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2期

苦杏仁入药方式的探讨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苦杏仁在临床应用中的入药方式。方法根据苦杏仁在贮存、煎制过程中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变化,确定其科学的入药方式。结果苦杏仁以生杏仁的方式低温保存,临用前捣碎,并且煮沸后下。结论易于控制苦杏仁苷的含量,而且脂肪油稳定。...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苦杏仁在临床应用中的入药方式。方法 根据苦杏仁在贮存、煎制过程中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变化,确定其科学的入药方式。结果 苦杏仁以生杏仁的方式低温保存,临用前捣碎,并且煮沸后下。结论 易于控制苦杏仁苷的含量,而且脂肪油稳定。其安全性、有效性得到更进一步的保证。

【关键词】  苦杏仁;入药方式;探讨

苦杏仁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现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临床主要用于止咳平喘、润肠通便[1]。本品入药,传统炮制方法常为燀法去皮尖为光杏仁,但临床上有运用带皮尖的生杏仁疗效较好,而燀制光杏仁效果无明确的报道[2]。苦杏仁入药方式引起了中医药界的广泛探讨。

    苦杏仁所含的化学成分大致有:苦杏仁苷(4%)、苦杏仁酶(苦杏仁苷酶、樱苷酶)及脂肪油(50%)等[3]。苦杏仁酶在适宜条件下(25~35℃,合适湿度)能快速水解苦杏仁苷,在水剂煎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图示如下:

    苦杏仁苷苦杏仁苷酶   水解1分子葡萄糖

    野樱苷樱甙酶   水解1分子葡萄糖

    杏仁腈分解   苯甲醛氧化   O2苯甲酸

    氢氰酸水解   加热甲酸

    氨化合   甲酸铵

    微量氢氰酸对呼吸中枢有镇静作用,故可镇咳平喘[4]。苯甲醛也有较强的解热镇痛的药理作用,它们为苦杏仁在体内发挥疗效的主要成分。在药物煎提过程中应尽量把苦杏仁苷以苷的形式提取出来,口服后在体内被水解为氢氰酸和苯甲醛而发挥疗效。

    现代常用燀法将苦杏仁炮制为光杏仁,煮沸加热去除了种皮和尖部(胚根、胚茎及胚芽)。有利的一面是:(1)煮沸加热破坏了苦杏仁酶;(2)去除了外皮,易于煎提有效成分。不利的一面是:(1)去除的皮尖部中苦杏仁苷的含量略高于种仁其他部位[4],丢失了较多的苦杏仁苷,不利于发挥其疗效;(2)通过燀制水处理过程,会损伤一小部分苦杏仁苷;(3)去除了外皮的光杏仁暴露在空气中,易被水解氧化而变质走油发霉,不易保存。

    保留皮尖的生杏仁,优点在于:(1)有外皮保护与空气隔绝,在储藏过程中不易氧化变质;(2)保留了苦杏仁苷含量高的皮尖部。缺点在于:(1)在储藏期间,合适温度、湿度条件下逐步酶解而损失部分苦杏仁苷;(2)苦杏仁苷在浸泡、煎提过程中的一段时间,适宜其酶水解苦杏仁苷而使其损失殆尽;(3)有外皮包裹不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有报道在同等条件只有去皮的煎出率的一半[5]。

    综合以上方法,取长补短,特提出苦杏仁以下的入药方式:苦杏仁以生杏仁的方式低温保存,在入汤剂煎提前将生杏仁捣碎,并且煮沸后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1)保留了全部的苦杏仁苷;(2)有外皮隔绝空气、水分,且低温保存,不易被水解氧化;(3)能迅速地灭活苦杏仁酶而使苦杏仁苷不被水解破坏;(4)克服了苦杏仁外皮的阻挡提取。以此方式入药不仅将尽可能多地提取出药物有效成分-苦杏仁苷,易于控制苦杏仁苷的含量,而且脂肪油稳定,不易变质。使其安全性、有效性得到更进一步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41.

2 马运福.苦杏仁入药是否去皮尖的讨论.中国医药报,2003-04-10,11.

3 宋立人,洪恂,丁绪亮,等.现代中药学大词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32.

4 原思通.医用中药饮片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5 徐楚江.中药炮制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60.

(编辑:黄 杰)


作者单位:635000 四川达州,达州市中心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