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5期

开壅通瘀饮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肺功能的影响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开壅通瘀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其中对照组以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配合开壅通瘀饮,每次1/2剂,每日2次,分早、晚温服。结果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开壅通瘀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6例确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以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配合开壅通瘀饮, 每次1/2剂,每日2次,分早、晚温服。两组均以14天为1个疗程。结果 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开壅通瘀饮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过程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具有肯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  开壅通瘀饮; 中西医结合疗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disease,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气道炎症是其主要的病变特征,其致病率和死亡率极高,COPD呈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笔者采用中药开壅通瘀饮辅助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本科2007年10月-2009年1月收治8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1]中的相关标准,分期为急性加重期。中医脾虚痰淤、肺气不宣辨证标准采用《呼吸病学·喘证》相关标准[2]。

  1.2 一般资料 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36~65岁,平均58.26±9.72岁;病程3~30年,平均16±8年。对照组44例,男31例,女13例;年龄35~64岁,平均57.48±10.38岁;病程3~32年,平均15±9年。两组病程、病情、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以及性别、年龄分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均用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止咳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开壅通瘀饮(党参、茯苓、白术、山药、陈皮、半夏、莱菔子、白芥子、苏子、杏仁、贝母、三七、丹参、当归、甘草),每次1/2剂,每日2次,分早、晚温服。两组均以14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其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峰流量(PEF)的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

  2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见表1。结果示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比较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迁延不愈,反复炎症反应或气道高反应性,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并影响着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对社会经济和人民健康都造成巨大的负担。其病理基础为小气道炎症,黏膜肿胀,分泌增加,平滑肌痉挛,引起气道阻力增大,再加上长期反复的炎性刺激,使肺泡弹性降低,进一步导致气流缓慢。我们应用开壅通瘀饮辅助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开壅通瘀饮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过程中,可明显改善肺功能,具有肯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对延缓COPD的病程发展,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大有益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祖国医学“肺胀”范畴。从其发生发展及其病机特点来看,气虚是关键 [4]。由于久病肺气不足,尤其肺阳亏虚,肺津不布,停聚于肺,痰饮内生,可为寒饮蕴肺之证。近年来,通过对慢阻肺病人进行超微结构检查,发现有一部分肺泡腔高度扩张,肺泡壁有明显的纤维化趋势,同时毛细血管床减少,小动静脉间形成分流,导致血流通过血管时不能充分氧合,发生缺氧,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使血流具有“浓、粘、聚”特点,易造成血瘀[5]。故治宜化痰开壅,通瘀疏流。方中用党参、茯苓、白术健脾燥湿,苏子、莱菔子、白芥子降气开壅,苏子为降气平喘要药,而苏子和白芥子均具有抗炎杀菌作用,苏子具“温而不燥,润而不腻”之性,功擅温润肺气、止咳化痰,为治疗久咳久喘之良药[6],三七、丹参、当归活血化瘀,杏仁、贝母、甘草止咳祛痰,降逆平喘,甘草调和诸药,共奏补脾益肺、化痰降气、止咳平喘之效。其机制可能是开壅通瘀饮可减轻黏膜肿胀,减少分泌,松弛平滑肌,使小气道炎症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降低气道阻力,使肺通气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该药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做进一步深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来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31-42.

  2 朱元珏,陈文彬. 呼吸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

  3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6.

  4 洪广祥.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几点思考.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5, 20(1):16-19.

  5 剡雄,高峰,吴蔚,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中医证候特点.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11):844.

  6 韩明向,李泽庚.现代中医呼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2.


作者单位:071000 河北保定,保定市第三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