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0期

绵阳市O139群霍乱疫情病原学研究及防控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弄清O139群霍乱弧菌在我市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及传播来源,找到防控措施。结果我市O139群霍乱疫情共做样本215件,检出42株病原性弧菌,并从相关食物链甲鱼中检出3株,生化鉴定率为99。9%,从病人及甲鱼中检出的O139群霍乱弧菌生化反应一致,毒力基因相同。结论我市O139群霍乱疫情由外地输入甲鱼带......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弄清O139群霍乱弧菌在我市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及传播来源,找到防控措施。方法  用碱性胨水对所采样品进行增菌,四号琼脂平板作病原菌分离,Cpi20E作生化学鉴定,O139诊断血清作菌群诊断,同时用PCR做菌株毒力测定,引物是CtxA,用KB法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我市O139群霍乱疫情共做样本215件,检出42株病原性弧菌,并从相关食物链甲鱼中检出3株,生化鉴定率为99.9%,从病人及甲鱼中检出的O139群霍乱弧菌生化反应一致,毒力基因相同。对青霉素等数10种抗生素耐药,对先锋类及氟哌酸敏感。结论  我市O139群霍乱疫情由外地输入甲鱼带染所致,病人及甲鱼中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具有同源性。

    【关键词】  霍乱;O139群;甲鱼带染;毒力基因

      霍乱这个古老而又活跃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仍是导致人们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近10年来,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O139群霍乱肆虐南亚,并波及亚、欧、美、非、澳五大洲的数10个国家。该病是由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传播快、发病急、病死率高,被WHO列为近20年来新发现的传染病之一[2]。我国于1993年5月在新疆南部柯平县发生O139群爆发流行[3],之后数年在广东、江苏、云南、海南、江西等10余个省(市)也陆续发现有该病爆发[4]。我市于2000年至今,每年均有人数不等的O139群霍乱病例,且均是发生在集体就餐后,与食源密切相关,为此对食物源进行了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甲鱼为高度怀疑对象,但均因样品采集受限,而未分离成功。2006年5月的一次集体就餐后发生的疑似O139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笔者先后从病人及相关的市售甲鱼中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经生化、血清、毒力基因检测均一致,证实了我市O139群霍乱疫情的传染源,为进一步搞好防控工作提供了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标本来源  我市2005~2006年O139群霍乱疫情中的病人、密切接触者173人,外环境样32份,甲鱼样10份。

    1.1.2  试剂  碱性蛋白胨水、药物敏感纸片、四号琼脂、HE培养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api20E生化试纸条(广州千江公司)。O139诊断血清(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CR成套试剂(北京天为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菌落培养  将外环境、甲鱼涂抹样,剩余食物10g,大便样约1g接种与10ml碱性蛋白胨水中,37℃过夜,取一环转种于四号琼脂平板,37℃ 18~24h,挑取可疑菌落作玻片凝集,同时挑取单个菌落转种于普通斜面做分纯。

    1.2.2  血清学试验  对可疑菌落用霍乱弧菌O1群多价及O139群血清做玻片凝集及染色镜检。

    1.2.3  生化鉴定  用分纯后的菌株做氧化酶试验、粘丝试验,用aPi20E作生化编码鉴定。

    1.2.4  药物敏感试验  参照文献[5]KB法操作。

    1.2.5  PCR试验  将编号分别为1号(Marker),2号(病人分离菌株)、3号(甲鱼分离菌株)、4号(产毒性大肠杆菌)、5号(沙门菌),纯菌斜面培养物挑出少许,转入150μl三蒸水中,混匀,100℃水浴10min,1.2万转离心5min,取上清20μl加入180μl三蒸水,在另一写好对应号的试管中,加入1μl引物,再分别加入0.5μlDNA模板2×masterMi×12.5μl三蒸水11μl进行扩增,94℃5min,再用94℃30s,51℃30s,72℃60s进行30个循环,最后72℃10min结束。分别取5μl扩增产物于制好的琼脂板中进行电泳,80V、30min,用凝胶成像系统拍照。

    2  结果

    2.1  血清学结果  分离菌株在四号琼脂平板上为圆形,边缘整齐、凸起、湿润、中心有一黑点。革兰染色为阴性短小杆菌略弯曲。血清学结果为O139群,诊断血清在1min内细沙样凝集,O1群多价及盐水均不凝集。215份样中共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42株,其中甲鱼样检出3株。

    2.2  生化结果  粘丝试验(+),B半乳糖(+),精氨酸(-),赖氨酸(+),乌氨酸(+),柠檬酸钠(+),H2S(-),尿素(-),色氨酸(-),吲哚(+),VP(-),明胶液化(+),葡萄糖(-),甘露醇(+),肌醇(-),山梨醇(-),鼠李糖(-),蔗糖(+),密二糖(-),苦杏仁(-),阿拉伯糖,氧化酶(+),编码为5342124,鉴定率为99.9%。

    2.3  药物敏感试验  见表1。表1  42株O139群霍乱弧菌药敏结果注:S敏感,R耐药,M中度敏感

    2.4  PCR  标准MarKer、分离菌株及对照菌株结果见图1。从图1可见,标准MarKer带形清晰,病人分离株与甲鱼分离株在700bp位置(目标毒力基因)检出明显的相同带形。

    图1 

    3  讨论

    (1)O139群霍乱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我市于2000年来,每年均有人数不等的病例发生,其中有1例死亡,为控制该病在我市的传播流行,市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经费,但成效不显著,疾控人员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次的O139群引起霍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是集体就餐后,而在食源中均有甲鱼上席,前几次均因办席者说不清采购地点或该店甲鱼已卖尽而未能采到代表性的样本,2006年5月在我市由O139群引发的疫情中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又与甲鱼高度相关,所以不仅从患者及带菌者大便及呕吐物中分离出O139群病原性弧菌,而且追踪甲鱼采购点时,从甲鱼中也同时分离到O139群霍乱弧菌,同时追踪发现,该甲鱼点是从沿海某城市批进,找到了引发我市O139群霍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染源,对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的剩余甲鱼全部进行了销毁,疫情得以迅速控制,也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找到了依据及防控办法。

    (2)从分离到O139群霍乱弧菌的药敏结果分析发现,该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四环素、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呋喃妥因,羟苄青霉素、痢特灵、卡那霉素等广泛抗药,这与文献[5]的报道相一致,这提示临床在选用抗生素时应慎用,避免新的耐药菌株产生。

    (3)笔者分离的菌株,经毒力基因检测均为阳性,这是引起O139群霍乱爆发的原因,在本文的病例中,重型病例占32%,腹泻次数12~18次/日,出现严重脱水,1例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也提示大O139群霍乱来势凶猛,重型病例较多,这与疫区人群对该菌普遍易感,缺少相应免疫力有关,也与抗生素选用不慎有关联,提示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对首诊病人应高度警惕,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4)防控措施:O139群霍乱弧菌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具有O1群霍乱弧菌才能引起大流行的传统观念,同时该病已无季节性和规律性,我市在2002年最早为2月,最晚为11月,这为防控工作增加了难度,针对我市O139群霍乱疫情主要是群体就餐后引发的特点,加强对市售海产品及鱼类容易带菌的产品进行不定期监测,同时在群众中开展防病知识宣传,人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疾病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对监测发现的阳性产品全部进行消毒及销毁,对群体就餐的厨师及重点人群要进行病原分离检查,同时对乡镇医师进行有关该病的发现、治疗培训,通过以上措施,使该病在我市得到根本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谈荣梅.霍乱流行病学研究现况.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4,10(1):25-26.

    2  WHO epiolemic diarrhoea due to vibrio cholerae hoh-01 wldy epidem rec,1993,68:141.

    3  刘捷.新疆柯平县发生霍乱弧菌O139引起的腹泻暴发.疾病监测,1993,8(9):238-239.

    4  李仲兴.临床细菌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350-359.

    5  李翠云. 广西首次分离O139群霍乱弧菌的病原学特征.广西预防医学,2001,7(4):197-200.

    作者单位: 621000 四川绵阳,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若  木)

作者: 江智辉,周良君,王学军,陈 果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