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肥胖研究聚焦五大热点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当今,肥胖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在我国,许多医生和肥胖者对于肥胖的成因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对于肥胖者的正确治疗和康复是非常不利的。”在日前举行的“2006北大糖尿病论坛——肥胖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学术会议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如此表......

点击显示 收起


  
  “当今,肥胖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在我国,许多医生和肥
胖者对于肥胖的成因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对于肥胖者的正确治疗和康复
是非常不利的。”在日前举行的“2006北大糖尿病论坛——肥胖及其并发症的发
病机制和防治策略”学术会议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如此表示。
  在目前的药店和媒体广告中,新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美容产品和疗法令人目不
暇接。在它们的广告词中,对于肥胖的康复理论有许多是我们长期以来耳熟能详
的“常识”,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对于肥胖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这些常识
还是不是仍然正确,未来学术界对于肥胖的研究热点在哪?带着这些问题,记者
采访了纪立农教授。
  ■我国肥胖患病率居高不下
  “我国目前肥胖人数的上升率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纪立农教授指出,随着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肥胖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令人
关注的流行病。根据最新资料,全球超过10亿的成人和10%的儿童属于超重和肥
胖。在美国,有超过65%的成人属于超重和肥胖,每年与肥胖相关的死亡人数在
11.2万~28万人之间。在我国,根据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公布的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
为7.1%,分别约为2.0亿人和6000多万人。大城市中成人的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
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的肥胖率已达8.1%。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
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预计今后肥胖的患病率还将会
有较大幅度增长。
  他指出,随着肥胖患病率的增多,与肥胖相关的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
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睡眠障碍、哮喘肿瘤等的患病
率也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目前,肥胖被列为世界上第六位的影响全人类疾病负担
的危险因素。最近公布的我国学者顾东风等对近15.4万多人的大型普通人群平均
长达8.3年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在体重指数分别超过25和27的男性和女性中,
死亡率明显上升。因此,肥胖问题已经从人们通常关心的美学问题变成了亟须解
决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如果肥胖流行趋势仍在继续
的话,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人类寿命的增长不但不可能实现,并且
还可能缩短。
  ■肥胖成因有新解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对于肥胖的成因有什么新发现呢?纪立农教授表示,
以前研究认为,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是导致肥胖发生的根本病因。这
个研究结果在目前已有所修正:在世界范围内肥胖作为一种逐渐加重的流行病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而显现的。在过去的50多年间,人类的遗传背景并没有
明显的变化,因此肥胖的流行趋势并不能因遗传背景的改变而做出合理的解释。
目前最新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如工业化)所导致的生活
方式的改变(缺少体力活动和过度的热量摄入)是导致肥胖流行的最重要的原因。
  而一些新的研究还“颠覆”了我们对于肥胖及其并发症的一些传统认识。他
举例说:日前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对美国肥胖妇女进行的一项随机性
控制饮食干预的试验结果显示:将年龄在50~79岁之间的5万名绝经后肥胖妇女随
机分成对照组和饮食干预组,在平均8.1年的随访后,并没有发现饮食干预组肥
胖妇女的心血管病变、乳腺癌和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明显降低。这说明肥胖患者
的饮食成分与她们的心血管病变、肿瘤之间的确切关系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该
研究相关的流行病学结果显示,肥胖者的睡眠时间与体重增加呈负相关关系,这
也与我国对于“多睡导致肥胖”的传统观点大相径庭。此外,虽然学者们通过对
体重控制机制的基础研究已经发现了许多可以设计减肥药物的分子靶点,但是目
前全球还没有一种减肥药物被证明可以持续地使体重得到控制,这说明减肥药也
存在着“耐药现象”。
  ■未来研究聚焦五大要点
  在将来的肥胖研究领域中有哪些热点?纪立农教授表示,着眼于寻找更好的
控制肥胖及其伴随疾病的有效办法,肥胖研究将在五个方面深入开展:
  第一,肥胖成因和肥胖所导致的代谢紊乱危害性的基础研究。包括增重和肥
胖的遗传学研究;肥胖患者发生并发疾病的遗传易感因素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
相互作用在导致增重和肥胖发生中的机制研究;肥胖导致并发疾病的机制研究;
脂肪分布和脂肪分存的机制研究;脂肪分存导致代谢综合征组分群集出现的机制
研究;不同的饮食配方对体内能量代谢影响的机制研究;脂肪组织与体内其他器
官、组织在调节能量代谢中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在不同的能量代谢平衡条件下
机体对代谢率调节的机制研究;肥胖通过影响炎症过程、神经免疫功能和交感神
经系统而导致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机制研究。上述研究成果可为肥胖易感个
体的早期预警和个体化干预措施的制定,设计新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为
开发新的减肥、预防和治疗肥胖并发疾病的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第二,肥胖的自然病程研究。包括肥胖发生的“关键时期”的研究,即通过
对生命中所有的重要阶段,如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早期、青春期、成人早期、
女性的妊娠期和绝经期进行研究,来确定与明显的增重和脂肪组织增加相关的关
键时期和生命事件以及与该时期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肥胖自然病程的分子细胞分
期研究,即对人的体重从正常到超重最后到肥胖的演变过程中,体内与能量代谢
相关的生物分子和细胞功能的变化进行研究。上述研究可为寻找干预肥胖发生的
最佳时机和从动态的角度去阐述肥胖的发生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饮食和运动研究。包括对与体重增加相关的人类的摄食行为和心理因
素的研究;对可行并可持续性地减轻和控制体重的饮食和运动方法的研究;减重
手段的长期安全性研究;影响减重手段干预效果的生物、社会、家庭和心理因素
研究;对能够准确、方便测量自由生活个体热量摄入和能量消耗方法的研究。上
述研究将为最终确定通过安全和长期有效的个体化的生活方式来干预肥胖提供科
学依据。
  第四,减重药物研究。对于一些需要治疗的肥胖患者来说,在通过生活方式
干预不能有效地控制体重时,应采用减重药物长期治疗。在这方面需要研究减重
药物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进一步开发具有长久疗效和安全性的新减重药
物。
  第五,肥胖的社会学研究。包括研究社会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对人类摄食
和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其他因素如教育程度、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精神状况
与肥胖发生的关系;研究食品工业的发展(如快餐业)和商业营销策略(如广告、
自动售货机)对人群中肥胖流行趋势的影响;研究政府的相关法规(如对学校自
动售货机内含糖饮料销售的限制)的出台对相关群体肥胖流行趋势的影响。
  最后,纪立农教授指出,肥胖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一个更复
杂的公共卫生问题。对肥胖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医学界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依靠
政府和其他的社会力量对导致肥胖流行的“毒性环境”进行“整治”,以减少医
学所能够承担的“高危肥胖人群”的来源。
   本报记者 应洪舒


作者: 2006-8-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