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2期

颅脑损伤早期使用地塞米松的治疗体会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脑水肿概念的提出,国内外通过多中心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证实了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恢复有一定作用,我院自1997年8月以来,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中使用地塞米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回顾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地塞米松综合治疗组30例,常规综合治疗组30例。所......

点击显示 收起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脑水肿概念的提出,国内外通过多中心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证实了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恢复有一定作用,我院自1997年8月以来,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中使用地塞米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回顾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地塞米松综合治疗组30例,常规综合治疗组3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5~76岁;GCS评分3~8分;所选病例均为闭合性颅脑损伤。

    1.2  治疗与结果

    1.2.1  30例常规综合治疗组  使用脱水剂减轻脑水肿,抗感染治疗,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冰帽降低脑细胞代谢,防止消化道出血,纠正急性肝、肾功能障碍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使用正规胰岛素治疗应激性血糖增高,使用促神经细胞恢复的药物。昏迷时间平均28天,其中死亡7例,生存质量良好者10例,中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并发消化道出血2例。

    1.2.2  30例地塞米松综合治疗组  在伤后6h以内,除以上常规治疗措施外均使用地塞米松,所用剂型均为国产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支,首次成人剂量2mg/kg,q12h,q8h,从第3天减量为0.5~1mg/kg,qd,7天停用。昏迷时间平均23天,其中死亡5例,生存质量良好者15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并发消化道出血2例。

    1.2.3  结果  全组病例中死亡12例,昏迷时间平均22.5天,生存质量良好者25例,以上结果对比提示:应用地塞米松等综合治疗措施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致残率,缩短昏迷时间。

    2  讨论

    糖皮质激素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用于治疗外伤性脑水肿的药物,其中以长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为代表[1]。在颅脑损伤中关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备受争议,传统方法多认为无明显疗效[2]。综合以上资料分析,笔者认为早期、短疗程、大剂量冲击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有确切效果。糖皮质激素治疗颅脑伤的作用机制有以下6点:(1)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血脑屏障功能;(2)稳定细胞膜离子通透性,重建细胞膜两侧Na+、Ca2+浓度的正常分布;(3)清除氧自由基;(4)抑制脑脊液分泌,减轻间质性脑水肿的发生;(5)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阻止在伤后因应激反应所产生大量生物胺的血管收缩作用(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增加损伤后的血流量,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6)脑损伤后6h,神经细胞和轴索即可发生明显缺血、水肿变性。12~24h后药物即难以逆转变性,所以激素的应用愈早愈好。近年来许多学者从实验和临床实践中证实,激素应用后发生的免疫抑制作用和消化道溃疡并出血及糖、氮的代谢紊乱等副作用与剂量大小关系不大,主要是使用时间较长,一般要超过7~10天才容易发生。所以应采用短期冲击疗法,激素治疗应在伤后1~6h内实施,维持24~72h,超过48h使用作用不明显,目前这一观点逐渐被国内广泛接受。

    虽然大剂量冲击疗法不良反应不明显,但仍应在治疗中密切观察,以免因脑水肿症状减轻而掩盖病情,延误颅内血肿的诊断。由于激素可能影响到蛋白质合成,所以要注意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又因激素可抑制免疫反应,应加强抗感染治疗;早期使用H2-受体拮抗剂对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作用确切;常规使用胰岛素对抗其引起的或应激性引起的血糖增高;停止使用地塞米松后也应注意“反弹现象”的发生,必要时延长使用1~2天。长期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有导致应激性溃疡、继发感染、高血压、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因此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及禁忌证。

    【参考文献】

    1  翟晓辉.糖皮质激素在急性脑水肿的应用.中国临床医生,2001,29(10):15-16.

    2  只达石.颅脑损伤救治规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6-78.

  作者单位:475300 河南兰考,兰考县人民医院脑外科

   (编辑:余  强)

作者: 程永立,李艳霞,王富启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