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5期

慢性前列腺炎分类、病因学研究及治疗进展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分类病因学研究治疗进展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prostatitis,CP)是好发于男性青壮年的常见病,在泌尿外科门诊中CP患者约占25%,男性一生中曾经出现过CP症状者约占50%[1]。由于其病因、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在前列腺疾病中,CP的处理是最棘手的[3]。现对其分类、病因学研究......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分类 病因学研究 治疗进展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好发于男性青壮年的常见病,在泌尿外科门诊中CP患者约占25%,男性一生中曾经出现过CP症状者约占50%[1]。CP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程度与心梗、不稳定心绞痛或活动性克隆氏病相当[2]。由于其病因、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在前列腺疾病中,CP的处理是最棘手的[3]。无论是医师还是患者均对其治疗效果不满意[4]。近年来,CP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众多,且有了进一步认识。现对其分类、病因学研究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慢性前列腺炎分类方法的沿革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产生为绝大多数学者所完全接受的针对前列腺炎的分类方法,给CP的认识带来诸多不利,研究者们期待着有重大突破的分类方法问世。

    1.1  慢性前列腺炎的三分类法  将CP分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三种类型。这是临床上大多采用1978年Drach等[3]以Meares-Stamey的“四杯法”为基础的传统分类方法。这一分类方法尽管已经沿用多年,但有一定的缺陷,主要是不够精确而影响了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许多医师认为一些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前列腺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尤其是对于前列腺痛的诊断。

    1.2  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CPS)  这一概念将CP定义为可能在前列腺中或在邻近器官和结构包括骨盆底出现的综合症状。包含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痛以及多种非前列腺而又与前列腺异常相关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CPS概念的出现,拓宽了该病的研究范围,使许多学者重新考虑对前列腺炎的认识。

    1.3  NIH的分类方法  1998年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NIH)在过去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前列腺液(expressed prostatic secretions,EPS)、按摩后初段尿(first voided urine after prostatic Massage,VB3)和(或)精液的WBC计数及细菌培养的结果,对前列腺炎进行了重新分类[5],即:Ⅰ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cute bacterial prostatitis,ABP)。Ⅱ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CBP)。Ⅲ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NBP)/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s,CPPS)。Ⅲ型又依据患者的精液、前列腺液或前列腺按摩后尿液标本是否存在有诊断意义的白细胞进一步分为Ⅲa和Ⅲb两型。Ⅳ型:无症状的炎症性前列腺炎(asymptomatory inflammatory prostatitis,AIP)。临床无任何症状、体征,只在前列腺组织活检、精液、前列腺液或前列腺按摩后尿液标本中偶然发现存在炎症反应的证据。然而,这个最新的前列腺炎分类系统虽然在病原学、病理发生学和治疗方法上有了重大突破,但缺乏可供诊断的前列腺液内白细胞数目的明确界定,并未能将盆底和下尿路作为一个功能整体进行考虑,因而在前列腺炎诊断、分类及判定疗效等问题上依然存在明显缺陷[6]。

  2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学研究

    慢性前列腺炎至今病因、发病机制不明[7]。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病原体感染、前列腺内尿液反流、自身免疫、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下尿路上皮功能障碍等方面[8,9]。

    2.1  病原体感染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仅占前列腺炎的5%[4]。其最典型的临床特征为同一病原体引起的反复尿路感染和抗生素治疗后,前列腺液依然有病原菌的持续存在[10]。通常是细菌经尿道逆行侵犯前列腺所致,偶因血行感染或急性前列腺炎转化而来,亦可继发于邻近脏器炎症通过直接或淋巴播散等途径感染前列腺。最重要的途径是有菌尿液经前列腺导管反流进入前列腺致病[11]。以往认为引起CBP的细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变型杆菌、绿脓杆菌、克雷伯菌等,但近年来研究[12]发现革兰阳性菌占有更高的比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类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且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有关革兰阳性菌是否真正引起CP有待进一步研究。然而随着淋菌性尿道炎的增多,淋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病原菌。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约占前列腺炎的64%,其病因目前仍不清楚。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无细菌感染的前列腺炎,从而扩大了人们对CP病原体的进一步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衣原体和支原体性前列腺炎的患病率和检出率逐年提高。Badalyan等[13]对根据NIH前列腺炎症状指数(CPSI)及“四杯法”评定为Ⅲ型CP的165例患者用PCR法对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发现有69例(42%)患者能检测到至少一种病原体。但刘聘等[14]采用Nickle提出的按摩前后试验(PPMT)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菌和支原体、衣原体可能不是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而是一种移生或伴生现象。CP病原体谱的变化,可能与性传播疾病的增加及抗生素的广泛滥用有关。

    慢性复合感染型前列腺炎。CP的病原体大多是单一的微生物,但也存在复合感染的现象。邵强等[15]在应用细菌学和PCR法检测了尸体前列腺组织中各病原体,首次发现了前列腺组织内存在复合病原体感染。复合感染形式多样,可以是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的任意组合。

    2.2  前列腺内尿液反流  Sutor等[16]发现CP患者常合并有前列腺结石,对后者进行分析发现前列腺结石由尿液成分组成,提示CP存在尿液反流(IUPR)。Kirby等[17]将炭末悬液在前列腺切除前注入膀胱,次日在切除的前列腺中发现炭末,也强有力地证实存在尿液反流机制。邓春华等[18]应用核酸尿路前列腺反流显像研究CP患者及正常人IUPR情况,并比较其与CP症状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CP患者IPUR程度(用排尿后IUPR图像和积分吸光度表示)为97.6±21.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47.8±18.2),提示IPUR与CP发病有关。

    由于前列腺外周区域的腺管粗且侧对着尿流方向,甚至以直角进入尿道,这一解剖学特征是发生尿液反流的基础。尿液反流至前列腺腺管内可引起化学性前列腺炎,同时也易将病原体带入前列腺内,继发细菌性前列腺炎。尿液反流的机制可能与CP引起的功能性尿路梗阻所致的后尿道高压相关。因CP患者多伴自主功能紊乱,致α肾上腺受体兴奋性增高,以及感染刺激括约肌神经,从而导致或加重后尿道神经肌肉功能失调和骨盆肌群痉挛,使排尿时前列腺部尿道压力增大,致使尿液反流或加重CP。这也是近年来广泛开展α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平滑肌松弛剂等药物治疗获得明显疗效的理论依据。

    2.3  免疫因素  近年来有人对感染与症状之间的关系提出疑问,因为在无症状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内发现局部细菌数量并不少于甚至超过CP/CPPS患者。此外,排除技术性原因外,相当一部分有症状的CP患者却检查不到病原体的存在。因此,CP的免疫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Shortliffe等[19]用固相放免分析法测定了CNP患者前列腺液中的IgA、IgG以及总含量,发现IgA、Ig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CNP发病极有可能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能刺激T细胞增殖并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因子,Orhan等[20]报道CPPS Ⅲa和Ⅲb患者精浆中IL-6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加,证明CPPS的发病有自身免疫反应的参与。John等[21]将CNP患者与健康人群分组进行比较,发现CNP患者前列腺组织中CD3 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血清补体、血液及精浆中白介素含量也相应增多,用IgG 进行免疫调节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症状。因此他认为CNP 的病因可能有自身免疫参与,且存在于CNP/CPPS中的免疫反应是一个特异性细胞免疫过程[22]。这些研究丰富了CP的自身免疫学说,并为免疫治疗前列腺炎奠定了基础。目前认为,前列腺的炎症是以细胞因子为中介产生的连锁反应。炎症在始动因素的作用下产生促炎性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可以增加趋化因子的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各自的机制对机体组织造成损伤并导致疼痛,而促炎症细胞因子、抗炎性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对抗剂等之间的平衡将影响炎症的过程及转归。

    2.4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及精神心理因素  由于多数具有前列腺炎临床症状的患者在前列腺(甚至在生殖道)往往难以发现任何病理改变或异常的客观证据,这就引起众多学者对病原体感染、前列腺内尿液反流、自身免疫等以外的病因学研究产生浓厚兴趣。陈群等[23]对236例前列腺炎患者进行相关研究,其中107例(占45.2%)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说明前列腺炎患者中近50%伴有精神异常。此外,CP患者常有性欲减退、早泄、阳痿等一系列性功能障碍。这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α肾上腺素受体兴奋性增高和后尿道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形成前列腺尿液反流机制。后尿道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还使尿道闭合压升高,成为前列腺痛的重要原因,而疼痛又加重患者的情绪反应,造成恶性循环。陈修德等[24]将258例C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治疗组,心理治疗组除用对照组药物外,还应用心理认知疗法,结果发现心理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反映了精神因素在CP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认为对CP患者辅以相应的心理治疗是行之有效的。

    尽管上述几种主要因素均能导致此病的发生,但并非孤立,往往在发病中互相渗透,互相联系。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是某种因素主导的结果,也可能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综合研究其病因才能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CP,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3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CP治疗方法尚存争议,疗效并非满意。最主要原因是CP病因错综复杂,病理机制缺乏统一认识,真正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尚待进一步研究发展。

    3.1  药物治疗

    3.1.1  抗生素  抗生素在急、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中的适应证有一致的看法。然而,研究中一个重要发现并已被放射性标记物证实的是,前列腺存在着血-前列腺包膜和腺泡上皮类脂质的屏障作用,限制了药物从血浆到前列腺组织的穿透力而使多种抗生素不能进入前列腺腺泡内和分泌物中。因此,对急、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抗生素选择必须满足药物敏感性和药物动力学两个基本要素的要求。

    常用药物中,复方磺胺甲基异口恶唑、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甲基红霉素、头孢类药物等均有较好疗效。其次,泰利必妥(Dfloxacin)抗菌谱广,组织内穿透力强,不良反应少。美满霉素(Minocin)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而起抑菌作用,具有高度亲脂性,有良好的细菌培养阴转率。氟哌酸理论上有细菌敏感性,但穿透性有限。

    左氧氟沙星是新一代活性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较好的脂溶性和蛋白亲和力,能有效穿透前列腺包膜,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抗菌性强且没有耳毒性及肾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对于细菌性前列腺炎是一种较好的抗生素。

    阿奇霉素是近年来开发生产的、在红霉素化学结构上修饰后得到的一种广谱抗生素。它通过阻碍细菌转肽过程,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达到抑菌作用。该药对酸稳定,体内分布广,而且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球菌、杆菌及厌氧菌均有较强的作用,对支原体、衣原体及梅毒螺旋体有很好的活性,在血液中和组织中的浓度高,半衰期长,已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疾病的临床治疗。

    3.1.2  α-受体阻滞剂  根据前列腺内尿液反流学说和由此引发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许多学者提出抗生素和α-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可明显缓解CP所致的泌尿系统的症状,特别对前列腺痛的患者尤为适用。α-受体阻滞剂首先是阻止前列腺内的尿液反流和尿道张力过高,其次是对抗肾上腺素的过度刺激。我们使用特拉唑嗪或坦索罗辛或新型的高选择α1受体阻滞剂依粒平治疗Ⅲa和Ⅲb的患者,有效地使紧张的膀胱颈和前列腺平滑肌松弛,改善排尿功能紊乱,消除前列腺内尿液反流,缓解盆底肌肉痉挛,从而迅速改善CP临床症状。

    3.1.3  抗炎剂和镇痛药  非类固醇类药或新一代环化酶抑制剂已在临床试验性应用,初步结果表明,它们不仅具有抗炎作用且有固有的镇痛效果,甚至还可以缓解无明显炎症患者的疼痛和不适。吲哚美辛是最强的PG合成酶即氧化酶(COX)抑制药之一,抗炎作用较氢化可的松大2倍。除抑制PG合成酶外,还能抑制白细胞的运动,减少其在炎症部位浸润和释放致痛物质,降低组织损伤,阻止炎症刺激物引起的细胞炎症反应。另外,还有减少缓激肽生成,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凝集而发挥抗炎作用[25]。

    3.2  前列腺按摩及中医中药治疗  反复前列腺按摩(法)是治疗CP患者的传统方法。我们的体会是,实行前列腺按摩和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治疗CP患者临床效果明显,结论是这种方法是有前途的。针灸能很好地改善CP患者的症状已成共识,其机制是刺激了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诸如内啡肽类物质的释放,从而起到镇痛作用。中草药、中成药也在广泛应用性研究之中并取得明显的效果,具有值得期待的治疗前景。

    3.3  锌离子体外导入  锌在前列腺液或精液中具有直接杀菌和活化提高组织细胞抗菌能力的作用,是局部免疫防御机制的重要因子。康新立等[26]对患者治疗前的前列腺液进行锌含量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分析差别显著,说明“慢性前列腺炎与锌含量减少有关”。进而采用锌离子体外导入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主观症状好转65.0%,前列腺液镜检改善52.5%,92.5%前列腺液锌含量提高,使这一疗法有望成为CP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25,26]。

    3.4  心理治疗  有对照试验发现,精神因素是造成40%男性患有顽固性前列腺炎的重要原因,而其中许多患者都有抑郁症[27]。但也有学者认为并非是心理因素导致了前列腺炎,也有可能是前列腺炎导致了一系列心理因素。这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心理治疗包括心理支持和精神疗法,无论哪个病例,对于每个医生来说,都应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有责任对他们耐心而真诚的倾听并加以科学的心理疏导。对心理负担较重的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5-羟色胺抑制剂曲唑酮等配合综合治疗可能会有更大的收益。

    3.5  其他  医生应注意指导患者的生活方式。诸如建议患者忌酒和刺激性食物;多饮水增加尿量冲洗尿道;规律的性生活,不可纵欲或手淫;避免久坐、骑自行车;纠正任何胃肠功能异常等,同样是有效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目前,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较多,而且倾向于多元化治疗。未来,我们的治疗方法将可能更先进,但多元化治疗仍将是很重要的诊疗思维。对于病因的研究也应逐渐倾向于将前列腺看成机体整体功能的反应,唯如此,才能为未来前列腺炎的治疗开辟一条充满前景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Mehik A, Hellstrom P, Lukkarinen O,et al. Epidemiology of prostatitis in Finnish men: a populantion-based cross-secitional study. BJU Intermational,2000,86:443-448.

2 Wenninger K,Heiman JR,Rothman I,et al. Sickness impact of 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 and its correlates. J Urol,1996,155(3):965-968.

3 Drach GW,Fair WR,Meares EM Jr,et al. J Urol,1978,120:266-268.

4 Nichel JC.Crol Clin North Am,1998,15(4):677-684.

5 Krieger JN,Nyberg L Jr,Nickel JC. NIH consensus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prostatitis. JAMA,1999,282:236-237.

6 李宏军.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学、分类及病理. 医学新知杂志,2006,16(2):63-65.

7 梁朝朝,张学军,王克孝. 前列腺炎病因学研究进展.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6):426-428.

8 Nickel CJ.Prostatitis syndromes: an update for urologic practice.Can J Urol,2000,7:1091-1098.

9 Ponniah S,Arah I,Alexander RB. PSA is a condidate self-antigen in autoimmune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Prostate,2000,44:49-54.

10 Berger RE,Krieger JN. J Urol,1997,157(3):863-865.

11 Meares EM Jr. Prostatitis and related disorders. 7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1998,615-628.

12 林谦,江少波.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学研究进展.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7,11(3):138-140.

13 Badalyan RR,Fanarjyan SV,Aghajanyan IG. Chlamydial and ureaplasmal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nonbacterial chronic prostatitis. Andrologia,2003,35(5):263-265.

14 刘聘,梁朝朝,张学军,等. 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初步研究.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12):826-828.

15 邵强,张玉海,吕成文,等. 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初步研究.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9,20(3):173-174.

16 Sutor DJ,Wody SE. The crystalline composition of prostatic calculi. Br Urol,1974,46:533.

17 Kirby RS,Lowe D,Bultitude MI,et al. Intraprostatic urinary refux:an aetological factor in bacterial prostatitis. Br J Urol, 1982,54(6):729-731.

18 邓春华,梁宏,梅骅,等. 前列腺内尿液反流在慢性前列腺炎发病中的作用.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8,19(10):288-289.

19 Shortliffe LM,Sellcrs RG,Schachter J.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 search for an etiology. J Urol,1992,148(5):1461-1466.

20 Orhan I,Onur R,Ilhan N,et al . Seminal plasma cytokine levels in the diagnosis of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Int J Urol,2001,8(9):495-499.

21 John H,Barghom A,Funke G,et al . Noninflammatory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immunological study in blood,ejaculate and prostate tissue. Eur J Urol,2001,39(1):72-78.

22 John H,Maake C,Funke G,et al . Immunological alterations in the ejaculate of chronic prostatitis patients : clues for autoimmunity. Andrologia, 2003,35(5):294-299.

23 陈群,王翠华,严志强,等. 慢性前列腺炎情绪因素与森田疗法.中华男科学,2003,9(9):676-678.

24 陈修德,郑宝钟,金讯波,等.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障碍及治疗.中华男科学,2004,10(2):113-114.

25 李家泰. 临床药理学,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307-1316.

26 康新立,杨保珠. 锌离子导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医学理论与实践,1994,7(1):21-23.

27 张振江,张瑞刚,佘在霞. 心理治疗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3(3):327.


作者单位:安徽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