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5期

药物性皮炎116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基层门诊药物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分析总结药物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探讨药物性皮炎的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16例皮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致敏药物中,以抗生素最多见,占69。结论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以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为主),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基层门诊药物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分析总结药物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探讨药物性皮炎的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16例皮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致敏药物中,以抗生素最多见,占69.8%,其次是解热镇痛药,占12.9%,磺胺类占7.0%,喹诺酮类占4.3%,生物制品占2.6%,中成药占1.7%,调血脂药和降血糖药各占0.85%。结论 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以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为主),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药物性皮炎;基层门诊;致敏药物

药物性皮炎是临床中常见的不良反应,目前随着药物品种的增多和联合用药的广泛应用,门诊药物性皮炎发生率更是日趋增多,药物的正确选用和合理应用就显得愈加重要。为总结基层门诊药疹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现将我部近10年来药疹性皮炎116例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部1999年3月-2009年3月在门诊就诊的药疹患者116例,男95例,女21例;年龄9个月~68岁,其中小于10岁49例,11~20岁32例,21~50岁12例,大于51岁23例。潜伏期12min~7天。原发病为感染性疾病94例,占81%。其中包括上呼吸道感染45例,急性支气管炎12例,肺部感染7例,化脓性扁桃腺炎6例,急性咽喉炎5例,冠周炎4例,尿路感染3例,软组织感染2例,腹泻14例,中耳炎、盆腔炎各1例。其他病种有中暑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慢性湿疹3例,支气管哮喘2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各1例。全部病例发病前均有明确的用药史。

  1.2 方法 药疹的诊断根据药物使用史、临床表现,皮疹分型参考赵永铿提出的分型方法[1]。致敏药物的分类根据《常见药物新编》[2]。

  1.3 致敏药物 致敏药物中抗生素最多见,为81例(占69.8%),其中青霉素45例(占55.6%),以氨苄青霉素、安比仙、阿莫西林为多见,头孢菌素类31例(占38.3%),以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多见,大环内酯类5例(占6.1%)。其次为解热镇痛药15例(占12.9%),主要是芬必得、去痛片、消炎痛及扑热息痛。磺胺类8例(占7.0%),喹诺酮类5例(占4.3%),生物制品3例(占2.6%),中成药2例(占1.7%),非诺贝特、糖适平各1例。

  1.4 临床表现

  1.4.1 皮疹类型 麻疹样型58例,荨麻疹型28例,主要致敏药物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余部分为解热镇痛类和生物制品。猩红热样型17例,以抗生素引起为主;多型红斑10例,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重症药疹3例,其中剥脱性皮炎、重症多型红斑、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各1例。致敏药物与药疹类型见表1。表1 116例药疹患者致敏药物与药疹类型的关系

  1.4.2 伴随症状 4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3~40.5℃,热度与皮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腹痛、恶心、呕吐23例,16例患者出现咽部充血,其中7例伴随口腔和眼部溃疡,4例伴胸闷心慌。

  1.5 实验室检查 43例患者血白细胞计数不同程度增高,最高可达26.0×109/L。心电图异常3例,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谷草转氨酶升高8例,谷丙转氨酶升高5例,蛋白尿3例,血尿2例,部分患者出现血沉加快。

  2 结果

  轻型药疹113例,经停用致敏药物及可疑药物,嘱多饮水以加速体内药物排泄,并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部分患者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均获痊愈,治愈率100%。平均治愈天数7.25天。重症药疹3例,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大激素用量,同时加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维持水电解平衡等一些对症支持疗法。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者均给予抗生素,主要为阿奇霉素和磷霉素等治疗。

  3 讨论

  药疹,又名药物性皮炎,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的皮肤黏膜变应性反应,严重者可致肝、肾等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药疹的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第一次用药往往不引起皮疹,但已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再次用相同的药物时,则大部分在24h内迅速出现药疹。药物性皮炎的诊断有如下特点:(1)用药后即发生药疹,药疹出现时间快慢不等;(2)停用可疑药物后,药疹消退;(3)再次用药后复发。部分复发的药疹性皮炎,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易与其他皮肤疾病相混淆,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需仔细鉴别,一般从用药致出疹的潜伏期,发热与出疹的关系及皮疹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认为,常见的致敏药物为解热镇痛药、磺胺药、镇静安眠药、抗生素等。本组患者致敏药物依次为抗生素69.8%(81/116)、解热镇痛药12.9%(15/116)、磺胺类7.0%(8/116)、生物制品2.6%(3/116),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中药制剂1.7%(2/116),调血脂药和降血糖药各1例。本组致敏药物中抗生素居多,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以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为主,提示抗生素类药物已成为药物性皮炎的主要致敏源;其次为解热镇痛药。对本组患者用药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以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疾病治疗为主,故抗生素类药物及解热镇痛药的使用较多,使药物性皮炎发生率增加。此外,患者自购乱用、滥用抗生素、解热镇痛等药物,是目前基层门诊药物性皮炎发生率增加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故临床医生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提高警惕,需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征,并在药物应用前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合理用药,以避免或减少药疹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赵永铿.常见皮肤病的防治,第5版.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9-33.

  2 李学玲.常见药物新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92-695.

  (编辑:)


作者单位:541002 广西桂林,解放军75660部队门诊部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