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9期

胺碘酮心律平治疗初发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胺碘酮心律平治疗初发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初发心房颤动患者,分为胺碘酮心律平治疗组及对照组,1周内转复为窦性心律并维持24h为有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9。9%,心律平组62。...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评价胺碘酮心律平治疗初发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初发心房颤动患者,分为胺碘酮心律平治疗组及对照组,1周内转复为窦性心律并维持24h为有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69.2%,其中胺碘酮组73.9%,心律平组62.5%。对照组总有效率45.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6.44±3.22天,明显短于对照组10.86±4.71天。无论胺碘酮治疗组,还是心律平治疗组,均未发生严重的毒副作用。结论 胺碘酮心律平治疗初发心房颤安全有效,同时还可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  胺碘酮;心律平;初发心房颤动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搜集1996年1月-2005年4月期间,所有有明显症状收住院治疗的初发心房颤动患者共83例,男50例,女33例,平均年龄57.36±14.87;所有病例心功能NYHAⅠ~Ⅳ级。其中1999年5月我院开展房颤复律之前的患者44例,设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6.36±17.55岁;1999年6月-2005年4月之间接受胺碘酮心律平治疗的患者39例,为治疗组,平均年龄56.79±13.70岁。两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t=0.096,P>0.05)。初发心房颤动指初次发作房颤小于7天,经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为心房颤动者。

  1.2 方法 所有病例治疗前常规行心电图检查。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完善X线片、甲状腺功能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依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状况分别给予胺碘酮150mg iv/20~30min,1mg/min iv 11.5h,0.5mg/min,iv 12h,同时口服0.2g tid;心律平150mg iv/10min,30min后重复给予75~150mg,3h总量≤210mg,同时口服0.15g tid。治疗组所有病人在静脉给药过程中,转复为窦性心律者即停止静脉、单纯口服用药。对照组给予西地兰首剂0.2~0.4mg,iv/5~10min,以后0.2~0.4mg/d,并依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状况给予地高辛0.125~0.25mg或同时给予倍他乐克6.25mg bid口服。观察时间1周。转复为窦性心律并持续24h者为有效。

  1. 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治疗组39例患者,27例在1周内转复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69.2%,其中胺碘酮组73.9%,心律平组62.5%。对照组44例,20例转复为窦性心律,有效率45.5%。胺碘酮组及心律平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而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治疗组住院时间平均为天6.44±3.22天,对照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0.86±4.71天,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2.3 毒副作用观察:胺碘酮治疗组有1例在用药第5天QTC自0.401延长至0.573,经停药1次并减量为bid后,QTC恢复至0.495;心律平治疗组有1例于房颤终止时出现长达3.2s的窦性停搏,未经处理,自行恢复。

  2.4 治疗组影响复律的因素分析:39例患者中,左房内径2.7~5.6cm,平均3.92±0.87cm;27例复律成功患者,左房内径平均3.9cm,其中最大者5.6cm,自发病至开始治疗的时间分别为≤24h 28例,24~48h 11例;12例复律未成功患者中,左房内径平均4.5cm,其中最小者3.7cm。随着左房内径的逐渐增大,治疗成功率逐渐降低。同时自房颤发作至开始治疗的时间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3 讨论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成人房颤发病率为0.3%~0.4%,60岁以上发病率为2.0%~4.0%,75岁以上发病率高达8.0%~11.0%,男性为女性的2倍。房颤一旦发生心排血量减少1/4甚至达50%,尤其同时存在心功能损害时,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肺水肿,诱发心肌缺血。由于心房失去收缩力,容易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脱落引起脑栓塞或其他外周血管栓塞[1] 。恢复窦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对于改善血流动力学,控制心力衰竭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胺碘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作用于心房,通过阻滞钾通道,抑制钾外流,延长动作电位时限, 降低兴奋性,阻断折返而发生抗心律失常作用;还具有抑制钙内流和非竞争性抑制β受体的作用,也是目前惟一无负性肌力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为转复心房颤动的常用药物。心律平(普罗帕酮)属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作用于快钠通道,抑制快钠内向电流,大剂量亦能抑制慢钙通道,对转复新近发生的房颤非常有效,也能够维持窦性心律,预防房颤复发。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0~105mg(特殊情况下分次累加至210mg)或口服450~600mg(顿服),转复房颤率约为70%~80%[3]。本文39例接受胺碘酮或心律平治疗的初发心房颤动,1周内有效率69.2%,平均住院时间6.44±3.22天。与对照组45.5%及10.86±4.71天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组左房内径的大小、自发病至开始治疗的时间亦直接关系到转复的有效与否。左房内径≤4.0cm,有效率87%;左房内径>4.0cm,有效率43.7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随着自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的逐渐延长,有效率逐渐降低,时间越早有效率越高,但本治疗组统计结果显示, 房颤开始发作至开始治疗的时间≤24h与>24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考虑与样本量小有关。治疗组所有39例患者,无1例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

  近年来,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到,房颤持续数小时已有心房电重构,从而使房颤更加容易持续,即所谓房颤引起房颤。因此,给每一位房颤患者一次复律的机会,不仅有可能将其转复为窦性心律,减少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还可避免长期抗凝治疗给患者所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和极大不便。时至今日,对于心房颤动尚无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房颤的复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副作用都严重影响着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而AFFIRM试验结果的公布,又对传统的节律控制策略提出了严厉的质疑。但我们相信,随着有关房颤电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必将找到一种最终根治心房颤动的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许俊堂,胡大一.非瓣膜病性房颤的抗栓治疗.心血管血栓的溶栓抗栓治疗与实验室检测及血栓防治研讨会,北京,2002,5.

  2 程祖亨.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初发心房颤动伴快心室反应的疗效观察.中华心律失常杂志,2002,6(2):76-77.

  3 胡大一,杨新春.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心血管疾病医疗网,2002-2003.

  

作者: 陶芳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