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陈纪军:追梦彩云之南

来源:科技日报
摘要:采访陈纪军博士,是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副所长刘吉开研究员的安排。“我是学药学的,云南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吸引着我,我就来到了这个植物王国。现在,陈纪军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创新基地抗病毒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组组长和中国科学院西南基地抗病毒天然药物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一直以来,他围绕天然药物特别是抗病毒药物......

点击显示 收起

        采访陈纪军博士,是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副所长刘吉开研究员的安排。陈博士多次推托无效后,只好勉为其难地与记者见了面。  

  落座后,陈博士的第一句话还是说,我没有什么可写的,我们重点实验室有很多可写的人,比如我的老师周俊院士,比如孙汉董院士,还有……  



  记者告诉他,其实我们想了解的正是这个群体,只是想通过他,了解为什么一代代的科学家们能够始终如一执著地在实验室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探索着、默默地奉献着。  



  打开话匣,陈博士是个心直口快、富有感染力的人。  



  陈纪军是陕西人,1986年大学毕业后,考取了研究生来到了云南。“我是学药学的,云南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吸引着我,我就来到了这个植物王国。”  



  一晃20多年,在导师的培养下,他从本科生成为了研究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在,陈纪军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创新基地抗病毒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组组长和中国科学院西南基地抗病毒天然药物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一直以来,他围绕天然药物特别是抗病毒药物在做着不懈地努力。  



  “说实在的,造福人类是我们这个学科的宗旨,也是我的理想。病毒性疾病对人类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比如肝炎、艾滋病的泛滥等等,化学药物在治疗疾病方面确有疗效,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毒副作用,临床上也需要不同类型的药物作为后选。从天然植物来源寻找战胜这些疾病的活性化合物和药物,是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以及悠久的传统中医药知识,为我们寻找天然新药源造福人类提供了可能。”  



  每天面对实验室,是否会枯燥?  



  陈纪军一边带记者在实验室中穿行,一边说:“你别看实验室里只是摆满了瓶瓶罐罐和仪器设备,但我们的工作却很有意思。植物是千差万别的,在中国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我们要从这些植物中分离、筛选,寻找到有效成分非常的不易,我们每天都在努力的探索,力争从中发现有价值的结果。”  



  “每天都有挑战,但从事药物开发是个漫长而艰辛的工作,能否出成绩、能否发现新药却是未知的。有的人努力一辈子也未能如愿以偿。但为什么一代代的科学家都能甘于寂寞地在这里努力地造福人类呢?那就是为人类造福的信念。”陈纪军说。  



  “争取用10年时间,联合国内外有关单位,采集10000余种植物,获得30000余份提取物,建立中草药和植物提取物库,分离获得千余个单体化合物,利用我们研究组建立的抗乙型肝炎(HBV)、抗单纯疱疹(HSV-1)筛选模型,开展活性跟踪,发现活性化合物,进行新药研究与开发,造福人类!目前在这些方面和抗抑郁天然药物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前景,我将努力与期待着……”陈纪军对他的事业充满信心。
作者: 2007-5-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