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0期

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预测价值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预测价值(pdf)【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ACS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正常健康者血清CRP水平,并观察心血管并发症。结果ACS患者CRP比SAP和正常健康者血清患者高(P0。01),在ACS患者中,CRP水平高者易......

点击显示 收起

  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预测价值(pdf)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定ACS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正常健康者血清CRP水平,并观察心血管并发症。结果  ACS患者CRP比SAP和正常健康者血清患者高(P<0.01),在ACS患者中,CRP水平高者易发生心衰、恶性心律失常等。结论  CRP水平对ACS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  C-反应蛋白;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

      Prognostic value of C-reactive protein to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DENG Xing-chen.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Dianbai,Guangdong 525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We study the recent prognostic value of C-reactive protein(CRP) to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Methods   We measure the CRP levels of patients with ACS, 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 and healthy people and observe the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Results  The      CRP levels of patients with ACS higher than those with SAP and healthy men (P<0.01),the patients with high CRP levels are easy to catch heart failure,malignant  cardiac arrhythmia.Conclusion  CRP levels have some prognostic value to patients with ACS.

    【Key words】  C-reactive prote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rognosis

    尽管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进展,但仍是人类主要杀手,近年来,我国冠心病人数迅速增加,加强对其预防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正常体检人群、稳定型心绞痛(SAP)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OMI)为对照,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并观察ACS组CPR正常及升高者急性期的并发症,为冠心病及其急性冠脉事件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均为2004年11月~2005年12月内科住院患者和门诊或住院体检者。冠心病入选根据1979年WHO诊断缺血性心脏病标准,UAP入选根据Braunwald标准[1]。AMI依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和血清酶学检查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AMI标准,OMI均经心电图、心脏B超等检查证实并有明确AMI病史。随访时间均为半年。有明确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急慢性炎症性和免疫性疾病者除外。研究对象分成两组:非ACS组(对照组) 共109例,其中男79例,女30例,平均年龄58.6±12.3岁。其中正常自愿门诊或住院体检人员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35~78岁,平均60.3±11.9岁;SAP 34例,其中男27例,女7例,年龄41~87岁,平均64.7±11.2岁;OMI(AMI后1~5年)34例,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31~72岁,平均59.9±10.4岁。ACS组共53例,其中男33例,女20例,平均58.7±11.9岁;其中UAP 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6~75岁,平均60.6±10.1岁;AMI急性期(1个月内)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32~78岁,平均57.5±11.2岁。

    1.2  方法

    1.2.1  CRP测定  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Beckman公司Immunochemistry Systems )定量测定血清CRP浓度,CRP抗血清由Beckman公司提供。

    1.2.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基础状态下普食、早晨空腹抽血送验。

    1.2.3  统计学处理  测定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1表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示差异无显著性。

    2  结果

    2. 1  ACS组和非ACS组(对照组)CRP及常见危险因子比较  见表1。表1  ACS组和非ACS组(对照组)CRP及常见危险因子比较


    2.2  冠心病不同类型CRP浓度比较  见表2。其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SAP组及OMI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UAP组及AMI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SAP组比较,UAP组及AMI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OMI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UAP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CRP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见表3。全部病例住院期间及随访均未发现和再梗,1例AMI合并CRP升高至89.40mg/L,住院期间心衰死亡;1例AMI合并CRP升高至93.10mg/L,出院2个月后发生心源性猝死。表2  冠心病不同类型CRP浓度比较 表3  CRP与ACS并发症的关系的比较

    3  讨论

    ACS是指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破裂或表面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血管痉挛而引起的一系列急性严重的心肌缺血事件。在ACS患者冠脉粥样斑块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尸检结果发现在AMI和UAP斑块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明显高于SAP[2]。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局部或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3],在炎症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合成NO减少,一方面引起血管舒张功能受损,易发生冠脉痉挛;另一方面NO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核因子-κB抑制物的表达,具有直接的抗炎作用,NO减少势必削弱这些功能。炎症因子还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导致促血栓形成下基质暴露;抑制内皮细胞表达膜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将内皮与其下的基质断开,引起内膜的剥脱性损伤,表面糜烂溃疡。

    CRP正常情况下以微量形式存在于健康人血清中,炎症反应时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被激活的单核细胞释放白介素I,后者刺激肝脏加速合成CRP,其增长幅度与组织损伤的范围有关[4]。CRP水平是判断组织损伤的较敏感的指标,在损伤的6~8h内血清CRP量迅速升高,并在48~72h达高峰。近年来,CRP与冠心病的关系受到人们重视。冠脉斑块内炎症反应在急性动脉血栓形成事件病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全身炎症时,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标志。在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中CRP是升高的。CRP也是UAP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心绞痛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吸烟者发生冠脉猝死的预测因子。CRP在经冠造证实冠心病患者中血清含量是正常人的2倍,心肌梗死患者是正常人的4倍[5]。本文研究结果证实,ACS患者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MI比UAP明显,说明CRP在预测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心血管意外事件方面具有不可否认的意义。CRP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不但反映上游炎症因子的活性,其本身尚有激活补体,诱导粘附分子和组织因子的表达,促进内皮、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及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等作用[6]; CRP可以诱发组织因子单核细胞的产生,单核细胞可引发凝血过程;CRP是纤维蛋白原的一种趋化因子,纤维蛋白原使巨噬细胞粘附到内皮表面,从而移植到内膜。所有这些机制涉及斑块破裂而导致ACS。现已发现,冠脉病变部位的炎性反应先于心血管事件之前,CRP水平与冠脉、脑动脉和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和严重性有明显相关性[5]。故在临床中若发现血清CRP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本文结果显示CRP升高组心血管并发症如心衰、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出现1例心源性猝死,也支持上述观点。但由于病例少,未作统计学处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Gersh BJ, Braunwald E, Rutherford JD.Chron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Braunwald E, editor. Heart Disease: 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5th ed .Philadelphia: Saunders, 1997,1289-1365.

    2  胡文兰,乔树宾.冠脉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医师进修杂志,2005,28(7):9-11.

    3  Masen A. Inflammation, atherosclerosis, and ischemic events-exploring the hidden side of the moon.N Engl  J Med, 1997,336:1014-1016.

    4  Pepys MB, Baltz MI .Acute phase protein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reactive protein and related proteins and serum a myeloid A protein.Adv Immunol ,1983,279(34):141-212.

    5  杨胜利,何秉贤,何作云,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中国急救医学,2003,23(3):135-138.

    6  陈炳华,李毓仁,黄俊,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蛋白水平变化及阿托伐汀干预治疗.中国基层医药,2004,11(9):1041-1042.

    作者单位: 525400   广东电白,电白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编辑:邓  锋)

作者: 邓兴臣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