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5期

小建中汤合失笑散治疗慢性胃脘痛的体会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小建中汤合失笑散慢性胃脘痛慢性胃脘痛,常见于现代医学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炎等多种疾病。由于慢性胃脘痛的发生原因,症状表现不一,近代医家对其辨证分型、治法方药等亦各有不同,笔者通过近5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慢性胃脘痛患者,平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致使后天脾......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小建中汤合失笑散 慢性胃脘痛

   慢性胃脘痛,常见于现代医学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炎等多种疾病。在古代医典中则作为一个独立的病名,又称胃痛、心腹痛、心痛等。其疼痛的部位常在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大多数有节律性,多伴有泛酸、呕吐,胃中有嘈杂或灼热感等症。由于慢性胃脘痛的发生原因,症状表现不一,近代医家对其辨证分型、治法方药等亦各有不同,笔者通过近5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慢性胃脘痛患者,平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致使后天脾胃功能减退,脾胃虚寒,再加之多数患者对疾病重视不够,就诊时病程较长,久病多瘀,故临床上胃脘痛多表现为痛有定处,得温痛止,喜按喜暖,舌质紫暗,苔白腻等,根据中医辨病论治的原则及前贤的经验,笔者采用温中健脾之小建中汤合活血止痛之失笑散治疗慢性胃脘痛患者7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56例,女14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24岁,平均68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6个月,平均4年。70例中有规律性疼痛46例,痛有定处60例,喜按喜暖48例,得温痛止52例,常有嗳气吞酸36例,有纳呆乏力25例,有黑便史31例,舌质紫暗56例,苔白腻51例,脉小无力48例。70例中胃镜或胃肠摄片检查明确胃溃疡病2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包括胃窦炎)3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6例,其中3例未做任何检查。

    2  治疗方法

    温中健脾以小建中汤为主方,活血止痛以失笑散为主方,基本方:桂枝10g,白芍20g,生姜3g,大枣20g,饴糖30g,炙甘草6g,半夏10g,陈皮10g,失笑散15g。痛剧加元胡10g,香附10g,木香6g;纳差乏力明显加党参30g,白术10g,茯苓12g;吐酸嗳气加煅瓦楞15g,煅牡蛎15g;饱胀不舒加炒枳壳10g,柴胡10g;嘈杂灼热感加川连3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饭前服用。

    3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采用温中健脾、活血止痛中药治疗后全部有效,其中药后1天主证缓解者5例,2天缓解者9例,3天缓解者13例,余40例均在4~10天内主证缓解或消失,仅2例分别因出血、癌变住院,放弃中药治疗,1例服用3周后疗效不明显而改用其他疗法。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38岁,2004年8月初诊,患者1993年开始胃脘部疼痛,有明显节律性,经胃镜检查为胃小弯溃疡,经抗酸抗炎治疗后症状好转,半年后复发而行手术治疗,术后2年又出现疼痛,三诊做胃镜检查提示吻合口复发性溃疡,曾服中药及西药疗效不佳。刻诊脘腹胀痛,食后更甚,痛有规律,痛有定处,得温则舒,喜按喜暖,纳谷不香,舌质稍暗,苔薄白腻,脉小而弦。属脾胃虚寒,气滞血瘀,法当温中健脾,活血止痛。予炒党参30g,炒白芍15g,炒桂枝10g,炙甘草6g,大枣20g,淡吴萸6g,制半夏10g,陈皮10g,元胡索10g,制香附10g,淡干姜2g,失笑散15g。3剂,胀痛止,纳呆乏力好转,原方加炒白术10g,继服10剂,诸证消失,连服1个月,随访3年未见复发。

    5  体会

    慢性胃脘痛虽有寒热虚实之分,但临床所见,以脾胃虚寒,挟瘀血阻滞者为多。本组病例,大都有喜温喜按,痛有定处,舌质紫暗等症状表现,与古人所讲“久痛者多虚,暴痛者多实”,“可按者多为虚,拒按者多为实”,“初病在气,久病入络”的理论完全符合。小建中汤是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芍药用量加倍,其作用不仅是协同桂枝以调和营卫,而更是在于缓急止痛,再加饴糖甘温补虚温中,温润而不燥,合桂枝温补中阳而治虚寒,芍药配甘草和里缓急止痛,与生姜、大枣等配伍加强温中补虚的作用。失笑散有蒲黄、五灵脂二味组成,活血止痛,其功独著,临床上凡是由于瘀血引起的各种疼痛,用之皆有捷效。小建中汤配失笑散,相辅相成,既能温中又能理气血而止痛,二方合用,实为“气血同治”、“邪正兼顾”之法,治疗慢性胃脘痛,辨证准确,确能效如桴鼓。

  


作者单位:202150 上海,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崇明分院中医科

作者: 张汉新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