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8期

地黄饮子加味治疗高血压2例体会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地黄饮子地黄饮子出自金元四大家刘完素之《宣明论方》卷二方,是古代医籍之名方,本方兼具补肾益精,滋阴助阳,宁心开窍,化痰熄风之功效,对后世中医方剂学的发展影响极大,近代常用于脑动脉硬化及中风后遗症等证属肾之阴阳两虚者。笔者用本方加味,以肾之阴阳两虚证为辨证目标,治疗中老年人高血压病,......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出自金元四大家刘完素之《宣明论方》卷二方,是古代医籍之名方,本方兼具补肾益精,滋阴助阳,宁心开窍,化痰熄风之功效,对后世中医方剂学的发展影响极大,近代常用于脑动脉硬化及中风后遗症等证属肾之阴阳两虚者。笔者用本方加味,以肾之阴阳两虚证为辨证目标,治疗中老年人高血压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病例1:患者,男,55岁,2004年10月6 日初诊。患者3年前发现自己血压升高,一直坚持服用降压药,但血压忽高忽低,而且发现不能停药,有时忘记服药,血压立即升高。1年前因腰腿疼痛在外医误用大剂辛温抗风湿中药,致胃黏膜灼伤,之后经常发生胃脘部疼痛。四诊见:口臭、苔腻、胃痛,食后尤甚,头晕目眩,面色潮红,腰膝困疼,查血压155/95mmHg,脉寸滑尺弱,证属胃虚食滞,肾虚精亏。初诊用不换金正气散加味以平胃消滞,药用陈皮10g,半夏10g,苍术15g,厚朴10g,藿香10g,茯苓10g,神曲12g,焦楂12g,炒麦芽12g,炙甘草7g,生姜3g,大枣两枚,每日1剂 ,水煎两次,混合,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180ml/次;6剂后,口臭已除,腻苔渐退,胃痛减轻;再诊以地黄饮子加味,药用熟地15g,山萸肉10g,麦冬10g,五味子6g,石斛10g,远志10g,节菖蒲10g,茯苓10g,大芸10g,巴戟14g,肉桂4g,附子6g,焦楂10g,神曲10g,薄荷4g,生姜两片,大枣两枚,用法同前,5剂后腰痛明显减轻;10剂后血压开始下降;20剂后血压稳定在115/75mmHg,继以麦味地黄丸合肾气丸善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

    病例2:患者,男,50岁,2005年7月10日初诊。患者高血压两年,主要以西药降压为主,但效果不佳,经常出现心慌多梦,腰酸腿软,夜尿多频,阳事不用;入夏以来,多汗易渴,喝则宜温,四诊见:颧红多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血压150/105mmHg,心率95次/min,证属阴阳两虚,阴虚阳浮,虚风内动,发为高血压眩晕。治当补阴摄阳,宁心益肾,以地黄饮子加味,药用熟地30g,山萸肉15g,麦冬15g,五味子10g,石斛15g,茯苓10g,远志10g,菖蒲10g,大芸12g,巴戟15g,丹参15g,葛根20g,天麻15g,附子6g,肉桂4g,薄荷5g,生姜两片,大枣两枚,每日1剂,连用30余剂,各种症状消失,血压稳定在118/80mmHg,停药1年后,血压未见升高或反复。

    体会:高血压归类于中医内科的“头痛”、“眩晕”、“中风”等证候范畴,也是40岁以上中老年人最为常见的多发病。《内经》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景岳全书》云:“无虚不能做眩”都从根本上指出中老年人阴阳二气日渐不足,脏气虚衰,精气内亏,是本证的发病基础。加之饮食劳倦,它病迁延,虚虚实实,精气互损,最终导致肾亏诸症的发生;或为肾火失熙,下元不温,摄纳失职,开合无度;或为肾水不足,水不涵木,阴虚精亏,髓海失养;甚者阴虚阳浮,虚风内动,致使血压升高,表现为头痛眩晕,并伴随出现一系列心肾两虚的症候。

    《内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纵观全方:熟地、山萸肉填精益髓,滋养乙葵之源;大芸、巴戟补肾助阳,温养先天之气;麦冬、五味、石斛滋敛肺肾之液并清虚热;远志、菖蒲、茯苓,宁心安神,化痰开窍,交通心肾;配合少量辛热之桂附,不在补火,意在摄阳,引火归元;佐薄荷、姜枣祛风调和营卫。诸药合用,温而不燥,补而能行,标本兼顾,上下并治,重在补肾治本,共成补肾益精,滋阴助阳,宁心安神之功 。全方协调水火,平衡阴阳;阴精充足,元阳归肾,虚风必除,血压得降,眩晕自止,与上2例病机正为相符,故用之每效。


作者单位:831100 新疆昌吉,新疆地勘局物化探大队门诊部

作者: 郭锦川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