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5期

概述常用中草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常用中草药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中草药的药性,是中草药的核心,亦是古老的中华传统医药的主要特色。在临床中除应明辨阴阳五行等外,还应根据药物的四气(寒、热、湿、凉)、五味(甘、苦、酸、辛、咸)和药物的升、降、浮、沉、补、泻、收、散、归经等指导用药,这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决非说中草......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常用中草药 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

    中草药的药性,是中草药的核心,亦是古老的中华传统医药的主要特色。祖国医学是经过长期反复实践、分析综合总结出来以辨证治疗的为基本特点的科学。

    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多样,其变化错综复杂。在临床中除应明辨阴阳五行等外,还应根据药物的四气(寒、热、湿、凉)、五味(甘、苦、酸、辛、咸)和药物的升、降、浮、沉、补、泻、收、散、归经等指导用药,这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诸病源候论·二十六》曰:“凡药物云有毒及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决非说中草药无毒副反应。据近年来不少报道,中草药的毒副反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在实践中,必须掌握如下几点:(1)处方药物过量,如瓜蒂、常山等药超量导致中毒或死亡;(2)药物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药物经炮制后,可降低其毒性,减轻副作用,可助提高药效,故有“生熟异治”之说,如方药中的附子、川乌等含乌头碱,应说明分包先煎、久煎以破坏其有毒成分,反之则易发生中毒,导致死亡;(3)用药不当,任意加大剂量;凡治疗疾病的药物,均有一定计量范围,若剂量过小,血药浓度低产生不了治疗作用;剂量过大,出现活性强烈,超出人体的承受极限,故发生毒副反应。如:木通常用量为3~6g,制川乌常用量为0.3~0.6g,若超量即可引起中毒;(4)若误服药:发药时误将广豆根作北豆根发给患者治疗感冒则导致中毒时有发生;(5)用药无据,药不对症;必须因人、因病、因时、因地而异,既要辨证施治,又要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方能如桴应鼓,这是中草药独特之处;(6)久服而积蓄中毒,如用雷公藤治疗风湿病,服药时间长,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7)过敏性体质,据有关文献报道,易引起过敏的中草药约150余种(内容从略),如僵蚕可引起皮疹,鳖甲煎剂可致严重过敏反应,虽然处方剂量在安全范围,然而个体差异、年老体弱、小儿、孕妇、经期、产褥期或肝功能不全者,如果用有毒的中草药,可发生药源性疾病;(8)盲目使用偏方、单方、秘方、误服或滥用导致中毒,如马兜铃使用不当,损害肾功能的报道屡见不鲜。

    最常见的过敏反应为皮肤荨麻疹或疱疹,有时还合并胸闷、气短、咳喘、烦躁不安,严重者还出现休克或致死亡。一般注射剂过敏重于口服药。此外,还有药物的质量,违反用药禁忌,不当的配伍西药制剂,煎药时间长短、方法、服法、盛药用容器等等均可导致过敏反应。

    当大剂量用药或用毒性药物,常常引起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中毒或休克,若处理不当,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各系统中毒症状,在此不一一阐述)。

    单味用药量宜稍重,复方用药宜轻,如紫花地丁治疗痈疮,一般为30~50g,复方则用10~15g;用汤剂治疗急性病,取其奏效速,吸收快的特点,用量稍大。治疗慢性病,宜用作用缓和调治从容,药量宜轻;治疗健脾消痞的枳实丸,主药白术应比枳实的重量重一倍。

    综上所述,在实践工作中,必须百倍警惕,慎之又慎,尽可能避免人为的药物毒副反应发生。同时,还应首选药简、效专、力宏。单用中草药或中成药能治愈的疾病,切不可多多益善,同时,还应考虑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单位:1 438000 湖北黄冈,黄冈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2 438000 湖北黄冈,黄冈市第一人民医院

作者: 游红,葛华华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