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5期

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发病因素及治疗方式,降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2007年12月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资料。结果1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时间6个月~5年,病灶位于皮下13例,肌层3例,2例侵入筋膜,手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发病因素及治疗方式,降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2007年12月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资料。结果 1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时间6个月~5年,病灶位于皮下13例,肌层3例,2例侵入筋膜,手术切除后复发少。结论 剖宫产手术操作要精细,保护腹壁切口,术中清洗切口及腹盆腔,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手术切除是其最佳治疗方式。

【关键词】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预防;治疗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也在日趋增高。我院自1997年12月-2007年12月共收治剖宫产后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均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并行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灶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年龄23~35岁,孕周37~42周。腹壁横切口15例,3例为腹壁纵切口。4例为前置胎盘,3例有多次流产史且胎盘粘连,早产3例,孕周为32周、34周、35周。发病时间产后6个月~5年不等。15例为2004年前,3例为2004年后。平均每年剖宫产手术相当的情况下近3年来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1.2  临床表现  患者于产后6个月~5年不等腹壁切口瘢痕处或瘢痕周围疼痛性肿块,随月经变化,经期或经期前后肿块增大,局部胀痛明显,抗生素及理疗无效,进行性加重,经后缩小。查体发现肿块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经期局部皮肤呈紫兰色,肿块多位于皮下脂肪层,2cm×3cm或6cm×5cm大小不等,质韧,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压痛。

    1.3  2004年后的剖宫产方式  当胎儿自子宫切口娩出,断脐后,子宫肌壁注催产素,待胎盘自然剥离后牵娩,干纱布垫宫腔后弃于台下,缝合子宫切口,更换针线缝合腹膜。清理腹盆腔积血后更换吸引器头,以生理盐水冲洗腹盆腔,依次关腹,缝合腹膜后冲洗腹壁切口。与2004年前不同的是:(1)等待胎盘自然剥离而不是强行剥离;(2)更换吸引器头;(3)冲洗腹盆腔及腹壁切口。

  2  结果

    诊断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予以手术切除包块,于肿块周围1.2cm开始彻底完整切除肿块,术中发现有向下侵及肌肉、筋膜层者2例,3例位于腹壁肌层中。切口予以减张缝合,均Ⅰ期愈合。术后病理检查:增生纤维结缔组织中见子宫内膜腺体和红细胞、白细胞。

  3  讨论

    3.1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可经经血逆流,淋巴、血行散播,体腔上皮化生,种植等移位并种植于宫腔外。最近在大量证据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内异症发病原因的“在位内膜决定论”以及粘附、侵袭和血管形成的“3A发病模式”[1]。而且,会阴部及腹壁切口EM验证了医源性播散(种植)理论的成立[2]。此外,有研究显示,子宫内膜一旦在异位种植成功,多数的局部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影响,发生与子宫内膜一样的周期性增殖,分泌、出血而形成周期性变化的肿块和疼痛[3]。

    3.2  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不困难。(1)剖宫产史;(2)腹壁切口周围的痛性结节;(3)结节大小随月经周期变化,经期增大,经后逐渐缩小;(4)腹壁切口肿块疼痛,经期严重,经后逐渐缓解;(5)B超或肿物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助诊断。

    3.3  治疗方法  据报道,本病药物难以渗透瘢痕组织,副作用多,药物治疗基本无效,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是唯一有效的方法,但也有复发甚至恶变者。手术切除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充分估计包块大小、范围、深浅,可以用B超。(2)触诊定位,以选择最佳切口,从包块活动度可以判断是否与筋膜粘连。(3)肉眼下病灶组织多呈较硬的瘢痕样改变,内有巧克力样粘稠液,术中应仔细辨别其与正常组织的界限,用冷刀切割,范围达病灶外缘1.2cm。但病变累及肌肉筋膜前期或腹膜时,应切除部分筋膜、前鞘甚至腹膜。(4)手术时机最好在经期,异位包块大,呈紫兰色,易于辨别界限。(5)若包块大,界限不清者术前3~6个月应行诺雷德肌注,使包块缩小后再手术切除。术后口服孕烯酮2.5mg,2次/周,连续6个月以预防复发。

    3.4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  (1)术中不应粗暴地娩出胎盘,保证胎盘的完整性;(2)术中注意保护子宫切口周围组织,擦宫腔的纱布、缝线不再用于其他部位;(3)坚持母乳喂养、可抑制排卵,减少体内相关激素释放,降低有活性子宫内膜组织的反应性;(4)术中冲洗腹盆腔、腹壁切口,以稀释内膜碎片,减少其粘附于切口。

【参考文献】
  1 朱兰,谭先杰.第二次全国子宫内膜异位症专题学术会纪要.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10):652.

2 李亚里.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3):133-135.

3 Fldaan KN,MasuzakiH,Fujishita A,et a1.Diferential mecrophage infiltration in early and adranced endometriosis and acent peritoneum.


作者单位:山东胶南,胶南市人民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