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8期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pdf)【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住院脑卒中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接受临床常规治疗的同时,根据病情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理学治疗和作业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住院脑卒中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接受临床常规治疗的同时,根据病情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基础上, 加用理学治疗和作业治疗。连续观察6周,比较两组治疗3、6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ADL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在治疗3、6周FMA及MBI得分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或P<0.001)。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全面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康复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更多的脑卒中患者可存活下来,但致残率仍很高,约8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人们需要的已不仅仅是挽救生命,而且要回归社会。因此,探讨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病残率的各种治疗方法,仍是目前神经病学和康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的疗效、治疗介入时间、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改善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加深对脑卒中康复治疗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为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本中心的66例脑卒中患者,年龄43~76岁,平均63.5岁。纳入标准:均首次发病,经头颅CT证实为基底节区出血或梗死,开始康复时间为发病后7~14天,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排除轻型和重型患者(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标准[2])及有意识障碍、严重合并症(心、肺、肝、肾)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变性质、病情严重程度及发病后开始康复治疗时间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评价方法  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评价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FMA),ADL能力采用改良巴氏指数评价法(MBI)[3]。首次评定在康复治疗开始的24h内由医生、护士和治疗师组成的评定小组进行,以后每3周由同一评定小组进行再评价。

    1.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在接受临床常规治疗的同时,根据病情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按对照组的治疗方法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 加用理学治疗(先后予以床上摆放良姿位、被动活动关节、桥式运动、神经肌肉促通术、坐位平衡、站立平衡、步态训练等)和作业治疗(早期翻身、穿衣、进食、转移等日常生活活动再学习训练,恢复期重点予以选择性作业课题治疗,患侧上肢的精细活动强化训练,自助具、辅助具的使用训练及健肢的代替、代偿训练等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

    1.2.3  统计学处理  资料用Excel软件录入计算机,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治疗3、6周FMA及MBI分值比较,见表1、2。

    治疗前两组FMA及MBI评分十分接近,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6周FMA及MBI得分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 两组间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01)。两组治疗6周时FMA及MBI得分与治疗前自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表1  两组治疗前、治疗3、6周FMA分值比较注:PA治疗6周与治疗前比较表2  两组治疗前、治疗3、6周MBI分值比较注:PB治疗6周与治疗前比较

    3  讨论

    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主要基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及功能重组原理,功能再训练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的主要条件,可利用以促通技术为核心的康复治疗方法来加快这种功能重组[4]。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肯定,而且康复介入越早,其功能恢复越好[5]。本研究就是针对脑卒中患者的不同时期和病情进行有目的的康复训练。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促通技术的核心是促进正常运动反应及运动模式形成,抑制异常的姿势及动作模式[5]。近年来日益广泛应用的Bobath及Brunnstrom促通技术,主要注重于患者已丧失运动功能的恢复,其主要作用机制有:(1)控制感觉输入以促通或抑制运动的输出;(2)利用人类正常的运动发育程序进行治疗;(3)利用各种反射活动促通或抑制随意运动;(4)应用神经生理学的时间、空间的积累和叠加原理在治疗中将各种感觉和运动重复叠加;(5)将躯体和肢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6)强调在治疗师和患者的交流中患者“引导”治疗师的活动等[4]。在治疗中应按照科学性、计划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违背康复训练各个时期的原则,若急于恢复肌力而错误应用,则导致误用综合征。过早的ADL强化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但这种好转是暂时与局限的,易引起患肢病理模式的形式并在反复中固化,另一方面,健肢功能的代偿性增加,使患肢功能恢复潜力得不到发挥,这些因素均影响康复进程效果。本组资料显示:两组经相应治疗后,观察组FMA及MBI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表明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并可减少废用、误用综合征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期康复措施简单有效,可借助或不借助器械,其作用是药物所不能替代的,可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切合国情,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3  王新德.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40-184.

    4  南登昆,缪鸿石.康复医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11.

    5  “九五”攻关课题组.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5):266-272.

    作者单位: 116013 辽宁大连,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付家庄医院康复中心

    (编辑:石  岚)

作者: 李年贵,李 薇,李 爽,徐 殊,雄 鹰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