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3期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新生儿在产前、产中、产后有窒息的多种原因引起低氧、酸中毒所致的脑病及多脏器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度者预后则视病损程度及治疗而不同。重度者常于12h内中枢神经症状明显加重或在新生儿早期即死亡,或产生永久性脑功能缺陷如智力低下、癫痫和脑性瘫痪,为新生儿常见疾病。为了对新生儿缺......

点击显示 收起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新生儿在产前、产中、产后有窒息的多种原因引起低氧、酸中毒所致的脑病及多脏器的病理、生理变化。轻度者预后良好,于数小时或数日后完全恢复;中度者预后则视病损程度及治疗而不同;重度者常于12h内中枢神经症状明显加重或在新生儿早期即死亡,或产生永久性脑功能缺陷如智力低下、癫痫和脑性瘫痪,为新生儿常见疾病。为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观察,以及防止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我院儿科1998~2000年对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应用纳洛酮治疗获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8~2000年住院治疗Ⅱ度以上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共40例,均符合1989年济南会议制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依据和分度标准。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两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窒息,轻者5min,重者30min。其中有吸入性肺炎及合并不同程度硬肿以及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及胎龄、体重两组病例差异无显著性,均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纠正脑缺氧、解除脑缺血、止痉、降颅压、控制感染、改善脑代谢药物、止血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纳洛酮,用量为0.1~0.2mg/(kg·d),加5%葡萄糖40~50ml静点,5~7天为1个疗程,每日1次。

    1.3   观察方法   所有病例均进行生命体征的观察,包括意识、瞳孔、体温、心率、呼吸和神经系统症状,肢体的肌张力和原始反射情况的观察。

    1.4   结果   治疗组意识、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及胃肠功能紊乱改善明显,治疗率提高,总有效率为95%,6例呼吸衰竭5例在48h以内缓解占83.3%。1例死亡。7例循环衰竭6例在48h缓解占85.7%。而对照组分别为总有效率85%,呼吸衰竭48h缓解占70%,循环衰竭48h缓解占80%。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2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由于窒息引起脑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损害。主要结果是脑水肿和脑组织坏死,而致内源性阿片物质(OLS),包括β-内啡肽释放增加,而β-内啡肽参与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过程,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会引起阿片物质释放增加,而其中β-内啡肽有抑制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循环作用,又继发脑损伤造成恶性循环。前列腺素的作用和儿茶酚胺的血管效应,抑制细胞ATP的代谢,可致细胞膜离子转运功能障碍,稳定性降低,造成脑细胞水解。而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制剂,能迅速透过血脑屏障,可抑制β-内啡肽的释放,减轻β-内啡肽对脑损害,改善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剂的作用。可解除β-内啡肽对脑、呼吸、心跳、中枢以及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抑制作用。故中枢呼吸衰竭得以改善,心输出量增加,全身循环同时好转。维持脑灌注后从而阻断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病过程,使神经传导及胃肠道功能得以改善,神志清醒和改善脑代谢。

    我科应用纳洛酮治疗20例患儿,用药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迅速改善,缩短了病程。大多数重症患儿2~3天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而用药安全,效果好,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收到明显的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治疗方法。


作者单位:黑龙江黑河,黑龙江省九三分局医院集团中心医院

作者: 郭艳辉,江连丽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