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学术活动

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召开

来源:动物研究所
摘要: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0月19日至22日在重庆市西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地区的近500位代表参加了大会。此次大会由中国动物学会主办,西南大学、重庆动物学会和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中国植物学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0月19日至22日在重庆市西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地区的近500位代表参加了大会。此次大会由中国动物学会主办,西南大学、重庆动物学会和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中国植物学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等兄弟学会致信祝贺。



  20日上午,中国动物学会第十五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知彬主持了开幕式。重庆市副市长董小平、重庆市科委主任及党组书记周旭、西南大学校长王小佳出席会议并致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刘瑞玉、赵尔宓、郑守仪、郑光美、曹文宣、张永莲、刘以训、马建章、孟安明、张亚平等及91岁高龄的王所安教授出席了会议。



  学会理事长陈宜瑜院士致开幕词,他首先代表理事会对与会的领导、全体代表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学会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以及有关部门长期对学会的关心和支持,他并回顾了学会创立75周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他说,在创建学会之初,学会只有50余名会员,出版刊物1种《动物学杂志》(即《动物学报》前身)。如今会员已达17,530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我会历届理事和会员中共有41位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我会现在拥有14个分会与专业委员会和8个工作组;除青海、海南、西藏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地方动物学会组织;迄今学会编印出版刊物8种,均为全国核心期刊。我国动物学科创始于20世纪20年代,经过近90年来的发展,已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在近二、三十年间,分支学科越来越来多,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技术路线和方法益加先进,研究范围涉及许多科学前沿与热点”。他对中国动物学会第十五届理事会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培养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普及教育、组织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和竞赛、以及选拔队员代表国家参加国际生物学奥赛等方面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作了扼要总结。他还对学会和动物学科的今后发展提出了3点希望,一个是希望能够促进传统学科的发展,包括动物分类区系的研究、动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的发展;第二点努力加强学科交叉研究,通过学科交叉促进新兴学科的发展,包括整合生物学及保护生物学的发展;第三方面更多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继续努力工作培养下一代,从年轻人开始培养对生物学和动物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全民素质。



  在开幕式大会上,陈宜瑜代表学会理事会向一批往届任常务理事并75周岁以上及目前不再担任理事职务的资深会员,以及学会14个分会和专业委员会在往届担任秘书长及以上职务且目前不再担任负责人的75周岁以上的会员授予荣誉证书及奖牌;还亲自为到会的王所安、胡锦矗、周开亚三位教授和陈大元研究员颁发了荣誉证书及奖牌。



  张知彬作了学会会章修改报告,而与会会员代表一致通过了新的会章。学会秘书长魏辅文代表理事会作了第十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及财务报告,与会代表审议通过了理事会的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及中国动物学会会员条例。大会主席团主席陈宜瑜主持了理事会的换届选举。到会的会员代表及委托投票的代表共计230名,均以无记名投票选举方式选举产生了由118位理事组成的第十六届理事会。最后大会为获得中国动物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奖的陈大华研究员和缪炜研究员颁发了获奖证书及奖牌。



  开幕式结束后,于当日晚间召开了第十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到会的理事及委托投票的理事共计100位以无记名投票的选举方式产生了由39位常务理事组成的第十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之后又召开了第十六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到会的常务理事及委托投票者合计32位,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六届理事会正、副理事长、秘书长。此后经过学会理事会新一届负责人的讨论和协商确定了各自的分工与职责。又经魏辅文秘书长提名,常务理事会通过了4名副秘书长人选。  



  此次会议的学术交流采用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两种方式进行。周琪研究员、宋微波教授、王德寿教授、卢欣教授分别在会上作了“体细胞重编程:从体细胞到多能性细胞至成体动物”、“二十年来我国海洋纤毛虫学研究进展”、“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的分子机制”、“西藏地山雀合作繁殖研究”的大会报告。分组讨论会分为“脊椎动物的进化、生态适应与生物多样性”、“生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前沿研讨”、“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原生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进化、生态、生物多样性及利用”、“动物学教学和动物学科普问题研讨”和“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动物学)”,五个分会场共有100多位专家、学者及博士生作了学术报告,与会代表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



  综观此次学术讨论会,已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我国近期的诸多研究特点,比如涉及生理生态、免疫系统以及生殖与发育的脊椎动物领域的研究中,均能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其中有不少的学术报告人是我国近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的入选者或是“973”首席科学家,或是已做出突出成绩的年轻科学家。另一特点是先进技术方法的应用以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如GIS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的采用,同时结合古生物学与古自然地理学等相关学科,据以探讨某个动物类群的谱系生物地理格局等问题。再一特点就是许多报告均涉及濒危物种的保护管理或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医学动物,其成果被学者认为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因而成为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



  在“动物学教学和科普问题”的分组讨论会上,专家们对动物学课程的建设及今后的改革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教学内容不断增加而课时又不断减少的新形势下,动物学工作者要“守正创新”,要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这次会议还邀请了德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著名专家赴会作学术报告,有助于加强我国科技工作者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



  22日上午,“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闭幕式由秘书长魏辅文主持,他宣布了学会新一届理事会负责人成员名单。随后颁发了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动物学)优秀报告和优秀论文奖,这也是我会第一次与承办省共同组织博士生论坛,共有15位博士生分别获本次论坛的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1000元、500元、200元人民币的奖励。获奖名单如下:



  一等奖(2名)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沈永义、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袁菊;



  二等奖(5名)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张劲松、中山大学石禹、安徽大学夏东坡、南京医科大学王宁玲、四川大学范振鑫;



  三等奖(8名)  北京大学张晓川、南京师范大学郭华、河北师范大学陈泽、南京师范大学沈彤、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熊杰、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张雷、西南大学周传江、山东大学李新苍。



  学会副理事长许崇任教授、孙青原和王德华研究员分别为获奖学生颁发获奖证书。新当选副理事长徐存拴教授代表新一届理事会对此次大会进行了总结,他感谢各位代表对他和新当选领导成员的信任,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做好学会工作。承办方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耀光讲话。副理事长刘迺发代表学会宣布闭幕。在西南大学、重庆动物学会和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下,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