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学术活动

交流创新成果 展现学术风采——第三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纪实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8月31日~9月4日,第三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外的华人、华裔眼科学者和国内眼科医师共计400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全球华人眼科专家云集据悉,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是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张士元教授、我国台湾地区......

点击显示 收起


  8月31日~9月4日,第三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
眼科学术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外的华人、华裔眼科学者和国内眼科医师共计
400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全球华人眼科专家云集
  据悉,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是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张士
元教授、我国台湾地区荣民总医院眼科主任刘荣宏教授、世界眼科学会副主席曹
安民教授和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主任林少明教授共同发起召开的。会议举办的目
的在于促进世界华人眼科医师和视觉研究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展示眼科新技术和
新产品,加强世界范围内华人和华裔眼科医师的团结和友谊。本次大会收到包括
我国台湾、香港地区以及世界许多国家华人、华裔眼科医师提交的学术论文2988
篇。本次大会就视网膜及玻璃体病、白内障、青光眼等21个专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还召开了国际角膜病、国际视网膜病等专题研讨会。
  ◆两专家获“眼科杰出成就奖”
  在本次会议的开幕式上,中华眼科学会向国内两位在眼科领域作出杰出贡献
的专家,颁发了2006年度“眼科杰出成就奖”。他们是从事眼角膜病和白内障等
眼科疾病研究及治疗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谢立信;从事葡
萄膜炎及其它免疫性眼病研究、治疗的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眼科研究所所长杨培增。
本次大会还向为我国眼科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两位外籍专家,颁发了2006年“中
华眼科国际金奖”。美中眼科协会同时向解放军总医院的宋琛颁发了2006年“眼
科金苹果奖”,向上海眼耳鼻喉科医院的褚仁远颁发了2006年“眼科金钥匙奖”。
  ◆现场观摩眼科手术
  在这次大会上,与会者不仅可以通过演讲、研讨、学术展板、健康教育图片
展示等传统形式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先进的视频直播技术,一边实时观摩著名
专家施行的眼科手术,一边与该专家进行学术讨论和交流——这一交流方式打破
了手术室的局限,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
  ◆学术交流与科普同步
  这次大会不仅是华人眼科学者的学术盛会,同时也是京城眼病患者与知名专
家交流的好机会。为了提高大众对眼睛健康的重视,增强大众对眼睛的自我保健
意识,9月3日,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与美国爱尔康公司合作,特别邀请部分知
名的眼科专家在会场为公众举办了“爱你眼睛健康”大讲堂——眼部健康免费教
育、咨询活动。活动中,眼科专家们就白内障、青光眼、结膜炎及眼部感染等眼
科知识,向公众进行了科普宣传。
  ◆防盲治盲任重道远
  本次大会主席、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教授赵家良说,我国已向世界庄严承诺:
2020年以前,我国将消除可避免盲。根据我国国情,要实现这个目标任重道远。
赵家良介绍说,目前我国有700万盲人,占全世界盲人总数的18%。其中,占全
部致盲眼病80%的沙眼、白内障等是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广
泛交流眼科的基础、临床研究成果和防治眼病经验,引进眼科学新技术、新产品,
是加强我国防盲治盲工作,实现2020年消除可避免盲这一战略目标的基础。

        ■近视防治药物研究有了新靶标

  近视防治药物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温州医学院瞿佳教授在会议上介
绍说,目前,近视防治药物研究有了新靶标——MMP。
  近视的解剖学特征表现在眼轴延长导致角膜等的屈光力与眼轴长度不相匹配,
而眼轴延长的主要部位是眼后段巩膜——此处的巩膜薄弱导致眼轴延长。瞿佳
教授介绍说,近年来,随着近视动物模型的建立,近视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
重大突破。其中,“局部视网膜调控机制”和“巩膜主动重塑机制”学说的提出,
为近视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假说。上述学说认为,眼轴过度延长及巩膜
变薄为近视形成的主要组织病理学改变,是受局部视网膜信息调控的巩膜细胞外
基质(ECM)主动重塑的结果,是巩膜胶原合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合成的动态失平
衡所致。
  瞿佳教授说,近视动物模型研究还发现,给予形觉剥夺或者镜片诱导后,近
视度数逐渐增加,巩膜内MMP-2等升高,巩膜细胞外基质降解,巩膜干重降低、
变薄,眼轴逐渐延长。在去除形觉剥夺或者镜片诱导后,近视度数逐渐降低,
MMP-2等巩膜内一些生物活性物质也相应地减少,巩膜ECM相应增加,眼轴也向正
常范围发展。
  瞿佳教授强调,巩膜是近视发生、发展的终级效应器,巩膜成纤维细胞是制
造与控制巩膜纤维组织、决定巩膜厚度与强度的细胞,也是决定眼轴长度的终级
细胞。可以说,巩膜成纤维细胞合成MMP是近视发生、发展或恢复的关键所在。
因此,抑制巩膜成纤维细胞MMP合成的药物,将有可能成为新的、可有效防治近
视的药物,其研发前景极好。

        ■哌仑西平治疗近视显效果

  上海眼耳鼻喉科医院的褚仁远主任医师在会议上介绍,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治疗胃溃疡的传统药物——选择性M1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哌仑西平,能够抑制近视
的发展。
  褚仁远说,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哌仑西平玻璃体腔内注射给药的治疗效果
最好,其最低有效剂量仅为500微克,而球结膜下注射给药的剂量是玻璃体腔内
注射给药的4倍。玻璃体腔内注射和球结膜下注射给药每天均只需一次,但这两
种给药途径均有创伤性,因此不容易在临床推广。目前,人们又开发出了可无创
给药的哌仑西平凝胶和滴眼剂。由于哌仑西平在中性溶液中属离子型药物,角膜
通透性较低,因此只有通过降低溶液的pH值、改进剂型和增加给药频率,来提高
其通透率和眼内有效药物浓度。目前的研究表明,哌仑西平凝胶和滴眼剂一般每
天给药2~3次。
  据褚仁远介绍,药效学研究显示,无论是对哺乳动物(豚鼠、树鼳)还是对
禽类(鸡);无论是在形觉剥夺性近视眼模型上还是在离焦诱导的近视眼模型上,
哌仑西平均能有效抑制近视的发展。针对哌仑西平凝胶的随机、双盲及设有安慰
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已经相继在美国和亚洲开展。其初步观察结果显示,含2%
哌仑西平的凝胶阻止近视发展的有效率约为50%。
  褚仁远认为,对于眼部局部用药而言,药物的刺激性小、耐受性好是一个很
重要的评价因素。目前有关含2%哌仑西平的滴眼剂和凝胶的刺激性研究结果表
明,该药仅有轻度的结膜充血、刺痒等结膜刺激反应,哌仑西平凝胶还有轻度的
扩大瞳孔作用,但患者对于这些不良反应均能够耐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好。

         ■基因治疗青光眼取得突破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的刘旭阳教授,在会议中介绍了该中心与四川大学华
西医院眼科中心共同开展的“通过肌动蛋白降解基因表达降眼压治疗青光眼研究
”的新进展。
  在该研究中,上述两个眼科中心的研究人员构建了C3转移酶的腺病毒表达载
体(AdC3)、а链蛋白及其显性抑制突变体慢病毒表达载体(FIVaCAT,FIVaCATm),
并用这两个载体(均同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导人类正常或经地塞米松处
理的小梁细胞。
  研究结果显示,AdC3转导细胞收缩变圆和变长,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裂解,相
应粘着斑蛋白阳性的粘着斑减少或b-链蛋白染色丧失。与非转导细胞相比,对照
载体转导细胞部分呈延长和排列不规则,但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粘着斑蛋白或b-
链蛋白染色均与非转导细胞类似。FIVaCATm转导小梁细胞引起的变化与AdC3类似。
AdC3可降解由地塞米松诱导小梁细胞形成的CLANs结构。器官培养结果显示,与
基线和校正的AdGFP转导眼洗脱比较,AdC3转导眼液体流出易度增加90±21%(p<0.
001),在15对眼中,有11对眼反应明显。一次性将FIVGFP导入猴眼后,小梁GFP
表达可持续454天。
  该研究表明,病毒载体介导的肌动蛋白降解基因C3和а链蛋白显性抑制突变
体眼内表达,可望成为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我国已掌握角膜保存技术

  获得2006年“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的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
院士谢立信在获奖者演讲会上说,我国已掌握眼库角膜保存技术,这为我国角膜
捐献立法后眼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他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合作
研究的眼内缓释新药,已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
  据介绍,角膜移植需要供体,对供体角膜的采集、贮存、筛选、检测、保存,
被称为“眼库”技术,其中主要技术是角膜活性保存技术。1987年,谢立信院士
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人脐带血清角膜活性保存液”。1997年,他与董晓光教授
共同研制的“DX角膜中期保存液”,将角膜的活性保存时间由4天提高到11天,
其价格仅为进口同类保存液的1/5。此技术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并获
得国家发明专利。2002年,谢立信院士等利用其研制的角膜器官培养保存液,在
国内首先开展器官培养保存角膜的研究,结果使角膜内皮活性保存时间达到4周。
这些研究使角膜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保存方法都得以完善,把我国眼库角膜保存
技术提升到了国际水平。
  上个世纪90年代初,谢立信院士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合作研究眼内缓释
新载体PGLC,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眼内缓释载体。此后,他们先
后研制出长效环孢素眼内释药体系、雷帕霉素缓释系统、FK506缓释系统、肝素
缓释系统等眼科创新药物,使眼内药物浓度能长期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治疗水平上,
同时减少了药物用量、用药次数和毒副作用,增加了药物滞留时间,提高了药物
的生物利用度。这些研究得到了国家“863”重大专项课题等的资助。

       ■液相芯片技术已开始用于眼科临床

  来自美国的华裔科学家、纽约医学院教授胡诞宁在会议上介绍说,她和同事
们通过应用眼科液相芯片技术对人类葡萄膜黑色素上皮细胞进行研究,首次发现
该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提示该细胞在眼部炎症及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据胡诞宁介绍,液相芯片是指用荧光编码微球及悬浮芯片原理进行多种生物
分子测定的新技术,具有检测快速、灵敏、准确、高通量及自动化的特点,主要
用于病原体及其抗体、生长因子、金属蛋白酶、凋亡基因等的检测,能在短时间
内检测一个标本内的多种分子,所需标本量很少,非常适合眼科应用。
  液相芯片检测的原理是在荧光编码的高分子微球上交联各种探针,将其悬浮
于液相体系中,加入标本后将待测的分子与微球上的探针结合,使之呈色,再应
用流式细胞仪的双激光读出微球种类及其荧光强度,并与标准分子的剂量-荧光
强度曲线进行比较,即可自动计算出标本内各种分子的含量。目前,临床多应用
液相芯片技术测量蛋白,或用其测量mRNA。
  胡诞宁介绍,应用Luminex100液相芯片分析系统、STarStation程序及Bios-
cience的多种细胞因子微球,一次可测定Il-1,IL-1Ra,IL-2,IL-2Ra,IL-4-8,
IL-10,IL-12,IL-15,IL-17,TNFα,IFNα,IFNγ,GM-CSF,MIP-1α,MIP-
1β,IP-10,MIG,Eotaxin,RANTES,MCP-1等25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其灵敏度
达皮克级。在临床上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各种眼病(尤其是葡萄膜炎)的房水及玻
璃体内的细胞因子时,只需50微升标本,在5小时内就可一次测出上述25种细胞
因子的含量。这项技术对于研究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分类、评估病
情及治疗效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胡诞宁等研究人员通过对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进行研究,发现该
细胞能分泌22种细胞因子,其中6种是以前未报告的;通过对人类葡萄膜黑色素
上皮细胞的研究,首次发现该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提示该细胞在眼部炎症
及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眼表细胞移植临床应用指日可待

  胡诞宁在会议上介绍的另一项眼科治疗技术是眼表细胞的培养及移植技术。
她介绍说,角膜内皮细胞的培养及移植已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取得进展,其临床
应用指日可待。
  胡诞宁说,眼表细胞指角膜上皮细胞(含干细胞)、角膜内皮细胞及结膜上皮
细胞。经过多年努力,目前这三种细胞都已有了较好的分离方法,可取得较纯的
细胞,其培养方法也有突破——应用专用的培养液时已不必滋养细胞层,有望在
体外大量扩增以满足临床移植的需要。角膜上皮细胞(含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上的
应用已久,该疗法对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有较好疗效,但在细胞分离、培养、移
植方法及移植时用的载体等方面临床还有争议。结膜上皮细胞移植可治疗结膜缺
失症或修复青光眼手术后的滤泡渗漏等。
  胡诞宁认为,今后眼表细胞的培养及移植研究的方向是:通过体外生长调控
试验,弄清各种生长因子及有关生物活性物质对每种细胞生长及分化的作用,并
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更好的专用培养液;在临床移植上要进一步明确适应证,改进
移植载体及手术方法,提高疗效;通过循证医学研究,进行对照观察,总结疗效,
使手术适应证及移植方法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临床应用价值;结合基因工程或
动物复制技术,扩大应用范围及改进疗效。

          ■葡萄膜炎病因被揭示

  获得本年度“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的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眼科研究所所长杨
培增教授,在本次大会组织的获奖者演讲会上介绍了我国葡萄膜炎研究的进展。
他说,我国常见的葡萄膜炎病因已被揭示。
  杨培增的报告概述了20年来我国葡萄膜炎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发现了视网
膜和葡萄膜中多种免疫细胞;解释了葡萄膜炎动物模型与人类葡萄膜炎在病程上
的差别、原因和机制;发现了转录因子T-bet在葡萄膜炎发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从而揭示了我国常见的葡萄膜炎病因、类型及致盲规律。最令人振奋的是杨培增
等制定的葡萄膜炎诊断和分型标准,已被写入我国医科大学的教科书。他们根据
我国葡萄膜炎临床特点制定的,以不同免疫抑制剂为主,辅以中医辨证施治的一
系列治疗方案,已为数以千计的患者治愈了不同类型的葡萄膜炎,挽救了众多患
者的视力。
  “葡萄膜是眼球壁上界于巩膜与视网膜之间的组织——如果将巩膜剥开,就
会暴露出里面像紫葡萄一样的一层膜,故而得此名。”杨培增说,葡萄膜在视觉
中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膜上有很多色素和血管,血管可营养外层视网膜,色素
则像照相机的暗室,保证物像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葡萄膜中的睫状体具有收
缩功能,可调节远近视觉效果——老年人就是因为睫状体调节和晶状体弹性功能
减弱而出现老花眼;睫状体还具有分泌房水、维持正常眼压的功能,如果其分泌
房水功能过强,或房水流出通道受阻,就会引起眼压升高。葡萄膜的解剖位置决
定其炎症会波及眼内所有组织,通常被称为葡萄膜炎。
  杨培增说,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葡萄膜炎与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但其确
切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诊断和治疗非常棘手。
   本报记者 熊昌彪


作者: 2006-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