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4期

军事训练伤与防治措施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军事训练伤防治措施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在实施训练过程中,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落实,组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为了保障和提高部队的训练效果,分析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高部......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军事训练伤 防治措施

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在实施训练过程中,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落实,组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为了保障和提高部队的训练效果,分析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结合基层连队的训练情况,浅谈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发病原因,分析致伤因素及防治措施。

  1  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训练科目:训练伤的发生与训练的强度、频率、难度有直接关系,强度、频率、难度越高,训练伤的发生率越高[1]。训练科目太集中及安排不合理超过机体生理阈值为训练伤的致伤因素。不同的科目发生不同的训练伤:夜行军易致踝关节扭伤,投掷手榴弹训练易致肩关节扭伤和肱骨骨折,双杠倒立的跌伤易产生胸颈部的外伤,倒功训练易致颅脑损伤等。

  2  训练环境

    2.1  训练场地是否符合要求  场地过硬、过滑、不整洁等,都会增加下肢承受应力,地面过硬也是造成颈椎损伤最常见原因。场地凹凸不平,易致扭伤或跌倒损伤,而过于柔软的场地虽能减少冲击力,却易致膝踝关节扭伤[2]。

    2.2  训练器材是否完好无损,如单双杠、独木桥等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受训人员着装、鞋的保护作用是否起效等。

    2.3  训练前的准备活动是否充分,准备活动可提高肌肉组织的神经兴奋性,加强肌肉韧带的伸展与柔韧性,并促进思维活动,有利于身体处于良好状态,以提高训练成绩并预防训练伤发生。

    2.4  心理是否平衡  心理因素是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因素,心理上的不适应会引发整个生理和精神状态的失调,尤其是新兵缺乏训练基础,部分受训人员有畏惧、焦虑的情绪,影响其身心的放松,肌肉韧带关节僵硬,动作不协调,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2.5  训练部位  训练伤发生的部位与主要受训部位相一致。训练伤损伤部位多见四肢,尤其好发于下肢,如急性创伤性损伤与过劳性损伤。Lauder等[3]通过研究发现,对于男性与女性来说,膝盖都是最易受伤的部位,尤以其前交叉韧带为最。训练中,下肢承受的负荷最重,应力长期作用于下肢,增加了下肢受伤机会。

    3  军事训练伤的分类[4]

    军事训练伤是由于军事训练直接导致参训人员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3.1  软组织损伤  主要包括擦伤、挫伤、撕裂撕脱伤、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脱出、腱炎及腱鞘炎、肌筋膜炎、滑膜炎。

    3.2  骨关节损伤  主要包括骨折、关节脱位、关节扭伤。

    3.3  器官损伤  主要包括头、胸、腹内脏器以及眼、耳等的损伤。

  4  军事训练伤的预防措施

    预防军事训练伤要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出发,根据部队官兵的特点和部队训练大纲的要求,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预防训练伤的发生。

    4.1  训练管理加强科学性  科学合理地安排军事训练是预防训练伤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科学制订训练计划和严密组织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训练中容易致伤的内外因素,而且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从而提高训练质量和效果。

    4.1.1  加强军事训练安全和防护知识  认真贯彻军队军事训练健康保护的相关要求和规定,要使全体参训人员充分认识预防训练损伤的重要性,普及训练伤的防护知识,了解器械训练的操作规程,以及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的方法。

    4.1.2  合理安排,科学施训  认真学习部队条令、条例以及相关的政策文件,按照训练大纲,合理安排训练科目,不搞急于求成,突击达标。训练要做到精心策划,严密组织,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弱后强,先小后大的渐进方式安排进度和强度,避免单一动作过度训练。训练前应做热身活动10~15min,训练后应做放松活动。训练中抓好训练指导,切实按动作要领进行练习,做到体力、技巧运动相结合,以尽量避免和减少训练伤。

    4.1.3  加强军事训练中的卫生监督和卫生防护  为确保军事训练计划的落实,提高训练质量,减少或避免军事训练伤的发生,部队卫生人员应做好训练中的卫生监督和防护工作。(1)在部队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前,卫生部门应对参训人员进行体质和健康的全面评估,对一些影响训练的伤病情况要及时向训练部门提出调整训练的意见。(2)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卫生人员应深入训练现场,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对于包扎、止血、固定、搬运、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技术进行现场演示,以进一步提高参训人员的自我防病和自救互救能力。(3)训练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搭配。合理的膳食有利于增强官兵的体质和训练后体力的迅速恢复。训练前的一餐应以易消化的高糖低脂食物为主,训练后可适当进食高脂、高蛋白类食物。出汗多时要适当补充水和盐分。(4)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和过度疲劳往往会增加训练伤的发生率。据报道,多数军事训练伤与此有关[5]。充足的睡眠,充沛的精力是减少训练伤必不可少的方面。

    4.2  开展心理疏导,强化心理训练  对全体参训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对心理素质做出一个综合的评定,做好相应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讲清心理因素对训练的影响及保持心理稳定的方法,克服训练中的恐惧感和紧张感,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加强心理适应性训练,提高训练的适应能力。

    4.3  定期检修器材设备,科学选择训练环境  建立每次训练前先严格检查场地和器械,后进行训练的制度,确保训练安全。在训练中一般以选择平整的泥土砂石地为宜,并注意清除场地中的金属等障碍物,保持训练场地和器材的完好率达到100%。

  5  军事训练伤治疗原则

    5.1  软组织损伤治疗原则

    5.1.1  软组织损伤采用休息、冷敷、压迫、抬高患肢、局部制动,以及热敷、消除非感染性炎症、康复理疗等方法,进行止痛、消肿、消炎治疗。

    5.1.1.1  休息  训练外伤发生后,首先是休息,休息可以减轻疼痛,减轻炎症发展,防止损伤加重。

    5.1.1.2  冷敷  用冰(块)袋,低于13~18℃冷水浸泡,伤后24~48h是急需期,每次冷敷20~30min。冷敷可减轻组织液渗出的肿胀、出血、炎症和疼痛。

    5.1.1.3  压迫  用弹性绷带包扎患部,目的在于减轻肿胀和组织液的渗出。

    5.1.1.4  抬高患肢,局部制动  减少患部血流,减轻回流阻力,以缓解患肢肿胀。

    5.1.1.5  热敷  在伤后24h无肿胀、出血的情况下适用,可缓解患部肌肉与关节的僵硬。

    5.1.1.6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除表浅的擦伤及小的刺伤外,应早做初期外科清创术。

    5.1.1.7  康复理疗  有助于加速损伤的早日康复和缓解伤情的发展。

    5.1.2  以上治疗无效者,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5.1.3  恢复期加强功能锻炼,防止肌肉及韧带挛缩。

    5.2  骨关节损伤治疗原则  首先判断伤情,根据局部疼痛、畸形、肿胀、功能受限四个特征,判断有无骨折或脱位。

    5.2.1  骨折  正确实施移位骨折段的复位与固定,必须将肢体固定于功能位或治疗要求体位,骨折部位确实固定。未固定的关节应充分功能活动,以防僵硬。拆除固定后应使患肢充分活动,以恢复其功能,必要时可配合理疗、体疗、中草药外敷及康复治疗。

    5.2.2  关节脱位  力争早期正确的使脱位关节复位,选择麻醉(无痛和肌肉松弛)下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失败者,可酌情行切开复位。

    5.2.3  关节扭伤  按软组织损伤处理。

    5.3  器官损伤治疗原则  器官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训练伤,治疗关键在于尽快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休克、窒息、昏迷、大出血等,按照急救预案进行现场救护,紧急护送住院,进行专科救治。

【参考文献】
  1 张永雪.空降兵某部军事训练伤情况调查.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6,24(5):345-346.

2 张宏伟,高宏伟,粟美娜.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与预防.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6,24(2):152-154.

3 Lauder TD,Baker SP,Smith GS,et al.sports and physical training injury hospitalizations in the army.Am J Prev Med,2000,18(3 suppl):118.

4 晁福寰.军队卫生防疫技术规范.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468.

5 杨道元,赵刚,席启,等.军队医疗体系联合预防军事训练伤探讨.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2,20(2):137.

(编辑:黄 杰)


作者单位:1 100101 北京,解放军总装备部后勤部亚运村门诊部 2 100101 北京,解放军总装备部防疫大队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