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1期

达美康致粒细胞缺乏症1例报告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血白细胞5。6×109/L,中性粒细胞0。因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于2006年3月11日开始服用达美康80mg,2次/d。当时血白细胞4。...

点击显示 收起

    患者,男,46岁。因乏力,易疲劳,纳减,腹胀,尿黄5天,于2006年2月12日入院。入院体检:巩膜皮肤深度黄染,右下背部叩诊浊音,呼吸音低;腹部膨隆,肝脾检查不满意,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总胆红素226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573u /L,胆碱酯酶3488u/L,血清白蛋白26g /L。凝血酶原时间25s。空腹血糖13.7 μmol/L。血白细胞5.6×109/L,中性粒细胞0.67,红细胞5.0×1012/L,血小板96×109/L。血清肝炎病原学指标:抗HBs(+),抗HBe(+), 抗HBc(+), HEV-IgM(+)。肝脏B超示:肝硬化,中等量腹水,右侧少量胸水。临床诊断:(1)病毒性肝炎(戊型)急性黄疸型;(2)肝硬化伴胸腹水;(3)糖尿病

    治疗经过:入院后予保肝,降酶,退黄,利尿和支持治疗,患者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达基本正常。因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于2006年3月11日开始服用达美康80mg,2次/d。当时血白细胞4.7×109/L,中性粒细胞0.64,红细胞4.1×1012/L,血小板117×109/L。3月17日,血白细胞3.1×109/L,中性粒细胞0.50,红细胞4.1×1012/L,血小板147×109/L。3月23日开始患者每日午后畏寒,发热,体温38℃,持续10h,大汗后热退。无明显肌痛,无鼻塞流涕等症状,无浅表淋巴结肿大,无皮疹。当日查血白细胞2.5×109/L,中性粒细胞0.35,红细胞3.8×1012/L,血小板143×109/L。3月25日复查血白细胞1.0×109/L,中性粒细胞难以分类,红细胞和血小板无明显变化。经清热解毒中药、利血生、鲨肝醇口服等治疗无效,3月27日血白细胞14×109/L,中性粒细胞0.23。3月27日停用达美康,当天体温即正常,此后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逐渐回升。3月30日血白细胞1.8×109/L, 中性粒细胞0.20;4月4日血白细胞3.3×109/L,中性粒细胞0.50;4月6日血白细胞4.9×109/L, 中性粒细胞0.53; 4月13日血白细胞5.2×109/L, 中性粒细胞0.62。因患者不配合未做骨髓检查。

    讨论:本例为肝硬化伴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经治疗在病情恢复过程中,给予达美康的第12天出现发热伴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下降,致粒细胞缺乏。在停用达美康的当天体温即正常,并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逐渐回升,在停用达美康的第9天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完全恢复正常。本例无其他引起粒细胞缺乏的原因可寻,因此,诊断为达美康所致粒细胞缺乏当属无疑。

    本例使用达美康第6天即发现血白细胞和粒细胞下降,继续使用达美康至12天时,血白细胞和粒细胞下降达粒细胞缺乏,提示发病可能为剂量依赖性。但患者在用药至12天时出现发热,体温又在停药当天恢复正常,似乎又提示存在免疫发病的可能。另外,本例达美康致粒细胞缺乏,未用特殊的升白细胞药物,并且在停用达美康药后9天,即经一个白细胞成熟周期,周围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提示去除病因后疾病具自限性,但因未做骨髓检查,不能判断粒细胞缺乏的机制是否骨髓性。

    达美康为磺脲类降糖药,主要在肝脏内代谢。不良反应包括可引起血粒细胞缺乏症,但少见。在肝脏疾病患者中,达美康药代动力学会有变化,出现不良反应的机会增多,使用时应注意,尽量以小剂量开始治疗,并定期查血常规。

   作者单位: 200011 上海,上海市黄浦区传染病医院

  (编辑:邓  锋)

作者: 魏烨然, 孙振广, 胡岳林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