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5期

活血化瘀散结膏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所致皮下硬结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注射胰岛素致皮下硬结的方法。方法临床研究组以活血化瘀散结膏配合红外线照射,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湿热敷+红外线照射。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所致的皮下硬结共72例,随机分为临床研究组和对照组。结果与结论临床研究组显效率83。...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注射胰岛素致皮下硬结的方法。方法 临床研究组以活血化瘀散结膏配合红外线照射,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湿热敷+红外线照射。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所致的皮下硬结共72例,随机分为临床研究组和对照组。结果与结论 临床研究组显效率83.33%,有效率13.89%, 总有效率97.22%;对照组显效率52.78%,有效率27.78%, 总有效率80.56%,具有科学而客观的统计学意义(P<0.01)。

【关键词】  活血化瘀散结膏;红外线照射;糖尿病注射胰岛素;皮下硬结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所致的皮下硬结是一种常见的由药物注射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因皮下硬结范围的逐渐增大、质地变硬、疼痛而致患者痛苦不堪,且胰岛素因局部的皮下硬结而吸收不良,致使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本院从2007年1月-2008年12月,对36例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所致皮下硬结的患者给予活血化瘀散结膏配合红外线照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为糖尿病,目前正在接受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且已产生皮下硬结的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两组:临床研究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47~65岁,平均57.2岁;对照组36例,男14例,女22例,年龄45~70岁,平均58.7岁。糖尿病病程5~17年,平均9.3年。注射胰岛素时间8个月~5年,平均3.6年。

  1.2 治疗方法 临床研究组给予活血化瘀散结膏[药物配方:麝香、黄芪、生蒲黄、红花、乳香、没药、王不留行、肉桂(30:150:130:90:120:120:90:50)]局部外涂+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湿热敷+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3个月为1个疗程(局部疼痛、皮下硬结消失者,提前终止疗程)。观察期间对皮下硬结的范围、质的软硬度、颜色的变化、局部疼痛、空腹血糖水平等观察数据每半月测定记录1次。观察期间患者注射的胰岛素剂型、剂量如无特殊情况不做调整,饮食与平时保持一致。疗程结束后,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3个月后,皮下硬结消失,或范围缩小80%以上,局部无疼痛;有效:治疗3个月后,皮下硬结范围缩小50%~80%,质软,疼痛明显减轻;无效:治疗3个月后,皮下硬结范围缩小50%以下或无变化,质软硬度及疼痛程度减轻不明显。

  2 结果

  临床研究组显效30例,有效率5例, 总有效率97.22%;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0例, 总有效率80.56%。结果显示临床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3。表1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表表2 两组皮下硬结直径治疗前后比较表表3 两组血糖水平治疗前后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所致的皮下硬结属Ⅲ型超敏反应,局部免疫复合物病中的类Arthus反应[1]。中医认为此病属“药毒”范畴,主要由于禀赋不耐、毒邪内侵、邪郁腠理,局部经络阻滞、气血凝滞、气行不畅、淤血内阻而致局部红肿、硬结、疼痛等,属本虚标实之证。“活血化瘀散结膏”正是以活血行气、化瘀散结为主,补气扶正为辅,佐以温通,使气行血畅、结散瘀消,切中发病之机理。方中麝香活血散结,消肿止痛,能行血分之滞,现代药理研究麝香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炎症病理发展过程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游走和肉芽形成等三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说明本药对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均有对抗作用;生蒲黄收涩止血,行血祛瘀,止血而能行血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现代药理研究具有内皮保护,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壁血栓素和前列环素的平衡失调作用;红花、王不留行活血祛瘀、通调经脉,现代药理研究红花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而致的周围血管病变,改善内皮细胞功能,保持血管通畅的作用;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黄芪补气,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具有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尤其具有诱发干扰素和调动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肉桂温通经脉,配合黄芪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诸药合用,活血行气、补气扶正、化瘀散结、消肿止痛。红外线照射的治疗方法是根据中医“以痛为腧”[2]的理论,让药物通过局部皮肤渗透进入组织达到治疗目的。红外线照射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消炎,调节生理功能的功效。药物与红外线照射两者共同作用其治疗效应更加增强,更利于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使气血旺盛,经气充盈,新陈代谢加快,皮肤组织恢复正常。最终扶正活血,化瘀散结,标本兼治而收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慰峰.医学免疫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5.

  2 项平.中华针灸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2.

  3 凌一揆.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2.

  (编辑:齐 永)


作者单位:075100 河北张家口,张家口市宣化区中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