(3.0~3.9)×109/L 5例。治疗后复查,白细胞在(4.02~13.44)×109/L之间,平均7.79×109/L。血小板治疗前(25~50)×109/L 8例,(50~75)×109/L 8例,(75~99)×109/L 2例,治疗后复查,在(81~724)×109/L之间,并渐正常,平均231×109/L。血红蛋白81~100g/L者7例,治疗后均上升到正常。全部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继发性脾功亢进,创伤小,病人痛苦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解决脾亢、缓解脾大、降低门静脉压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性有效率
   
    随着乙型肝炎病例的增加,其并发症门静脉高压继发脾大、脾功亢进的病例相应增加,可以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诱发上消化道出血。为减少出血,改善病人一般状况,笔者2001年11月~2005年11月对18例肝硬化伴重度脾功亢进的病人进行了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得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腹部CT、B超等影像诊断脾大为基础,结合肝功、肝系列、血象及临床体格检查的资料进一步证实,同时结合术中脾动脉造影结果为依据。原发病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者1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例,原发性肝癌2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0~68岁,平均49岁。首发症状以腹胀、黑便、齿龈出血及皮肤瘀斑为主。白细胞在(1.0~1.9)×109/L者7例,(2.0~2.9)×109/L 6例,(3.0~3.9)×109/L 5例。
血小板在(25~50)×109/L 8例,(50~75)×109/L 8例,(75~99)×109/L 2例。血红蛋白81~100g/L者7例,其余10例正常。

    1.2  方法  选用美国Cook公司的Cobra倒灌,采用Seldinger氏插管技术,局麻下行股动脉插管,在C型臂X线机电视监视下,选择性脾动脉造影显示脾动脉全貌和实质期及静脉期后,在明胶海绵颗粒中混入适量的76%泛影葡胺及庆大霉素16~32万u,于透视监视下推注栓塞,再次造影,显示栓塞的范围。

    2  结果

    2.1  脾动脉栓塞的范围  以栓塞前后脾动脉分支充盈数量及实质期显影范围的变化来确定,一般栓塞的范围在65%~85%之间。

    2.2  栓塞后的效果  18例均在治疗前应用利血生、鲨肝醇、氨肽素等药物治疗,5例应用激素治疗,疗效不佳,病史在3~12年不等。治疗后2天起,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开始上升,1~3周全部恢复正常,白细胞术后复查在(4.02~13.44)×109/L之间,平均7.79×109/L,血小板在(81~724)×109/L之间,平均231×109/L。所有18例病人的症状和体征都随白细胞及血小板的上升而改善,血小板正常后,皮肤出血点及瘀斑很快吸收消失,齿龈、鼻腔出血停止,女性病人月经转为正常。

    2.3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8例病人栓塞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左上腹疼痛,个别伴有腰痛,12~24h达到高峰,1例剧烈疼痛,3天后明显缓解,6~14天疼痛消失。所有病人术后都有发热,一般波动在38.5℃左右,时间持续7~21天,多在10天内体温恢复正常。4例恶心,2例呕吐。1例合并左侧胸腔积液,20天后吸收好转。18例病人均术后1~3天内腹胀,不能进食。无脾脓肿、脾动脉破裂及出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肝硬化继发脾大、脾功亢进症是一组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功能则相应增生的综合征。脾亢导致的白细胞降低,使病人容易合并感染。血小板降低,易诱发出血。以往治疗脾亢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但有的脾亢病人,尤其是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脾肿大和肝癌合并脾亢的病人,常常由于血象改变、出血倾向、原发病所致的低蛋白血症、黄疸、腹水和巨脾等而不能进行手术治疗。即使行脾切除治疗,切脾后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减低,常引起感染发生。另外,近年来对脾生理和病理生理的进一步认识,脾切除不再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脾是产生抗体和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部位,它在全身防御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脾切除后容易感染。采用部分脾栓塞治疗脾亢的方法,即达到了“切脾”的目的,又保留了脾脏的正常免疫功能,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好方法。1973年Maffison首次应用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1985年Jonsson也报告了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和少数血液病的效果,随访1~8年认为此法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效果好。国内王兴臣等1992年报告了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3例,效果满意。脾栓塞术适应证:(1)门静脉高压所致的脾功能亢进;(2)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脾脏肿瘤。禁忌证:脓毒血症为绝对禁忌,巨大脾、严重黄疸、大量腹水为相对禁忌。脾栓塞术治疗目的:(1)解决脾动脉亢进;(2)缓解脾大;(3)降低门静脉压力;(4)预防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5)治疗食管胃底曲张破裂出血。本文18例病人均取得明显疗效,一般病人从栓塞后第2天起,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开始上升,1~3周全部恢复正常,3周后临床出血症状消失,脾缩小,门静脉和脾静脉缩小,腹水减少或消失。几乎所有病人都有一过性左上腹疼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8例病人治疗后平均白细胞7.79×109/L,平均血小板231×109/L。此方法实用、创伤小、病人痛苦小。治疗观察表明,对解决脾亢、缓解脾大、降低门静脉压力、治疗和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向述天.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的临床意义.  放射学实践,2001,5(16):170-171.

    2  梅崔林. 部分行脾栓塞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长期疗效观察.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12(34):820-822.

    3  成峰.  部分行脾动脉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放射学实践,2000,1(15):44.

    4  李彦豪.  部分行脾动脉栓塞术的质量控制.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11(32):776-778.

    (编辑:石  岚)

    作者单位:153211 黑龙江萝北,宝泉岭分局中心医院

作者: 孙桂华,刘晓红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