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学术活动

美国胸科学会2007年会议掠影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美国胸科学会2007年会议最近在旧金山市举行,会议交流了该领域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自主呼吸与唤醒结合有助撤除机械通气美国田纳西州Vanderbilt大学医学院的TimothyGirard博士介绍,采用自主呼吸与唤醒结合的方案,要比单独的标准方案有助于更快、更容易地撤除ICU患者的机械通气。他们......

点击显示 收起


  
  美国胸科学会2007年会议最近在旧金山市举行,会议交流了该领域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自主呼吸与唤醒结合有助撤除机械通气
  美国田纳西州Vanderbilt大学医学院的Timothy Girard博士介绍,采用自主呼吸与唤醒结合的方案,要比单独的标准方案有助于更快、更容易地撤除ICU患者的机械通气。他们进行的研究寻求评价每天的自主呼吸试验与自主唤醒试验相结合的效果。这两种方法虽然是用于辅助ICU患者撤除机械通气,但是以前很少有研究对这两种一起进行评价。
  自主呼吸试验是评价患者是否能够撤除机械通气最常采用的方案。如果患者较稳定,医生就将呼吸机关掉,观察患者可能自主呼吸多长时间。如果患者能自主呼吸两个小时,则认为自主呼吸试验相当成功。自主呼吸试验在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标准的护理手段,当时一些研究表明,与原先在几天时间中逐渐关掉呼吸机的方法相比,经过自主呼吸试验患者能够更快地撤除呼吸机。
  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通常使用镇静剂,这可能使患者昏昏沉沉,无法进行呼吸试验。自主唤醒试验是,患者每天停止使用一次镇静剂,以评价患者未使用镇静时的情况,从而解决自主呼吸试验的问题,但这仍然有争议,因为很少有研究支持采用这种试验。
  这项研究让335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接受每天的自主呼吸试验或自主呼吸试验加自主唤醒试验联合。研究发现,接受联合方法的患者要比接受单一自主呼吸试验的患者早4天离开ICU病房,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联合试验的患者也比接受单一呼吸试验的患者提早出院,中位时间为14.9天和19.2天;接受联合试验的患者自己拔掉呼吸管的比例明显多于接受单一自己呼吸试验患者,前者为9.6%,后者3.6%。但是,在自己拔掉插管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或再插管率,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联合方法组有47例(28.1%)患者死亡,而单一呼吸试验患者有58例(34.5%)患者死亡,联合方法组3%的患者需要再插管,而单一呼吸试验组患者为1.8%。
  Girard博士说,该研究表明,联合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睡眠性呼吸暂停者发生心肌梗死危险更大
  美国耶鲁大学内科系博士后研究生NeomiShah博士等人从1997年~2005年随访了1600多例患者,以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危险。研究再次证实,有中度至重度睡眠性呼吸暂停的患者心肌梗死(MI)或死亡危险增加40%。
  因为这项研究目的是特别要评价中度至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的影响,因此此项研究中的呼吸暂停定义为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5。AHI是睡眠性呼吸暂停严重程度的指标,通过计算患者整个晚上睡眠中的呼吸暂停和呼吸浅慢的次数得出。睡眠性呼吸暂停传统定义为AHI=5。
  研究发现,796例患者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共发生154次事件(MI或死亡)。睡眠性呼吸暂停患者发生的事件明显多于无睡眠性呼吸暂停的844例患者,前组有90人次,后组为64人次。在调整了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之后,研究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MI或死亡的危险增加独立相关。
  根据这项研究,研究者建议,具有传统睡眠性呼吸暂停危险因素——老年——而且也有心血管疾病基础的患者,应进行睡眠性呼吸暂停的筛选,因为在以后的4~5年中,这类患者患MI或死亡的危险性会增加。
  ▲儿童吸入剂持续应用哮喘控制可能较差
  此会议上报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建议采用吸入性皮质类固醇的持续性哮喘儿童中,持续使用药物的患儿与不定期使用药物的患者相比,60%的患者哮喘控制更有可能较差。
  此项研究观察了914例轻中度哮喘儿童,其中425人吸入皮质类固醇制剂,随访4年,研究人员询问患者吸入性皮质类固醇的使用情况。在使用皮质类固醇的425例儿童中,46%报告在第一年连续使用,第二、第三和第四年报告持续使用吸入性皮质类固醇制剂的比例分别为34%、24%和20%。在第一年共有20%的患者报告未使用皮质类固醇,第二、第三和第四年分别有28%、39%和57%的患者报告没有使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建议采用吸入性皮质类固醇制剂的患者共有18%的报告哮喘控制情况差。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哮喘严重程度和1分钟用力呼气量评分之后,研究人员发现,与报告未使用皮质类固醇的患者相比,持续使用吸入性皮质类固醇制剂的患者报告哮喘控制差的可能性更高。
  哮喘控制差的定义为:在原先的一周中,哮喘症状引起患者每夜醒来一次以上,在原先的一周中,活动受限的日子在两天以上,或者两天以上采用抢救性吸入制剂。研究作者、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和哈佛大学的Gregory Sawicki博士认为,得出这种结果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虽然研究人员确实尽力调整了哮喘的严重程度,但是进行吸入皮质类固醇制剂治疗的患者可能在基线时有更严重的哮喘。第二,药物的使用情况不是由研究人员进行监测的,而只是由儿童及其父母自己报告的。也许这些父母是哮喘更严重儿童的父母,觉得适当的回答可以获得他们无法得到的药物。第三,可能有部分儿童对吸入性皮质类固醇制剂应答较低。Sawicki博士说,他的研究小组计划进行进一步研究,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在某些患者中皮质类固醇的疗效更好的潜在遗传因素。
  研究者认为,虽然吸入性皮质类固醇制剂是哮喘的主要治疗方法,所有持续性哮喘儿童仍然采用这种方法,但是有可能部分儿童对吸入性类固醇治疗的应答不适当。因此医生应该要细致地监测患儿对皮质类固醇药物的坚持使用情况,并且考虑对吸入性皮质类固醇制剂无应答的患儿,其他的治疗是否可能更有效。
   (余志平 编译)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