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揭晓 六位基础研究科学家喜摘“牡丹”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摘要:2月16日,上海科技人物奖———市自然科学牡丹奖揭晓。6位在基础性研究中成绩突出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从28位候选科学家中脱颖而出,成为第六届“牡丹科学家”。市科委透露,在已确立的本市19个重大科技专项中,基础研究项目约占三分之一。不少获奖者表示,基础研究既有无尽的边界,又是无尽的资源,是政府对未来的“风险投......

点击显示 收起

  2月16日,上海科技人物奖———市自然科学牡丹奖揭晓。6位在基础性研究中成绩突出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从28位候选科学家中脱颖而出,成为第六届“牡丹科学家”。  

  本届获奖者均在46岁以下。复旦大学郭坤宇教授执著于破解数学之谜,研究成果被国外数学家称为“郭方法”、“郭引理”;复旦大学邵正中教授长期研究各类“动物丝”结构和性能,为超级纤维“生物钢”的仿生制备提供了理论基础;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陈效双研究员发现了空间器件辐照新机理,保证了风云卫星正常发射;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罗利军研究员成功选育节水抗旱水稻,实现了“杂交旱稻”零的突破;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张旭研究员探究人体痛觉奥秘,揭示慢性疼痛的生物学机理;上海交通大学孟光教授发展非线性转子动力学理论,突破了振动控制工程的应用难关。  

  市科委透露,在已确立的本市19个重大科技专项中,基础研究项目约占三分之一。不少获奖者表示,基础研究既有无尽的边界,又是无尽的资源,是政府对未来的“风险投资”。罗利军是历届获奖者中唯一从事农业基础研究的专家,他认为只知“低头种地”,忽视从源头进行创新的传统做法已行不通,稻类科研不仅符合国家战略需求,还事关每个人的“粮食大计”。研究神经科学的张旭透露,目前已有几家国外医药公司对他的研究成果表露兴趣,相比之下,国内企业却少有这种意识。  

  作为人物奖项,“牡丹奖”聚焦基础研究人才建设。研究数学“泛函分析”的郭坤宇说:“外人总以为搞基础研究清贫又寂寞,其实我们乐在其中。”他相信,会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基础研究这支“未知探险队”。扎推“生物丝”的邵正中用实验结果打破了“蚕丝一定比蛛丝弱”的定式,他表示,目前基础研究队伍数量上有保证,但仍缺乏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建设人才梯队要从基础教育开始,任重道远。  

  据了解,“牡丹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自2002年第四届起,连续三届由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给予资金支持。该奖设数理、化学、信息、生物与农业、医学与药学、材料与工程等6个学科组,每届最多各评1名。1994年至今,共有30人获此荣誉。  

  副市长严隽琪出席颁奖仪式。



        青春在实验室流淌,智慧为创新放光华。昨天,郭坤宇、邵正中、陈效双、罗利军、张旭、孟光等6位平均年龄44岁的中青年科学家被授予“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副市长严隽琪出席颁奖仪式。        

        两年一度的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是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一个市级科技人物奖项,自2002年起,由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予以资助。该奖项主要奖励在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本市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涉及数理、化学、信息、材料与工程、医学与药学、生物与农业等6个学科组,每届获奖人不超过6名。        

        据统计,自1994年至今,本市已有30位科学家先后获此殊荣。这30人中,有19位曾经入选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20位获得过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资助,有4人在获得牡丹奖后成为两院院士。

        

■相关链接        

        郭坤宇44岁    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        

        执着于几何、算子、函数研究的数学家。他建立的方法、技巧,以及提出的理论被国外数学家称为“郭方法”、“郭理论”。

        

        邵正中43岁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        

        揭开动物丝结构“面纱”的材料科学家。他发现了蚕丝与蛛丝性能差异的秘密,为人工制备超级纤维“生物钢”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效双44岁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致力于发现空间器件辐照新机理的红外物理学家。他建立了网络漂移过程新模型,为风云系列卫星的正常发射提供了依据。

        

        罗利军45岁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究员        

        从稻种资源宝库中不断挖掘“金矿”的农业基因专家。他选育出我国南方第一个旱稻品种和世界上第一个旱稻不育系,实现了杂交旱稻零的突破。

        

        张旭45岁中    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探究感觉与痛觉奥秘的神经科学家。他系统揭示了外周神经损伤后背根节和脊髓背角中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

        

        孟光45岁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        

        破解振动控制工程应用难题的机械动力学家。他发展了故障旋转机械的动力学理论和诊断方法,建立了微尺度下摩擦、磨损和动力润滑的新理论。
作者: 2007-2-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